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现代性是思考国家刑罚权基础的一个理论视角。现代中国关于国家刑罚权基础问题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理论之上的。从这一视角来看,权力是国家刑罚权的真正支撑点。在福柯的后现代视角中,任何主体都成了权力机制的对象。而以权力为基础的刑罚理论对犯罪人来说是不道德的。所以,刑罚理论的支点应转移到犯罪人的自由意志上来,并且要综合报复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刑罚理论。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思想大师福柯的名著《规训与惩罚》,通过对18世纪到19世纪西方社会对犯罪的惩罚形式的变化轨迹的历史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与存在的政治技术——“规训”的强大而微妙的作用,并揭示出西方现代社会的监狱式组织结构,深刻地反思了现代理性带来的人类生存困境,从而解构了启蒙主义所塑造的现代性神话。福柯对知识、真理与权力的共谋与同构关系的揭示,更是道出了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隐秘真相。他的微观权力理论则是对马克思的阶级、经济权力理论的补充和修正,也是对整体革命理论、二元对立思维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以其独特视角和方法,通过对知识、理性等的考古学研究以及对刑罚、疯癫、性等文化边缘现象的分析,展开了对权力和知识关系的深入思考。这种对权力和知识关系的思考及其微观权力理论,事实上成为一种科学知识的政治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福柯对话语权力的揭示无论对西方还是对中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继20世纪80年代大量引进西方文论话语之后,中国文论在90年代开始全面反思,文论的"民族"性问题被重新提出来.但这个反思是在对西方文论已有了更通畅的了解和更全面的吸纳前提下,对中西文论交流过程本身所隐含的权力关系进行的反思.中国文论界有关话语权力问题的思考,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论的基本观念和理论建构.对此做出尽可能深入的考察,借以把握90年代以来中国文论的特性以及整个现代文论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有价值的学术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笛卡尔到康德的西方哲学史上,人占居了认识活动的中心地位,福柯正是要对这种西方人文理性作出强烈的批判。福柯试图站在理性传统的对立面反思人文科学和现代人的生存现状,尝试还原近代以来知识的秩序性构造并给出自己的知识型解释。福柯运用知识考古学阐发西方文化史的间断性特征,并在晚期提出了生存美学概念:人在知识—权力的交错中进行审美实践并关切自身。现代人的生存只有进入伦理与道德场域,才能寻找到个体生命体验之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福柯的思想中,认识型是与对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知识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知识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事件,福柯将它与权力、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分析人文知识产生的过程及其对主体的影响.本文以<词与物>一书的考古学式的历史分期为理论依据,考察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知识的演进的三个历史时期的相关特征,进而对福柯的认识型理论进行客观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权力制约途径主要有二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二是"以社会制约权力".从福柯式的权力立场出发,对权力的法律化概念进行了反思,以此为起点,检讨了西方权力制约的两条途径.其中,认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分立与制衡构成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核心,而"以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则成为现代西方权力制约途径的发展趋势.最后,文章指出,西方的权力制约途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西方现代社会的权力制约权力途径已形成了一项系统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赛义德后殖民理论对福柯和德里达理论的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主要包括对东方学的剖析、对话语革命策略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理想文化蓝图的建构。在这几个方面,赛义德分别借鉴了福柯和德里达的有关理论。他用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来剖析东方学,揭示东方学的实质是东方主义、文化霸权主义或霸权话语;用福柯的权力与反抗关系理论来探索话语革命的策略,指出消解话语霸权的方式是争夺话语权;用德里达的延异理论来建构未来理想的文化蓝图,提出作为自由游戏的杂交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反对秩序与僵化,强调多元差异,反对一元中心和二元对抗的后现代立场,为萨义德质疑东方学的一系列二元本质主义的对立提供了理论武器。萨义德以后现代立场关注边缘性、含混性,关注二元对立的消解,并以福柯的权力—知识观对西方文化的形而上学传统和西方知识的权力体系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萨义德《东方主义》产生前后美国的社会背景,探讨了其理论基础的三大来源: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福柯的知识与话语关系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胡适的翻译观。胡适在翻译选本上提倡翻译西洋名著,在翻译用语上主张使用白话,在翻译方法上强调采用直译。指出胡适的这些翻译观点是各种权力话语操控的结果,既受到当时国内文学革命、西方强势文化等权力话语的支配,也与他本人的诗学追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充分翔实的史料,《规训与惩罚》概括出了“酷刑展示与公开处决”、“传播惩罚符号表象”和“监禁”等3种刑罚权力运作机制;通过阐述和分析3种刑罚模式之间的转换过程,福柯向人们展示了他从众多史料中提炼出来的刑罚政治经济学,由此也揭示和论证了欧美近代史上刑罚发生重大转变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3.
