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女运动和帮助孩子们,这两个问题对于宋庆龄来说是不可分割的。在中国,宋庆龄被称为中国妇女的领导人和中国孩子们慈祥的祖母,她当之无愧。她为保障妇女权利而做的努力,不仅引起中国和东南亚,而且获得全世界的尊敬。许多大学授予她名誉法学博士头衔。  相似文献   

2.
何斌 《今日南国》2007,(18):39-40
5月22日,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主办的"2007年中国商务峰会"上,刚到任一个多月的中国新任驻英大使傅莹,在首次公开演讲中,便积极鼓动英国企业到中国来找机遇,还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发展是机遇》的主题演讲。正如她当天在会上介绍的那样,中英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或许人们会认为,傅莹的运气不错,眼下良好的中英关系对于她开展工作一定很方便。然而,从上任后的一系列活动看,仍然会感受到她工作中所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2月19日,农村妇女高淑珍走上了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领奖台。从1998年开始,高淑珍带着5个残疾孩子,在自家院里创办了一所残疾人学校,让残疾孩子免费吃住、接受教育、健康地成长。17年过去了,高淑珍用博大的母爱,为120多个残疾孩子种下一片绿地,洒下一片阳光。2015年9月,高淑珍做客《山西卫视》最美中国人节目,讲述了她的感人故事。对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学的孩子,她提供免费教育高淑珍今年56岁,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儿  相似文献   

4.
微博牵线,家庭主妇成了年薪18万的上海白领 “酒红冰蓝”的真名叫肖俊丽,38岁。 当她走红网络后,对于她的身份网上有N多种说法,有人说她曾是北京大学高材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前瞻目光;也有人说她是地道的温州人,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天生的生意头脑是他人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一直处在"争议"的边缘。她成名的主要原因就是她的跨文化写作,而让她成为争议焦点的主要原因也恰恰如此。她独特的中国生活经历,使得她拥有第一手材料进行创作;她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使得她可以准确地描写中国;她渴望世界融合的心使得她愿意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她世界性的文学创作为今天全球语境下的跨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全球语境下如何看待赛珍珠的跨文化写作是评价其文学贡献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赛珍珠文学价值的肯定又为我们研究跨文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她是一位美裔中国人,她的家庭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特朗有着密切交往。"文革"中,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保护好她的家庭,并亲自过问其加入中国国籍的问题。她曾为国家总理翻译过《政府工作报告》。如今的她在中国从教半个多世纪,可谓桃李满天下。她有一个真正中国女人的名字——吴雪莉。  相似文献   

7.
林晓文 《新天地》2011,(3):32-33
对于普通人来说,她的名字也许显得很陌生,但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她却被人亲切地称为"送子娘娘"。她就是中国生殖工程创始人之一、中国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生殖与干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卢光教授。卢光教授说:我的成功有丈夫林邦俊的一半支持。  相似文献   

8.
她是一位美裔中国人,并有一个真正中国女人的名字——吴雪莉。她的家庭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特朗有着密切交往。“文革”中,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保护好她的家庭,并亲自过问其加入中国国籍的问题。她曾为国家总理翻译过《政府工作报告》。如今的她,在中国从教半个多世纪,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9.
“联觉” 让你感受声色世界的滋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音乐只能带来听觉上的享受。但对于27岁的瑞士女音乐家E.S来说,一曲交响乐不仅能愉悦她的耳朵,还能让她“看见”绚丽的色彩及“尝到”多滋的味道。最近,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苏黎世大学神经心理学教授拉兹·杰尼克研究小组的一篇关于“联觉”(synesthesia)研究的论文。文章介绍,通过对瑞士一位音乐家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发现她具有一种叫做“联觉”的特殊天赋,在听音乐时能够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和味道。这位27岁的音乐家E.S在听到不同的音符时眼前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比如说,当她听到F调时,她能看到紫罗兰色,当她听到C…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先生在现代情境下所塑造的古典关人——红玉,是代表中国古典阴柔之美的女性形象。她艳丽照人,美貌出众,但自幼俸弱多病、多愁善感,钟情于人却敏感于事,呈现出的是一种病态美。而透过表面文字看到更多的是这一人物形象作为服务于叙述者的积淀着特定文化意味的符号而存在,在她身上不仅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而且她的悲剧命运也昭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情境下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1.
萧红在其小说中关注人们普遍的精神病态和中国人最根本的生与死的问题,她的生命意识充分体现了她的人生价值观,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呈现给人们对生命的热爱。 一、萧红对生命冷静而悲观的思考正是自己对生命爱到极点的一种背向表示 在她的作品中经常看到她对于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珍爱。萧红笔下的花草树木都有声响,虫蝶蜂鸟都会说话,风云雷电都有颜色。她感受着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并以丰富  相似文献   

