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父亲双膝跪地,泪流满面。母亲双手掩面,一言不发。这个17岁的少年站得笔直,一动不动。也许是震惊,也许是漠然,没有人知道……”  相似文献   

2.
王选 《老友》2013,(8):66-66
2013年1月,住在湖南省军区五里牌干休所的老红军康干生迎来百岁生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广州军区,湖南省委、省军区,以及长沙市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和众多亲朋好友聚集一堂,为其祝寿。百岁老红军康干生腰板笔直,行动敏捷,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大家见状,都称赞并羡慕康干生的健康。有一位领导说:"如今,百岁红军全国没几个,康老真是军宝、国宝呀!"康干生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从放牛娃走进红军队伍。他身经百战,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先后有3位  相似文献   

3.
一代名将许世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大别山连绵群峰中的一个穷山村走出来,最终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的上将。他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许多传奇色彩的英勇战斗故事,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笔者在这里要记述的,只是许世友九跪慈母的故事。一跪: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在河南省新  相似文献   

4.
游子泪     
卫先生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他当过兵,和人谈话时,双手垂膝,腰板笔直,无论多长时间,坐姿不变,他还经过商,头脑清晰,语言干练,说起话来感情充沛,滔滔不绝,外人很难插嘴。卫先生又很豪爽,传言,他每年在家乡呆的那些天,日出万金,毫不吝惜,弄得外人都不知道他在那边究竟是个多大的“款”。  相似文献   

5.
初一见刘建伟,你以为他是位"影视明星"。端正的脸庞,漂亮的眼睛,白晰的肤色,笔直的鼻准,好一个扮得靓的小生模样。这样的人,能是位企业家吗?这样的人,果真是位企业家吗?乍一听刘建伟讲话,你以为他是个"学生"。以党的教育为纲,以民族的苦难为己任,以革命的需要为目的,一片真诚、恳切、不含一丝娇情与伪饰。他年纪多大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那一份儿年青人的激情与真诚。受命采访,应该好好写写刘建伟的改革开放、锐意求新。毕竟他在1999年度上海市企业进出口额前一百名上高居第七位。何况,他又是1997年上海市外贸系统竞争…  相似文献   

6.
不能把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称作"民族国家文学"。与西方政教分离的世俗化不同,中国的现代进程是由王权社会向民权社会的转换。欧洲形成民族国家有"国驱"和"族驱"两种方式,分别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既没有法国式的"国驱",又没有德国式的"族驱",而只有"他驱"。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民族国家。由民族国家建构民族国家,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他驱"带动的现代民主国家建构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破坏了原来和谐互济的"国"族"关系,新"国"不偕旧"族",旧"族"不援新"国"。"国"族"冲突的不可调和性,不仅决定了改造民族性成为清末民初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主题,而且严重地影响到此后中国的现代进程。为变"国"而变"族",变"族"以应变"国"之需,实为不得已而为之。清末民初的语言文字变革和"文学革命",以及随"文学革命"而来的从内质到外形的文学革新,都是为应变"国"之需而"去族性"(自我更新)的证明。把晚清以来集中体现"国"族"冲突和民族文化性格变化的文学看成民族国家文学,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引向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7.
朱晖 《可乐》2009,(10)
纪晓岚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一年夏天,他和同僚在办公室闲聊,由于酷暑难耐,他索性脱去长袍打起赤膊。聊得正欢,忽听外面有人大呼:"皇上驾到。"几位大臣立刻整理衣衫,跪地恭候。纪晓岚慌了,穿衣服肯定来不及了,又不能光着身子见皇帝,情急之下"哧溜"钻到桌下。乾隆环视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未曾存在过龙的图腾,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误谈",这是不了解龙产生的历史及龙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历史记载、考古事实等都证明,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人祖伏羲、女娲,到炎帝神龙氏、黄帝轩辕氏,直至夏禹一族均为龙图腾——龙之传人;中国南北许多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都是龙。龙是中华凝聚力的象征、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祥子 《金陵瞭望》2007,(3):10-10
据悉.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陆永康脚穿自制的“船鞋”跪教36年.创造了水乡贫困山区儿童入学率100%的奇迹。侯耀华说:“你跪了36年了.今天我应该给你跪。我代表所有的孩子们.说一声谢谢你,陆老师。”笔者相信.这一跪是侯耀华真情流露,这一跪让陆永康以及他背后的乡村教师感动。在感动之余.笔者却要指出.陆永康以及乡村教师需要的不是明星下跪:笔者更想对侯耀华、对所有的明星以及整个社会说.他们需要的是我们、你们对乡村教育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宋濂宗族思想丰富,其中以聚族为重点,他认为定规聚族是睦族之本,作用在宗谱之上。该文从三个部分对其聚族思想进行论述:一是总体规划;二是定规聚族;三是小结。宋濂固然重视宗谱的重要性,但更重视定规范,认为它是睦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尼采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以往的论述多依其表面的思想陈述从纯粹"认识论"意义上去进行解读。实质上,这一问题比我们已经触及的要复杂得多。尼采非常天才的思想试验很多时候只是他的一副面具,他至死也未从自己的思想诉求中获得根本的安慰。真实的尼采其实始终都是一位在世界上挣扎的"病诗人"和"病圣徒"。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他在陷入疯癫之际于耶稣的"十字架"上内在地触及了自身生命体验的最高象征,并极其刻骨地道说了作为一颗典型的雅利安灵魂的他与基督教精神的最为隐秘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1970年,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纳粹集中营遗址前的犹太人墓前深情一跪时,你是否感到一种高尚的人格在升起,直冲霄汉?而当2001年8月4日日本首相小泉在靖国神社的牌位前“深情”一跪时,你是否感到一种卑鄙的人格在堕落,为人所不齿?勃兰特的跪换来了犹太人的信任,而小泉的跪换来的是亚洲人民的义愤填膺,因为他跪的是战犯,不是受害者。“跪着的比站着的更高大。”这就是不同民族人格积淀的缩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孔繁森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温暖了高寒的阿里地区。而有的人,在台上口口…  相似文献   

