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应有之义,是解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现实需要.理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知识共享是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一个崭新视角.知识共享在实现传受双方信息互通、良性互动的前提下可优化配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资源,在实现传受双方情感共鸣与思想认同的基础上可有效提升受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同.但个体间的利益竞争、组织内部的不和谐文化、知识的隐性和分散性也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大行为主体间的知识共享.因此,应基于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团队绩效机制和完善考核机制,以树立传受共同体的意识;基于利益驱动建立健全物质奖励机制,以激发传受双方知识共享的兴趣;基于主体联动加强建设信息共享平台,以扩宽传受双方互通、互动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西方知识资本计量理论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知识资本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准确计量企业的知识资本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及分析研究,梳理出西方知识资本计量理论的发展演进过程,提炼其基本理论框架,可为我国知识资本计量理论及实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破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的“五个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亮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1):5-9,16
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被理论界再次推动为理论热点的时候,诸多研究方式、研究问题也成为了反思的对象。在当今中国,“不断地向马克思主义求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的一个“共识”。若要真正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必须破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存在的“五个伪命题”:马克思主义要不要大众化;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降低学术性;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看做“静态完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了解国内有关网络组织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利用NoteExpress、Bicomb、SPSS和Ucinet分析软件,采用关键词共现、作者同被引等分析方法,从现状、核心作者群、热点与主题研究等视角对中国知网(CNKI)查找到的3133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以了解国内网络组织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结果显示:网络组织研究主要围绕网络组织知识管理、组织结构、竞争优势、协同和治理机制5大热点领域展开,并得出研究主题与对应作者、热点趋势,为网络组织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共现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知识服务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及可视化,通过绘制文献数量分布图、核心关键词的共现网络,挖掘知识服务领域的发展趋势、目前研究概况、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等信息,并对知识服务领域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包含关系与并列关系的争论持续不断,至今尚无权威性定论。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探寻这些观点之间的分歧及原因,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研究的推进思路,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热点的演进、总结该研究的关键范畴并分析其未来趋势,对于共同富裕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计量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改革开放以来以“共同富裕”为研究主题的5525篇论文进行分析,绘制出可视化知识图谱,聚焦研究热点与关键范畴,根据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梳理共同富裕研究的总体脉络,揭示共同富裕研究的现状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共同富裕研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涵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等五大类关键范畴,分布于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三个层次,数字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中国共同富裕的新实践与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共同富裕可能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为更深入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身的目的进行研究,这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式的优化和路径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表现为知识普及目的、大众思想启蒙目的、彰显时代性目的、实现民族文化转型目的等;其缘由主要在于提升大众马克思主义知识水平、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需要、促进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后,这一问题随即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这一基础上从三个层次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进行阐述,用科学性、群众性、实践性、时代性来概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并身体力行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立毛泽东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基础;倡导深入群众,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提倡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通过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对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知识计量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计量学的创生.是社会需求与科学知识体系内在发展交互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必然性.知识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等近邻学科有着复杂的交联关系:知识计量学包含着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主体部分,而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又有知识计量学所不能完全包含的内容;信息计量学完整地包含知识计量学,知识计量学是信息计量学的主体部分,知识计量学展示着息计量学的深化方向.知识计量学的研究框架,在纵向上包括知识单元、知识链索、知识群落、知识网络、知识体系五个研究层次在横向上包括普通知识计量学、知识类别计量学、知识,过程计量学、知识产品计量学、知识评价计量学五个基本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的认识,从标准提法上看,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渐进发展历程。但从内在本质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一个整体思想,它具有充分的立论依据、紧密相联的基本内容和重大的综合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但实效性还不尽如人意。高校要更加有效、深入、持久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以小见大——正确处理好"小众化"与"大众化"的关系,做好马克思主义"分众"教育;化虚为实——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教育、理论学习和理论运用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正确处理好学理化与通俗化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基础上,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广大师生易于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由近及远——正确处理好短期性与长效性的关系,立足长远规划和系统布局,构建一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巩固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与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诸多学者立足于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富实践,对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目前学者们的研究目光主要集中在对该问题内涵的探讨、对其实现条件与基本原则的研究、对其基本规律与基本经验的挖掘、对大众化的困境及其对策的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从构建系统化的研究架构来审视,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研究领域有待拓宽,缺乏实证研究,推进路径需要具体细化等。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方法,主要表现为:依托书报杂志,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各种研究机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加大群众宣传教育,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这些路径和方法不仅在当时广泛宣传和普及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对当前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诸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主体间性理论重视共在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注重共在主体之间的互惠共赢。如以主体间性为视角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付诸实践就能够更好地发挥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大众化实效。在主体间性理论的观照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具体表征为思想路径、目标路径、内容路径、群众路径、实践路径等,这五种路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又是前者的目的,两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诠释其大众化内涵,能够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和直接推动力量。人民群众的主要活动领域是日常生活领域。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领域为研究基础,有效推进和真正落实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29年以来,学术界围绕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展开了多场讨论,阐明了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必要性、方法,阐述了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密相连的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容忽视更不可疏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包括四个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而言,大众化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普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而言,大众化是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性而言,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性而言,大众化是国民人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