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20世纪美国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分析美学一直是其主流。艺术的定义问题贯穿整个20世纪美国美学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今天仍然是美国学界最热烈争论的核心问题。虽然自20世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分析美学出现了向“新实用主义”转向、合流的新趋势,但总的来讲,“新实用主义”要蔚然成风并进而取代分析美学的霸主地位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从威廉·配第等早期经济学家开始,数学开始应用于经济学,在边际革命中数学的地位显著提升,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数学化逐渐成型,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而今,经济学数学化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显著特征,它不仅意味着数学工具的使用,更意味着数学的思维范式、论证形式和表达方式对传统经济学的整合与重构。对于经济学数学化的争论,本质上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争论。回顾经济学数学化的发展历程,总结经济学数学化的不同阶段的方法论背景、研究成果、代表人物,指出经济学数学化今天遭遇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张林华 《社区》2009,(20):52-53
“你要爱你的寂寞!”这句话出自于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之口。20个世纪初叶。里尔克收到一位青年学生的信,信中向他诉说了在校读书的失望与寂寞。认为校园生活与自己的想像相去甚远。同学之间找不到单纯朴实的友谊.感受不到关心别人和得到别人关心的无穷乐趣。里尔克极为重视这封信,在经历一番长考以后.郑重其事地给学生回了一封长信.又郑重其事地特别劝导“亲爱的先生,你要爱你的寂寞!”  相似文献   

4.
敬之: 时间过得太快。找出你上次来信,是“七七”写的,已经快两月了。上次读信后,因未立即作答就搁下来了,后来又想,等你来渝再长谈吧,有许多话不是信写得清楚的。今天无事,又怕你暂时还不能来,还等着我的信,就来写几行。我在此大约还有一月多或两月的勾留,因此希望你不要来得太迟。时间过了三个月,但并未做多少事,颇觉惭愧。别后这几年,起初也忙得并无多少结果,但最近这两年来自我学习却似颇有进境,但各种心得亦只有俟见面作长谈耳。  相似文献   