13.
(一) 任晓远是当代有影响的朝鲜族诗人。三十五年来,他用沛然莫之能御的激情和独特的风格从事诗歌创作,已有五百多篇诗作问世。他的诗,特别是抒情诗,在朝鲜族读者中影响较大。广大的朝鲜族读者尊敬地称他为情思绵邈的抒情诗人。的确,凡是读过他的诗、特别是抒情诗的人都有共同的感觉:他,长于抒情。他的抒情诗,情真意切,雄桀伟美,感人良深。  相似文献   

14.
宋代大理寺丞石延年,精通诗文,为人旷达,人称"石学士"。一次骑马出巡,马受了惊竟将他颠倒在地,侍从、马夫吓得慌忙跪地称"该死",街上闲人们都围过来看热闹。只见石延年拍了拍身上的土,笑着对侍从、马夫说:"多亏我是‘石’学  相似文献   

15.
钱选是一位既善作画又会诗文的文人,他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隐逸名士。从钱选的题画诗文中可以窥其钱选的艺术中尚"淡"的美学精神:"隐而不仕"是他一种自在自由、安顿身心的生活状态,"淡泊无求"是他最本真最内在生命品质的展现。其独特的绘画审美和生命品质高度契合,形成一种钱选式"恬淡"的艺术精神,为元代绘画由院体向文人意趣转变做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元中后期绘画的蓬勃繁荣埋下了重要的一个伏笔。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产儿。他相信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美学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早期,他对"美是心物同一"命题的证论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上的;中期,他的美学和语言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后期,受马克思历史观的影响,朱光潜认为美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朱光潜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创立的融合中西、贯通古今的美学体系成为现代中国美学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王恩宝 《中华魂》2012,(20):10-12
韩乐然,1898年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龙井村一个朝鲜族农民家庭。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绘画艺术家,被称为"中国的毕加索"。不仅如此,他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192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中共早期组织的领导人。抗日战争时期,韩乐然回国参加"东北救亡总会"(以下简称"东总")工作,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从三个方面突破传统对"浮士德精神"的解读:一是"欲望升华说",浮士德奋斗的一生是从"肉体欲望"升华为"精神欲望"的过程,他始终坚持了两种"欲望"的融合,彰显了完整的"欲望精神";二是"基督精神升华说",《浮士德》思想本身超越了基督教神学传统的框架,由上帝的"他救"走向人类的"自救",现出人类对自我力量的认同与信心,彰显了内蕴着的"超越精神";三是"人性升华说",浮士德在追求人性"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凝聚了"自由精神"。最后,探析"浮士德精神"的意义所在,即"揭示了人类永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黄凤龙是有才华日臻成熟的朝鲜族剧作家。建国以来,他已创作了五十多部戏剧作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在,他不仅以自己深受欢迎的作品为朗鲜族人民所熟知和爱戴,而且通过创作实践为朝鲜族话剧艺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和丰富的经验。为了使我们朝鲜族的话剧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对他的成长过程、作品特色和艺术成就作一番探讨,是很必要的。 (一) 剧作家黄凤龙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吉林省安图县茶条沟的贫农家里。解放前,他勉强读完小学后便不得不到日本人经营的药铺里当店员。从那时起,他就  相似文献   

20.
文天祥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人格精神可一言以蔽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之所以拥有这种人格精神,实与他沟通了必然之"命"与当然之"理"的观念有密切的联系。文天祥的一生,是"君子自强不息"的典范,也是知"道"循"道"卫"道"的楷模。从他一生的事迹可以看到作为思想家的文天祥与一般的学者不同的是:他不仅以理论的探讨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以其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他所服膺的儒学之基本价值,从而耸立起一座儒家人格精神的历史丰碑,让世人在敬仰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人格上的锤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