福柯是法国著名的后现代思想家,其学说以语言学为基础而影响到世界各地不同的学术领域。福柯对空间、权力和话语的分析在其理论体系建构中独树一帜,并在当代学术界不断引起争议。在美学与文学艺术学界,福柯的空间、权力和话语理论同样占有重要地位。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的空间呈现、艺术家的话语权和身份认可、文学艺术对人类生存实践的影响,在后现代艺术中已经不同以往。本文以福柯的空间、权力和话语理论建构为线索,试图分析后现代艺术的空间特性以及其中话语权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身体在西方哲学和美学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存境遇。在某种意义上,整个西方哲学和美学史就是一部身体由“缺席”到“出场”,再到“登堂入室”的历史。身体美学的出场,无疑是对柏拉图以降,经中世纪宗教神学,至黑格尔以终的身心二分、扬心抑身的哲学传统的一种反思与纠拨。尼采、梅洛-庞蒂等现代派哲学家反对传统的身心二元论,为身体正名的努力,对身体美学的学科建构提供了思想理论资源。身处后现代社会的福柯、费瑟斯通等思想家对权力话语之于身体的宰制,身体与消费文化的共谋关系之思考,加速促成了身体美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中,福柯不仅有着显著的声誉,而且他与马克思主义还有着为人所知的十分密切的关系。福柯一生的理论旨趣可以概括在知识/权力/主体这三个重要主题中,其中权力又是最核心的概念。福柯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微观权力观,解构传统的宏观权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福柯与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关系变幻莫测,具有东方血统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进入西方学术界,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重新崛起,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追寻.后殖民主义借用的思想资源主要是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和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就其基本特征来说,后殖民主义从文本解读入手,着重分析东西方间的文化关系,并表现出超越民族主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福柯教室中的微观权力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两个主题即"生物性权力"和"真理政治学"的主要观点,并从福柯的理论视角对教室中存在的多种微观权力形式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教室这一当代教育实践的前沿阵地所渗透出的权力运作机理,并对福柯的这一理论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在其作品《扶桑》中描述了早期华裔中国人在白人主流文化的规训下,丧失民族身份,被美国人驯服的悲剧故事。华裔中国人在白人文化的训诫下,大部分成为“被驯服的肉体”,也有少部分人进行“权力的反抗”,这一分化过程完全吻合福柯的规训理论。通过福柯规训理论对该小说进行分析,批判白人文化的规训手段,同时也警示中国同胞,在异质文化中生存也要坚守自身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库塞与福柯的工作为分析资本主义与技术新配置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经典的案例.马尔库塞指认技术操控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决定了人的感情、需要、愿望,造就了一个单向度的社会.福柯指出技术设计实现了将不同物质功能化处理的权力效应,其最终落点在于调配、控制、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技术使得权力统治从威严的政治机构散布到了日常生活,技术规训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权力组织的新形式.面对技术统治的危机,马尔库塞与福柯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爱德华萨义德在他的《东方学》和《文化帝国主义》等著作中,借助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剖析和批判了西方人研究东方的东方学,揭示了在西方文化中东方学是一种霸权话语,它使东方人被当做"他者"而被观看、被描述、被贬低,并试图探索出颠覆文化霸权的策略,以求得东西方之间对话、互渗、共生的新型关系。虽然萨义德颠覆文化霸权的策略在现实世界有它的局限性,但对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如何与霸权国家相处,怎样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反对霸权主义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