12.
孙桂田——中国演艺界著名的打工老太太。年近花甲的她闯入影视圈,一口气拍了一百多部影视剧。鲜为人知的是,幼时她父母双亡,曾两次离异。为了抚育3个孩子,她自立自强,不但抚养孩子成人,还在北京置下房产,被人誉为中国阿信。  相似文献   

13.
一位韩国拉拉队女孩,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中国的拉拉队产业市场有待发展并蕴含巨大机会,她终于离开韩国,来到中国北京。在这里,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中国第一支专业拉拉队。她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明星梦。  相似文献   

14.
对于杨绛,我了解不多,只知道她是钱钟书的妻子,只读过她的《洗澡》。最近,看了她写的《我们仨》,对她连同她与钱钟书的女儿“他们仨”多了些了解。          贤妻杨绛 易中天曾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说过,作为一个“贤妻”除了要孝敬公婆,还必须服从丈夫,这第一条杨绛做到了,她常去婆婆家“做媳妇”,但是杨绛绝不是一个对丈夫无条件服从的妻子。他们曾为了“bon”的读音吵过一架,结果杨绛赢了,但两人心中都不爽。后来,定下条约:以后各持异议,不必求同,这让人觉得杨绛刚硬十足,大有“我爱我夫,但我更爱真理”的味道。但杨绛也温…  相似文献   

15.
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学科重建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我们将迎来我国当代著名比较文学理论家乐黛云教授从教59周年与80华诞。我们纪念乐先生新时期三十年来在比较文学重建中的重要贡献不仅是对于三十年比较文学发展的一次检阅,而且也是对于只有在新时期才能产生的像乐黛云教授这样的中国文学理论家成就的一种总结与应有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未来学术发展的一种殷切的期望。期望我们大家学习乐黛云先生,在未来有更多的乐黛云这样的学者产生。新时期以来乐黛云教授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与领导者努力构建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并使之逐步成熟。她从1980年开始,整整三十年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智慧都奉献给了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的重建。她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作出杰出贡献,给整个文学学科乃至人文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我们接受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她的传统,同时,我们也要接受她的一些耻辱。国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文力图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国耻——南京大屠杀。从历史到今天,从中国到世界,对比中日之间对于国耻的态度,还有中国当代青年对于国耻的观点,通过这些对比之后,我们希望找到: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国耻?国耻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现代意义?在当代社会我们该如何选择纪念国耻的方式?也许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想、去做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团结战斗,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光辉节日。时值她的百年周年之际,这个节日在中国也迎来了她的九十岁生日。本文试论述国际劳动妇女节在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三大发展历程。把握这一发展历程对于了解中国妇女运动的走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于宝钗的为人行事,《红楼梦》的描写是非常充分的。“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褒褒贬贬,兼而有之。朱作霖评她“以熙凤之黠,黛玉之慧,湘云之豪爽,袭人之柔佞,上自贾母,下至婢媪,皆能兼容并包而无不当”。这段话说出了宝钗性格的丰富性和她“会做人”。她,确是谙于世故,善于揣摩。她的“会做人”,历来争论不休,贬多褒少。要求得比较公正的认识,须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去理解。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以及“中正和平”、“明哲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在创作中国题材小说的同时,长期阅读西方小说,同时博览中国作品,特别是小说,最后走上了研究、宣传和翻译中国小说的道路,发表多篇中国小说论,包括诺奖受奖演说《中国小说》。她的研究跨越中西文化,将中国小说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之中进行历史考察,同时带有自然而强烈的比较意识和对话性,并倡导、也体现出一个跨文化对话者所应具备的他者智慧。研究赛珍珠所做的中国小说研究的特征以及其中存在的局限,对于当下的赛珍珠研究、中西小说比较以及跨文化对话的深入展开,对于国际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均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新西兰,几乎所有的华人都知道她,几乎所有了解她的新西兰人都敬佩她;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她就是新西兰首位华人议员、人称新西兰的“陈香梅”黄徐毓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