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传世孤本孙鑛<排律辨体>为例,探讨晚明诗文总集某些体制变化和内容特点.主要在于:明代中叶以后,诗文总集卷首一卷的形式广泛流行,编纂者常常利用卷首的凡例、总论或题识,集中表达自己的研究心得,诗文总集与文学批评的关系从此更为密切;单一文体的诗文总集不断出现,说明当时对于诗文形式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而在选题或诗文篇目选择方面,编纂者更加注重别具一格的出新,以及尽可能地追求完整和保持原貌.<四库全书总目>作者否定晚明总集的说法,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出土文献研究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字的考证训诂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在出土文献研究中引入文学解读方法,可帮助厘定出土文献与已有资料的异文考辨。此外,出土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在治学方法上都注重文化背景,出土文献研究借助文化考察对文字作出新的训诂,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形象思维"研究领域出现了三种错误观点:(1)仅仅将形象思维视为作家艺术家表达思想的"表现方法";(2)否认形象思维作为文学的一种主要思维方式的独立存在性质;(3)认为"形象思维"是一个外来词汇.以上三种观点均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形象思维"既不是一个外来词汇,也不是一个从外国引进的文艺理论概念,它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主要思维方式.早在<诗经>中已出现了形象思维方式.在<诗经>文本里,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1)普遍注重了独特意象的精心选取与引比联类的巧妙利用;(2)以借代、借喻和象征为代表的修辞手法的娴熟使用;(3)双声叠韵、叠词、联绵词、咏叹词的句法模式和重章易词、反复咏唱的章法模式的有机运用.三者相辅相成,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形象思维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光彩熠熠地屹立于世界古典文学宝库里,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祝辞系文学属于文艺诸形态尚未完全分化的《诗经》时代,与原始巫术宗教结合紧密,具体表现为祈祷、祝颂、诅咒等多种特征。周初祝官制度对《诗经》祝辞系文学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诗经》中的祝辞系文学体现为两种样态,一是全篇为祝辞,二是包含祝官活动和祝辞成分。祝辞系文学之根源及兴盛时期在西周春秋,随着原始宗教信仰的淡薄,祝辞系文学由正统地位跌落回民间形态,并与愚昧迷信结合在一起,从此再也没有机会登上正统文学的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传统的<诗经>研究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开始由经学向文学转变.本文研究了这一时期<诗经>研究角度转变的具体现象,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述了发生这一转变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6.
李勇五 《晋阳学刊》2004,(3):102-103
在<诗经>"二南"名义的研究中,各家多重在列罗众说,而忽略传承、演变、发展的考察,对此,只有对隐伏各说中的袭用发明、误会歧异等现象作出分辨,才有助于对问题本身来龙去脉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在晚明这一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经过历史积累的文学娱情观终于成说立言,并突破正统文学观念的束缚而流行于晚明文坛。这使文学一定程度上从政治教化之工具角色中走了出来,其独立性和娱情性也因此而突显出来,性情文学、趣味文学、闲适文学也从而大盛。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与性灵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的作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林语堂在创作上已经渐趋丰富和成熟,从而迫切需要在创作理论上形成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因其浓厚的浪漫主义气质和自由主义精神,此时他已在西方众多的哲学、美学思想中,筛选出他所认同和需要的表现主义美学,并经过创造性的综合改造,使之成为他可以应用的理论武器。而当时周作人扬起的“性灵文学”大旗,也与他的性情和兴趣一拍即合。本文着重分析了晚明性灵文学与林语堂创作理论形成的渊源关系,并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了林语堂性灵文学观的独特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毛诗正义》虽属传统的解经范式,但其对《诗经》艺术表现特征的总结引人注目。在情志合一、直言非诗的理论基础上,它对《诗经》之章法结构、用韵情况、赋比兴手法等做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淞滨吟社是民国初年周庆云、刘承干等人模仿宋元之际遗民吴渭的"月泉吟社"在上海创办的一个遗民诗社.1915年刊刻的<淞滨吟社集>涉及的内容颇广,其中以吟咏晚明历史最为详细,主体思想倾向表现在对弘光帝的骄奢淫逸和马士英、阮大铖等为代表的贪功、腐朽官僚集团的愤慨与嘲讽;对弘光王朝诸臣之间不团结的义愤;对大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党争的关注;对以史可法等为代表的忠贞、节义之士的赞颂;对离乱社会的女子,尤其是身份低贱的宫女、妓女的称颂等五个方面.淞滨吟社为代表的民初遗民对晚明历史的文学表达,呈现出了明显的遗民之思,其积极性和消极性是互存的.  相似文献   

11.
