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和韩国语都有用空间概念隐喻时间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水平移动式隐喻模式和垂直移动式隐喻模式。本文采用语言对比的方法,重点考察汉语的"上/下"和韩国语"■(■)/■■(■)"所表示的垂直移动式隐喻模式,对比"上/下"和"■(■)/■■(■)"所表示的时间意义及所蕴含的时间观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汉语词典语料全面梳理汉语"西"历时词汇演变背后的概念隐喻,同时对比METALUDE英语隐喻语料库的基本类比,可以看到这两种语言历时语义拓展都建立在合理的基于人类共同身体体验的认知基础上,概念转喻和隐喻是最主要动因。因为汉语方位词空间和时间的统一观,汉字的同音假借以及有别于英语的传统典故,英汉语方位词"西"在具体隐喻词条上各自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形象和多样的认知对比。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方位隐喻能更好地实现抽象概念的表达。英语和汉语中的up/down(上/下)、left/right(左/右)两组方位词,在时间、地位、数量等方面形成的方位隐喻概念所蕴含的抽象文化意义体现出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人体方所形式的隐喻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汉语中,人体部位词一般不具有处所性,需要加上方位词,才能构成人体方所表达形式"NP F"。人体方所表达形式不仅仅指示某一实际位置,有时又表达隐喻意义。我们对汉语中具有隐喻意义的人体方所形式加以研究,弄清汉语中以人体方所意象形成的隐喻,并对人体方所意象形成的隐喻意义作出认知解释,从而从一个角度证明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思维过程。壮英方位词"上/下"在范围、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前/后"在时间、社会关系和事物排序,"里/外"在亲疏关系和心理情感等喻化思维中体现了类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方位概念"前/后"在汉语中的隐喻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时间隐喻的角度出发,运用Antuano的特征选择理论和Boers变化参数理论,重点研究了汉语人称称谓中"前后"方位词的隐喻运用机制,同时解释了汉语中其他同"前后"搭配的 合成词的隐喻现象,从而证明了隐喻的运用是根源于人们的实践经验,受制于人们自身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对于丰富汉语隐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已有关于汉语中空间系统和时间系统的研究成果统合为方向系统、位置系统、形状系统和时向系统、时点系统、时段系统,通过分析方位词的使用,就方向对时向、位置对时点、形状对时段三对子系统相当规整的隐喻机制作了初步探索,粗略地勾勒出了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系统的轮廓.  相似文献   

8.
罗竹风的《汉语大词典》中的抽样语料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汉语方位语素“东”的历时词汇演变.将汉语方位概念演变背后所隐含的汉语概念隐喻与METALUDE英语隐喻语料库中的基本类比进行比较互证后,可见英汉语方位词的历时语义拓展都建立在合理的基于人类共同身体体验的认知基础上,然而汉语的方位认知有比较鲜明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观.现代汉语摈弃了许多古汉语中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认知拓展,并且出现了基于中西方广泛认同的范畴概念带来的语义拓展,这也显示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对人们认知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观点为基点,简要陈述了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研究上的分歧,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家关于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以及关于概念隐喻的三大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空间隐喻概念入手,从数量域隐喻、时间域隐喻、社会地位域隐喻以及状态域隐喻4个方面,对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语中"上、下"空间概念在非空间范畴隐喻拓展中的对称性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语言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探讨影响英汉语空间隐喻相似性和不对称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认知角度对英汉语言中的空间概念作比较分析.其理论前提是:比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空间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表达的,即空间隐喻.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示--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构建其他非空间的目标域.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空间隐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隐喻认知过程中,除了人的身体体验,人的各种知识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隐喻有其共性和个性,因此,空间概念在不同语言中的共性和个性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方位词的最基本用法是表处所方位,在古典文献中,方位词对称使用现象突出,如刘向的《说苑》,其功能突破了方位词的基本用法,而具有了夸饰作用、隐喻作用、虚化作用。本文就《说苑》一书方位词对称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其修辞现象进行了文化分析,指出这是缘于中华民族文化、思维、习俗、生存环境等的长期影响,也是说写者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运用的一种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2.
准方位标附着在某些语词之后所组成的结构是汉语重要的方所表述形式。准方位标是由表身体 /物体部分的一般名词通过隐喻虚化而来。它的分布特征游移于一般名词与方位词之间 ,兼具二者的一些特性 ,这是虚化的结果。准方位标具有自身的语用价值 ,不能被相关的方位词所完全替代。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概念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的.通过从认知的角度对比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时间的空间隐喻,说明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和日语的语言表达中,方位词出现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其语言功能不容忽视.汉语和日语都各有一套完整的方位词系列,而且,由于日语的方位词基本都由汉字构成,所以从结构上看,汉语和日语的方位词系列非常接近.一、方位词的类别与构成;二、方位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英语"UP"和汉语"上"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它将作为源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是给一个概念空间意义。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因此,空间隐喻在帮助人们理解许多非空间概念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被用来构建范围、状态、数量、感观、时间和社会等级等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时间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概念,由于其抽象性特征,人们常常借助空间概念来隐喻时间概念。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时空隐喻表征的共同点及差异,探索其认知根源:共同点在于人类最初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概念范畴都来源于人的身体经验及对空间的体验;其差异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对时间概念的影响。汉语中循环性时间与佛教文化相关;英语直线性时间观则受到基督教影响。英语中常采用横向时间表达方式,汉语中则纵向时间更为多见,其根源在于两种语言的阅读和书写方式存在差异。英汉在面向过去与面向未来时间取向的差异,其实仅仅是时间参照点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角度对英语空间概念词语OVER的语义进行分析,其理论前提是:比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空间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即空间隐喻表达的。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示——以空间概念为始原域,构建其它非空间的目标域。因此,一个表示空间概念的词语其词义往往在原型意义——空间意义的基础上经隐喻拓展而获得许多新的抽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概念隐喻与人类所使用的语言之间关系密切,所以隐喻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语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空间隐喻则属于概念隐喻中的本体性隐喻。本文首先讨论英语中空间概念NEAR和FAR的空间概念意义及其意象图式,然后主要分析这两个空间概念的隐喻意义及其意义理据。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与人类所使用的语言之间关系密切,所以隐喻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语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空间隐喻则属于概念隐喻中的本体性隐喻。本文首先讨论英语中空间概念DEEP和SHALLOW的空间概念意义及其意象图式,然后主要分析这两个空间概念的隐喻意义及其意义理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人类在认知时间这样的抽象概念时需要借助像空间这样的具体概念,即采用“时空隐喻”.“时间流逝是运动”就是一个广泛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时空隐喻,但受到语言、文化的强化作用,不同语言使用者会对这一隐喻所蕴含的子隐喻或隐喻中“过去/未来”在时间轴上所处的方位有不同偏好.通过观察并比较英、汉母语使用者的手势语及其异同点,对“时间流逝是运动”这一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和语言变量以及认知变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英、汉母语使用者手势方向的异同点与两种语言的书写方向及其隐喻性语言所指示方向的异同点高度一致,且改变实验语言导致实验对象行为模式发生变化.这些结果证明:英、汉母语使用者确会用空间概念认知时间,且语言因素是影响人们时间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