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延安文艺研究的升温,研究中普遍存在用"延安文学"指称"延安文艺"、"延安时期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的现象.事实上,"延安文学"的概念本质上属于地域文学的范畴,可泛指在延安这一地域所生发的所有文学现象,它与"延安文艺"、"延安时期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的内涵虽有交叉,但其概念本身有着明晰的外延与内涵,不可互相指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五四、延安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三个重大历史拐点。五四发现了人,延安改造了人,新时期改善了人的生活。十年延安时期(1937-1947),不仅规范制约了此后半个多世纪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死浮沉与歌哭,而且重新阐释了此前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内的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文化史和艺术史,重新规划了中国古代社会史、文化史和艺术史,还重新描述了世界社会史、文化史、艺术史。从此,开始了现代汉语知识谱系中的延安时代,五四是延安的五四,中国是延安的中国,世界是延安的世界,历史也是延安的历史。处于战争环境下的延安文艺,从艺术审美上来说,其整体艺术价值未可高估;从艺术社会学上来说,其历史文化内涵却是丰富、深刻、复杂的,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旗手","鲁迅"在延安时期已经成了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延安新文化的象征。"鲁迅"之所以在延安深入人心,是与其作品在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广泛传播分不开的。"鲁迅"在延安是以如下几种形式得以传播的:鲁迅作品在延安被大量编辑、出版和改编;在延安举行了多场的大型鲁迅纪念活动;"鲁迅研究"在延安已成为"显学"。1942年前后,在延安出现的以"鲁迅"为名目的文艺新潮,正是由这场"鲁迅热"催生而出的。  相似文献   

4.
延安红色旅游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根据其优缺点,发展延安红色旅游应在营销方面入手,包括对延安旅游资源的认真定位和包装,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设计系列旅游产品,把旅游与文学、艺术结合起来,加大宣传促销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延安文艺诞生于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对于这一时期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革命史所占据的辉煌地位无论做何评论都是不过分的,新世纪以来,延安文艺研究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延安文艺研究成功摆脱了长期以来羁押在其上的政治意识形态阴影和浓重的宣传色彩,逐步走向学理化、历史化,学理化使得延安文艺研究不再浮躁,能够沉潜下来,  相似文献   

6.
对延安文学的历史价值和当下价值进行了阐述,认为其文学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着特有的价值作用;其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承载了更多的政治使命、使精英文化语态更为深刻地转向了大众文化语态两个方面,而延安文学的农民文化、民族性、民间性的特征,正是当今文化所缺失的;延安文化与陕西文化相比较,其精神内核和价值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延安文学对陕西文学及当代文化的建构和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丁玲来说,生命的辉煌与劫难都与延安文艺时代密不可分,延安文艺时代成就了丁玲,也为其以后的劫难埋下了伏笔。通过丁玲与延安文艺的建构、碰撞、融合关系的梳理,不难看出丁玲为延安文艺的建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由于丁玲自身个性主义与政治意识的纠结也在无意间对延安文艺的一体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滞。  相似文献   

8.
延安学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近年来,学术界从延安学总体性研究、延安学分支学科研究、延安学历史学科研究和延安人物研究四个方面对延安学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延安学尚处于初创阶段,有分量的学术著述和论文较少,还须进一步拓宽延安学研究的视野,开拓其研究空间,努力探寻新的研究方法,加大史料发掘、收集整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从传播学视角对延安时期戏剧文学的传播环境、传播途径、延安时期戏剧的发展和变革状况进行全景观照,深入分析了延安时期戏剧文学创作、传播活动的历史意义及其与延安文化构建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延安时期戏剧文学的创作与传播在构建延安和谐社会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为延安文学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课题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该研究对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传播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均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延安文学的现代化问题,是与其民族化、大众化实践密不可分的。整风前,延安文人对五四新文学、西方文学基本上持开放态度,这至少说明,以欧美现代化的尺度整体否定延安文学的现代化追求,是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的;整风后,延安文学在文学资源的借鉴上,出现了独尊传统文艺、特别是民间文艺的偏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延安文学现代性的丧失,后期延安的民族化、大众化实践,正是通过严格区分两种民族文化,以及以旧形式传播新思想的方式,来坚持其有别于欧美现代化传统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的。  相似文献   