早自商朝开始,中国古典文化即已对韩国古典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韩国古典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文学源头——《诗经》。魏晋南北朝时期,《诗经》开始传入韩国,韩国文人从此对《诗经》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并以此为模式创作本国诗歌。受《诗经》的影响,韩国古代诗歌也沿袭了《诗经》的创作风格,在形式、内容及诗言志等方面与《诗经》有许多相似之处。韩国古代诗歌继承了《诗经》的传统,丰富了韩国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元代《诗经》学的特征及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险峰  崔志博 《河北学刊》2008,28(2):123-127
元代《诗经》学侧重朱子之学,崇尚"朱传"成风,除马端临、李公凯等少数几位《诗》家外,其他《诗》家的著述几乎全部是围绕《诗集传》而作。元代《诗经》学几乎成了朱熹《诗集传》的一家之学。元代《诗》家继承了宋代《诗经》学的求实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在音释、训诂、诗旨、诗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诗集传》都有很大的阐扬发挥,但较之宋人,怀疑精神已经大大减弱,观念略显保守。元代《诗经》学处于《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之间,一方面它继承了《诗经》宋学的求实考据之风;另一方面,元代《诗经》学影响了明代《诗经》学的发展走向,对清代《诗经》学也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元代《诗经》学,是连接《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的纽带,它在《诗经》研究和《诗经》学的延续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经》学的神圣化与元代《诗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由南宋至元的一二百年间,我国的《诗经》学发展经历了一段十分特殊的历史道路。由于理学家的介入,南宋开始,出现了对《诗经》及其研究的神圣化,并以直接、间接承继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诗学为荣耀。有元一代紧承宋后,自然也就形成朱熹一家之学独擅的局面。元代诗学唯宗朱传,少见异说,严重流于封闭化和狭隘化,极大地束缚了元代学者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最终导致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少有创新,实在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围绕"《诗》道性情"这一命题,以情说《诗》,将《诗经》与其他经书区别开来,从情着眼,肯定《诗经》中的说理诗、叙事诗,突出《诗经》情景描写中的情。船山以情为出发点与联络点,发展了孔子的"兴观群怨"接受理论,视情为《诗经》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媒介。基于对情的正确认识,船山充分肯定了《诗经》中情爱诗的价值。可以说,情,是船山诠释《诗经》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5.
《诗经》在先秦有彬彬之用 ,在汉代被“经”化而有经世之用 ,在魏晋南北朝其“经”的身份受到冷落而在隋唐又被重视 ,在宋代被重新阐释而有治心之用 ,在元、明两朝其“经”位再度中衰而重视对其诗歌性品评 ,在清代“经学”盛起而其“经”位也因此有所振起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很多诗篇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本文通过考察周初统治者、卿大夫、下层士人三个阶层忧患诗歌的特点,揭示了其忧患意识的差异,及忧患意识产生、发展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人类理性觉醒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7.
阳明心学对明代《诗经》学发展有 积极影响。明代前期《诗》学,衍义“朱传”,殊少新意;阳明心学兴起之后,形势大变, 新见叠出。尽管阳明心学对文献研究曾有过不良影响,然其影响于《诗》学,则使新《诗》 著、新见解、新流派大量涌现,且亦促成了《诗经》学由经学向文学的转变,开辟了一个新 的《诗》学时代。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的确立,使得唐宋总集分类体例与文学观念研究逐渐受到学界关注,然也存在着研究资料整理欠缺、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研究方法趋于单一、研究成果多数重复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的唐宋总集分类体例与文学观念研究,需立足文献,撰写唐宋总集分类叙录;拓宽研究对象,众体总集之外,注重单体总集的体类细化研究;确立总集"异体"分类与"同体"分类两个维度的"分体"内涵,将视野延伸到多样化的"分类"方式上,注重"体""类"相兼,关注总集体类设置对于其他文化典籍编纂体例借鉴;最后,在个案研究与类型研究的结合中,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推进唐宋总集分类体例与文学观念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诗经》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竞芳 《殷都学刊》2004,(1):105-106,109
列举《诗经》中多篇诗歌和多个例子 ,说明其语言特点以及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