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与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应用和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理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的应用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原理应用和发展."三个代表"作为一个理论整体,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丰富和发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实践的指南.  相似文献   

2.
王瑞 《江海纵横》2008,(3):54-55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马克思明确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也中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自然科学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应甩”使得科学“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本真精神的开掘,既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研究中的"考古"思维,也不能简单地禁锢于问题研究中的"药方"思维,而是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回归其诞生的原初语境。在思想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中追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创立、发展的原初语境,是我们科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前提。从思想史的维度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发展受到了观念论哲学、启蒙思潮、政治经济学三种主要的思想思潮的影响。从现实的维度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发展所面对的,是旧社会体制瓦解之后的市民社会的到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人类走向世界历史。只有在思想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中开掘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本真精神,切实处理当代中国问题,我们才能开辟历史唯物主义当代阐释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上的历史决定论。它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它既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也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本质内涵和主要特点,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地看待各种历史非决定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现了"接着"历史唯物主义往下说。一方面,它继承了马克思的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探索人类的生存自由。科学发展观主要继承了经典历史唯物主义所提出的"人类的自由目标"、马克思所提出的"新世界观"和马克思开辟的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又反思了我们时代的新的生存问题——探索克服生存危机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首先是指在发展观问题上,实现了从"独断论态度"到"反思态度"的转变,其次是"发展伦理学"道路的探索。凭此,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马克思的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事实考察与价值规范中展开的。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彰显出"是"与"应是"的辩证统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逻辑路径。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出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关系,洞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范畴所蕴含的政治哲学向度,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反思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寻找导致当代西方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制度根源的同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原理做出了许多新的生态阐释:将自然置于一种批判的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理念展开批判反思;以"社会劳动"重新阐释"劳动"范畴,将"文化"和"自然"补充进物质生产概念中;赋予危机理论以生态意蕴,对科技在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可以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仅在理论上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有益探索,而且在实践上对理解今天迫切的全球生态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缺陷在于不恰当地夸大了生态危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是学术界在探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它要揭示历史运动的规律。讨论这个问题,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社会历史的有机整体出发,从相互作用的辩证观点全面地进行考察。下面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谈两个问题:(一)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合力推动历史运动。(二)关于生产力与阶级斗争的作用。 (一)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运动动力的理论,并不停留在生产力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上,其思想极为深刻,考察每一个社会形态时,总是从各种矛盾互相制约关系中把握总的过程,再从整体出发,具体分析各种因素对历史事件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一二种力量的作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批判了旧的  相似文献   

9.
古典经济学这个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具体说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指认古典经济学的"模糊"内涵;二是以熊彼特为代表的指认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内涵;三是福柯所指认的"现代性"内涵。从本质上看,西方学者是从各自的学术立场出发,曲解了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之意蕴并由此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当下意义。从马克思的研究视域出发可知,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主要指认的是其"政治"内涵--对社会权力结构的解剖。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社会存在)这一哲学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迄今,国内外对生产力的含义众说纷纭,有"劳动生产率与因素综合说";有"人类的能力说";有"人对自然的作用说";有"关系系统说". 正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含义,对于我们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原著,应该把生产力定义为:劳动者通过具体劳动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时所表征出来的力量.按照这一观点,决定生产力的因素应该包括实体性因素、附着性因素或渗透性因素和运行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是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看待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态度,西方学者阐释为: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马克思主义拒绝从经济和政治结构入手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特别轻视乃至反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在此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致力于复兴历史唯物主义.与之对应,国内学界描摹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去经济学化"到"泛经济学化"的视域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秉承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基本原理,以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演变的辩证把握为致思取向和价值取向,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合理、辩证、科学地认识与处理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实践性关系,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推向新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是具有解放意图的社会批判理论,它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根据人类生存条件的变化不断地加以更新和发展。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把资源、生产和技术发展的无限性作为前提。这些理论前提在生态灾难和各种社会危机面前已经显露出局限性,对"进步的意识形态"或进步拜物教的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课题。经典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双重性,既肯定生产力和技术发展的解放潜能,同时也强调片面发展的破坏性和灾难性后果。但是,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后者被边缘化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当代人类的处境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引入灾难学视角,反思进步的限度和进步主义的局限性,把人类的自我拯救和对受难者的关怀作为自己的核心规范和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4.
有人当读到《矛盾论》中“诚然,生产力……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这段话时,总觉得这种对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说明很费解。他们认为,既然在一般的意义上承认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那么就不能再在特殊意义上承认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了。因为“一般”是对“特殊”的抽象,除生产力一般地决定生产关系之外,不可能还有一个生产关系特殊地决定生产力,或者在生产关系特殊的决定作用之外,还有生产力一般的决定作用。如果既承认前者又承认后者,那就陷入了不能自园其说的悖论,或者是二元论,或者是循环决定论。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同志说:“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完整、准确地掌握生产力标准,是学习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理论的核心内容。认真讨论生产力标准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6.
奥康纳认为“自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地位缺失,马克思主义存在“理论空场”。他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他还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观念与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存在一种阐释悖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扭曲性与无产阶级道德的合法性的矛盾。佩弗通过切割道德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来为无产阶级道德观念辩护,虽然其得出道德不是虚假的意识形态因此不必被拒斥的结论,但这一结论已经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尼尔森意图在承认道德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前提下重新定义意识形态,但其对道德观念的语境主义阐释又滑向了道德相对主义,由而从另一个层面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因此,消解这一"悖论"一方面要避免陷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认识误区,把握意识形态概念的多层次内涵并重申历史唯物主义内蕴的道德批判之维,另一方面需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为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作出正面辩护,并以历史辩证法呈现道德观念与意识形态关系演变的具体样态。  相似文献   

18.
列宁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马恩选集》2卷443页)。今天,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温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倍感亲切。 正是在历史唯物论宇宙观的指导下,马克思深刻地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精辟地表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并把生产关系在一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与发展,但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时,首先必须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质的研究应牢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更为科学的概念、范畴和体系,或者说更为具体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0.
管理科学为什么会产生?它又是如何发展的?这似乎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人们一般认为,管理是由协同劳动产生的。正如马克思说的,在个体手工业劳动条件下,个体劳动者是自己指挥自己,这时无所谓管理;而许多人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需要协同动作,于是管理也就应运而生了。人们又把管理科学的发展原因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必然会向前发展,个体手工业相应地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