11.
欧阳山在延安时期推出的《高干大》,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创作的一部反映延安农村生活、塑造农民英雄形象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一改其早期创作欧化的语言风格,实践了《讲话》倡导的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方向;延安方言在叙述故事与人物对话中的运用,是构建这部小说大众化、通俗化风格的最主要质素。同时,延安方言在塑造人物形象、增强作品地域风貌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方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忠实地记录并蕴含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样,延安方言之中积淀了丰富复杂的延安文化。择其要者,有婚姻文化、丧葬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以及民间艺术文化等内容。全面调查和研究延安方言与文化,可以引领延安方言由基础性的描写研究转向高层次的阐释研究;为延安的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为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已进行着事实上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与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延安马列学院作为“我们党创建的第一所攻读马列主义理论的比较正规的学校”,对延安时期党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延安文艺的形成与传播过程,实际上是将延安知识分子加以改造,实现其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文学生产者和文学传播者三重身份同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延安知识分子始终将人民大众尤其是工农兵作为服务对象,深入工农兵群众和参加实际斗争,转变思想,获取源泉,完成了向革命的文艺工作者身份的转变。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延安知识分子从人民群众的审美取向和接受习惯出发,创作出反映革命斗争、描写工农兵新形象的作品。作为传播主体,延安知识分子借助各种媒介手段推进延安文艺的传播与接受,在传播的同时实现与受众的互动,最终实现团结教育人民、帮助人民和敌人作斗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重新理解延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文学研究界应该重返延安文学场域,力求对延安文学有所全新的理解。对“延安文学”的命名、延安文学的性质以及延安文学的复杂性进行了重新探讨。认为:“延安文学”的命名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党的文学”构成了后期延安文学的性质,它既是一种文学观念,也是一种文学形态;新的延安文学研究应该直面与重写延安文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作为长期存在的两种研究向度在近年来却遭遇危机.以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的形成为例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的形成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政治反映论"和"纯文学"积弊的结果,其出现的合理性在于其对"政治反映论"的批判性,但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格局的偏狭,以及对延安文学作品超越价值的压抑,使其成为延安文学研究中新的意识形态.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形成过程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出现隔离的本质对"文学性"理解的偏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需要从"价值论"向"发生论"的转变中获得自身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延安<解放日报>副刊是当时全国报纸中发稿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也最长的文艺阵地,从中可以找到1941-1946年近六年的解放区文艺历史.它不仅是延安文艺政策的晴雨表和文学转折的历史见证,也是各种文化冲突集中释放的空间.在新旧时代交替的"革命狂欢"中,外来都市文化经过与延安主流政治文化和陕北民间文化的结合,最终形成了具有延安特色的新文化.在延安文学从精英文化向工农兵方向转型的过程中,除了延安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作用之外,读者的变迁、分化也是其重要的文化诱因.  相似文献   

18.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后期进行的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其确立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都旨在保持党的纯洁性。通过总结延安整风运动的经验可知,延安整风运动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独特的旅游资源决定了延安旅游业除具有旅游业的一般功能外,其显著的特征还在于它的思想政治教育性.延安旅游业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支柱产业,即不仅是跨世纪延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延安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支柱.根据这一定位,应大力发展延安旅游业,让其上台阶、上规模、上水平.目前延安旅游业发展条件优越,机遇难得,但存在问题突出.如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管理;力量分散,规模狭小;市场动作不规范,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产品数量少,质量差.为此,应实施科学的宏观管理,从规划制定、统一管理机构的设置、增长方式转变、企业集团的组建、产业化经营以及优惠政策和名牌战略实施等方面入手,促进延安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回眸延安文学研究是一个有价值的话题。面对延安文学研究“黎明前的黑暗”和学界对“延安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理解混杂的事实,在前人学者延安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探寻当代延安文学研究的学理转变脉络,阐述延安文学学科规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兼谈“延安学”构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