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明代的市民小说如《金瓶梅》、“三言”、“二拍”中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商贾形 象。对这些商贾形象的阐释和评价成为文学史乃至文化史研究中一个不容忽 略的课题。仅仅从道德褒贬的角度来评判这些商贾形象是显然不够的。他们 身上映现着 16世纪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商人的心态,诸如富贵由天的时运观、 根深蒂固的崇官心理以及纵情享乐的人生态度等等。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所 具有的文化心态的错位,乃是当时中国商人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2.
3.
19世纪到21世纪的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陷入了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模式中,不是把中国描绘成天堂,就是把中国描绘成地狱。不能只限于一个侧面的中国形象分析,全面研究影响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变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深层次的研究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根据美国社会多领域形态的变化,全面审视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服装品牌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品牌形象是服装企业理念的诠释和延伸.服装品牌形象主要由服装的产品形象、卖场形象、宣传形象和服务形象构成.所以服装品牌形象的塑造也就必须从设计、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时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试论当代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交形象 ,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 ,一个主权国家中央政府的外交活动在国际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基本评价。塑造一国外交形象 ,既指其创新 ,又指其重建。当前 ,塑造中国外交形象 ,尚且在观念、手段、策略等方面多有不足。要塑造良好的中国外交形象 ,既要重视受众内外有别 ,外外有别 ,主次有别 ,更要着重树立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维护和平、务实负责等方面的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使新移民们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身份与文化形象.新移民文学一方面通过对"刻板化形象"的解构与"世界公民"形象的重构来摆脱"东方主义"话语的束缚,另一方面则通过对"根"意识的追索与终极关怀的探求实现了其自身对主题的超越,从人性的角度对人类的共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形象制胜"的时代特征,阐明了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的重要意义,进而对大学生个人形象特征进行了定位分析,并对如何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让大学生重视个人形象,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国家形象塑造反过来影响国家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大国形象不是自然生成,而是被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从多角度、多层次论述了图书馆形象的塑造.分别就什么是图书馆形象、图书馆形象的构成、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怎样塑造图书馆形象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并使图书馆形象的塑造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其实是“自塑”与“他塑”相博弈的结果,取决于自塑力与他塑力各自作用的方向与力量的大小。在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中国力图“自塑”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反映中国文化传统特点的“和平发展、充满活力、勇于担当”的国家形象。然而,由于西方国家掌握着全球话语霸权与媒介权力,并对中国进行不断抹黑,中国被西方媒体、政客、学者不断 “他塑”成一个“威胁、崩溃、邪恶” 的刻板印象。抹黑中国极大地损害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使本真的中国遭遇遮蔽与扭曲,给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制造了重重阻力和障碍。要摆脱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就必须解构西方国家抹黑中国、“他塑”中国所形成的负面形象,积极、主动地构建抵御抹黑中国的“防火墙”,不断增强国家形象的“自塑”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文学家族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西周至春秋、秦汉、魏晋,刘宋四个重要阶段。文学家族形成的时限当为刘宋初期,其判定应当从历时的延续、共时的创作、时限的前后三个方面来确证。  相似文献   

12.
对于文学构思规律的探索,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文论大家陆机和刘勰,就相继提出了关于文学构思论的一些有见地的基本观点"神思"说、"应感"说、"意象"说,并且作了简炼而深刻的理论阐发.后代的一些文论家在他们有关论说的基础上又作了发挥和发展,从而形成中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构思论.  相似文献   

13.
西周以来的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德治"主义的构建促使了重言、记言传统的形成,由此自西周以来出现了大量的语类文献。"语"在性质上主要表现为它载录的是"善言";从文体形态方面来说,上古语类文献主要包含言、语、事语这些类型。由于这些文体形式是历时性生成的,所以它们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及其生成方式是不同的,整体上来说,这些文体形式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史官群体其自身社会地位与传史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论家对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早有探索总结,论说得最有见地的是文论大家刘勰。他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有关观点,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两个著名观点:一是“通变”说,即文学的继承革新;二是“质文代变”说,即文学的内容形式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后代文论家在刘勰观点的基础上作了系统的阐发和深化,从而形成有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论。该理论不仅符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史实,而且对现代文论也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戏曲的诗乐教化倾向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众多,其主要原因则是中国古代戏剧家的艺术价值观。对中国古代戏曲家艺术价值观的产生影响的重大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古代戏曲家的特殊的社会地位所形成的双重人格;二是中国古代戏曲家所接受的儒家传统文化观;三是中国古代戏曲观众(既包括下层民众也包括统治阶级上层贵族)对戏曲的矛盾需求。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虽然复杂,却可以用一个原则将之统一。这个原则就是《毛诗序》中提出的"风化"和"风刺"。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中国古代戏曲矛盾、复杂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 ,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也贯穿着中国古代文论的整个发展过程。考察古代文论中的文艺本质观 ,特别是考察古代文论中影响极为深远的情感论的发展 ,能够从中发掘出中国古代文论中深厚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文选》不但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而且是国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本文根据文选学发展脉络,回顾了中国古代《文选》研究的主要情况,并删繁就简地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审美暗示是中国古代文论一个重要的命题,从远古时代起,中国思想家就已经开始着手探讨审美暗示与文艺创作的关系,并留下了许多时至今日仍然广为传诵的艺术思想,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和不尽之意等。在后现代理论的语境下,中国传统的审美暗示关心的其实是一种开放式创作,虽然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深深烙下了中国美学思想直观和印象式的鲜明特征,但与后结构主义的文学开放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并不企图系统研究中国传统的审美暗示在古代文艺领域的表现,而是要在后现代开放性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审美暗示的一些重要观点及其现代意义,并对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些核心观念进行现代转化,为建立中国的开放文论做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一种大众化的政治常识和价值共识。民本思想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有:政治常识的自我认知与亲朋人际传播、思想家的理论阐释与学术传承、统治者的行政灌输与社会教化、学校教育的经典研读与考试制度、宗教信仰及其它大众信仰、大众传播媒介及其它社会教化等。民本思想一旦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并代代相传,就会形成影响社会各个阶层的政治价值共识和政治文化传统。凡是被精英总结的、被国家肯定的、又被大众认同的思想,其影响力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文心雕龙》研究,萌芽于唐宋,肇端于元代,发展于明代,大成于清代,主要表现为校勘、考证、注释等基础性研究,为数不多的对义理的阐发又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所以未能形成一种专门的学科。但正是古代的基础性研究,才为具有现代特点的文学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