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唐旭斌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35-40
1942年春天,延安文艺界掀起一股批判性思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就是为整肃这股文艺思潮而形成的理论纲领.《讲话》本身是一个时段性、针对性很强的文艺发展方针.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活动,周扬突破了中共中央当时对《讲话》意义的既定表述,不断大力提升《讲话》的历史地位.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前行,周扬意识到《讲话》精神的局限性,对其主要观点进行了拓展和修正. 相似文献
3.
谭好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4):1-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其经典性或经典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讲话》在确认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文艺理论观念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革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文艺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与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其二,《讲话》从实践层面上确立了党的文艺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不仅在当时统一了以延安为中心的全国进步文艺界的认识,为进步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对此后70年来中国文艺的发展产生了最具权威性的影响,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文艺事业、指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法典,新时期以来党在文艺工作方面一系列新的提法和观念是对《讲话》基本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其三,《讲话》的经典性还表现在,它的产生本身典型性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即理论与实际或现实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当代的文艺理论研究来说,如何富有成效地实践这个方法论原则,依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而《讲话》则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光辉范例. 相似文献
4.
孙玉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5):41-43
延安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时期。从文化的角度看,它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地批判继承和升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风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始终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它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7(2):F002-F003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时至今日,《讲话》已经走过了50个春秋的光辉历程。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高举《讲话》旗帜,深入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时候,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 相似文献
6.
冯建玫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4-56,96
作为一部党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延安时期成功建设"文化军队"的强大精神武器,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文化上的话语权和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性思考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或可以提供一些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理论研讨会,5月15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联合举办。出席会议有全国文艺界、理论界的著 相似文献
8.
9.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依据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有关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当时文艺发展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文艺工作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史秀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依据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和客观分析而写成的一篇杰出文献,其中所阐述的时音乐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借鉴"这个问题的看法,对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依据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和客观分析而写成的一篇杰出文献,其中所阐述的对音乐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借鉴"这个问题的看法,对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至今已60多年了。《讲话》是延安时期战时文艺的精神指导,也是新中国文艺方针政策制定的根本依据。对《讲话》的科学研究经历了许多曲折。延安时期的研究,多从战时需要出发,而较少考虑文艺的特性;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延续了战时的指导思想,而较多强调文艺的"服务"、"工具"功能;文革时期《讲话》精神被"极左"政治势力歪曲,致使文艺走入畸形;"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邓小平同志对《讲话》精神作了新的阐释,标志着对《讲话》的研究真正步入科学。一大批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的出现,真正体现了毛泽东文艺"双百"方针的本意,同时也是对《讲话》文艺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阎浩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2):4-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文艺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文献,以其深远的历史作用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而被人们不断地阐释和研究。从其发表到新中国建立直至"文革"结束,《讲话》一直被当成文艺界遵循的唯一指针,甚至被一些人"神化""圣化"和极端政治化。而新时期以来,作为对"文革"时期的极左思想的反拨,一些人开始站在启蒙的立场对其进行质疑甚至排斥。时值《讲话》发表69周年,我们试图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把其放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这多元文化参照系中来对其进行理性地审视,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这就是我们编发这几篇文章的初衷。此外加上一篇对新世纪(即21世纪)以来研究《讲话》的综述,以帮助人们了解近10年来这一问题研究的概况与走向。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铸就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革命精神的结晶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强大思想武器.是 相似文献
16.
杨立川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2):37-40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话》所阐述的是一个中国共产党在特定环境下的文艺传播观,其对文艺传播关系进行阐述的出发点是一种组织传播观念。从党的组织目标出发,从一个在局部处在执政党的位置的政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出发,《讲话》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颇具复杂性的文艺传播关系图。《讲话》所勾勒出的文艺传播关系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传播主体的复杂性上;其二,《讲话》所勾勒的作为传播主体的作家艺术家与作为接受主体的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当代社会,《讲话》所阐述的文艺传播关系思想仍有其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去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罗宗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毛泽东在《讲话》中批判延安当时存在的种种糊涂观念所阐述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作用,“人性”论,歌颂与暴露等问题,审视近年来在理论和创作上的混乱,证明毛泽东的《讲话》虽遭非议、责难、诋毁、否定,却是经得起多次‘敲打”的真理。它发射出来的光辉依然灿烂,而且越加灿烂。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这个日子,对于文艺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是值得隆重纪念和深刻怀念的。正是在《讲话》里,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自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于1942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本土话语,同时对世界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思想传播最为广泛的文章之一。该文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掀起过三次高潮。以这三次高潮(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90年代至世纪之交)为线索,考察毛泽东《讲话》70多年以来在英语世界的接受转型,从而揭示英语世界汉学家对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接受转变,以及这些转变所体现出的知识社会学的变迁和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