5.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对20世纪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20世纪经济学方法论的争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索罗斯实践了波普尔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平衡计分卡已经诞生近18个年头,这个在全球500强企业中被多数企业所采用的管理工具,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工具,其中国化的进程却不如他在美国那样成就斐然。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企业对于平衡计分卡的导入有着过多的担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平衡计分卡在中国遇到困境呢?争论已有近十年,但专家们各有理由,似乎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本文对平衡计分卡的诞生直到它今天在中国的现状进行梳理,并试图找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原因,以抛砖引玉,让专家们从新的视角来看待平衡计分卡的中国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时尚是否属于艺术”这一问题从20世纪80代早期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近些年来,服饰产业与视觉艺术领域的深入合作更形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这一现象的出现让这个问题在今天更为值得探讨。在此背景下,结合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服装馆馆长理查德·马丁(Richard Martin)的艺术理论,当今服装营销领域新兴的经营策略,以及凯特·斯贝德(Kate Spade)、利瓦伊斯(Levi's)等相关案例,分析了当今时尚与艺术的联姻潮流是否意味着时尚已经演变为艺术。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随着研究档案的解密和其他原因, 在探讨分裂原因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的认识入手,探讨意识形态争论对于中苏 关系破裂的影响。主要从意识形态的理解、中苏意识形态理论基础、意识形态解释权和意识形态主观建构等 几个方面阐述双方的分歧,由此看出意识形态争论的实质和对双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红楼梦》研究学术争鸣述要(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引进西方文化思想评论《红楼梦》是20世纪红学学术争鸣的肇始,20世纪学人对王氏关于《红楼梦》之思想倾向与悲剧观的论说有不同的评判。红学中索隐与自传两派的争论是延续百年的世纪之争。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大批判运动以及其后“市民说”与“共名说”的争论有得有失,对得或失的不同评估与时代意识形态的变化密切相关。脂批本与程高本的优劣真伪之争是20世纪红学争鸣中延续莳间最长、争论程度最激烈、参与争论人数最多、最具有学术本体性的争论。对曹雪芹生卒年的争论以壬午说、癸未说、甲申说为重镇。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强,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也成为一个不断争论的焦点问题。进入21世纪,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争论也出现了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上半叶最为重要的论文,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罗素的主张不断受到挑战.首先发起挑战的是斯特劳森,之后唐奈兰试图对罗素和斯特劳森之间的争论进行黑格尔式的综合,并提出了摹状词的归属性—指称性区分.概要论述了近几十年来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主要论证以及所争论焦点,并概述了这种争论对语言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澂的《起信与楞伽》、《楞严百伪》、《大乘起信论考证》、《起信与禅》等论文大致完成于20世纪40年代,但其中一些却迟至20世纪60年代还继续发表。吕澂的批判性佛学渊源于欧阳竟无20世纪20年代的批判《大乘起信论》,而另辟蹊径,即考镜源流的谱系学批判,这一批判方式奠定了吕澂批判佛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办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争论走向合法,从无序竞争走向规范办学,今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不仅为民办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办教育的发展和合理回报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中蕴含的翻译伦理一直被国内翻译界忽视.卞之琳提出“信”是为了破除“信达雅”对译者的桎梏以及强调译文需要对原作忠实;提出“译”的目的是破除“直译”“意译”的无谓争论和批判译界为追求译文的美感而对原文内容不忠的不当译风;提出“似”一方面是因为在文学翻译中无法做到译文与原文完全对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译文必须满足译入语文化规范的要求.“信”和“译”折射的都是翻译的再现伦理,“似”折射的是翻译的规范伦理,“以似致信”是卞之琳融合2种翻译伦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普利策戏剧奖得主尼尔·西蒙从20世纪60年代起纵横百老汇和外百老汇的舞台。直到今天,他的剧作依然是美国观众的最爱,是批评家争论的焦点。其作品以人们在美国梦追寻之路上的欢笑与泪水,婚姻中的相处之道,和个人的精神压力为主题,对中国的学者和观众具有社会,文化,艺术多层次上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传播理论学家麦克·卢汉是20世纪60年代最走红并最富有争议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媒介即信息”理念的提出,启发我们不仅要关注媒介的传播内容,还要关注媒介本身的形式。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的种类与数量飞速增长,信息科学也同步迅猛发展。在这样一个信  相似文献   

17.
北京话"因"类连词在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经历了一系列脉络清晰的变化。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的"因"在复音化的作用下,逐渐由其他双音节的"因"类连词承担其不同的语法意义。在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因"是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因"类连词,发展至20世纪中叶,"因"的优势地位被复音词"因为"所取代,"因"主要作介词,二者有了分布上的差异。18世纪中叶大量存在的"因……因……"结构在20世纪中叶消失不见。"因为"呈现出逐渐向主语前移动的历史发展现象。18世纪中叶,"因为……所以……"结构就已经很成熟了,19世纪中期继续沿用,发展至20世纪中叶,还出现了先说结论后说原因的"之所以……是因为……"结构。而且,在20世纪中叶还出现了强调因果关系密切的"正因为",后有"才"与之呼应。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科学技术作用的悲观论和乐观论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怎样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历来就有悲观论和乐观论之争。这一争论在20世纪后期变得更为尖锐,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这一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并对我们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问:最近在网上看见你呼应李陀关于"文学性"问题的讨论,好像这个问题已经在学术界争论很长时间了,怎么最近又对这个话题产生兴趣了呢?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屈原的实际存在成为争论的问题已经很久。廖季平的“否定论”(以下把怀疑屈原实际存在的观点称为否定论)经谢无量的《楚辞新论》介绍于世是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这期间,围绕“否定论”一直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争论。到了今天,对于《楚辞》所收的作品到底有哪一些是出自屈原笔下,屈原的具体形象究竟如何等问题,仍然意见分歧;但对屈原的存在本身持明确“否定论”的却已几乎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