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二期刊登的赵莉莎同志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性质》(以下简称《性质》)一文,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理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还以不完全的形态存在着.这就是: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完备性和由此决定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间接性.二、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我认为《性质》的论点和论据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肯定了“劳动力市场”,但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依据的劳动力商品理论在一些基本观点上分歧仍较大,并未达成共识,本文拟就几个理论难点问题作些探索。一、劳动力商品是“商品经济一般”而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殊”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殊”还是“商品经济一般”,这是涉及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商品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有的同志则将劳动力是否商品看成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之一。因此,有必要作一分辨。劳动力商品是马克思首先…  相似文献   

3.
《学术月刊》一九八○年第十一期发表了蒋学模教授题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我见》一文。蒋老师在这篇文章(以下简称《我见》一文)中提出了一些正确的见解,读后受益非浅。但蒋老师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范畴的存在,学生不敢苟同。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范畴的客观性及其意义,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改革固定工制度的迫切性随着企业经济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化,原有的固定工制度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深化企业的改革,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必须对固定工制度实行改革。我国现有的固定工制度,是五十年代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对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实行统包统配,用行政办法把劳动者统一分配到企业,以固定工的形式使劳动者和企业保持终身固定的劳动关系。这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劳动制度,当时对保证劳动就业和经济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加上长期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劳动制度没有随着情况变化进行相应改革,以致存在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应与马克思论述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有所不同。工人必须有权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一条件,无论是在私有制还是公制下都是相同的。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第二条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是工人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尽管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公有的形式),但由于公有制下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不是直接结合,而是间接结合,因而使其劳动力成为商品。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都具有商品属性,但二者的性质和作用不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力商品是为资产阶级创造剩余价值,为资本主义积累社会财富;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商品是为无产阶级创造新价值或利润,为社会主义积累社会财富。承认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商品,有利于彻底贯彻按劳分配,对提高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在一个时期来就存在着争论。它涉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需要分清是非。一、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并非“一无所有”劳动力并不是在任何社会经济条件下都会变成商品的。劳动力变成商品成为买卖对象,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二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没有物质生产资料,自由得“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术界很早就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力存在着个人所有制的问题。自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后,我国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及劳动力的流动都在发展和完善着。虽然中央在《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但是有的同志还是从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劳动力的性质,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对“市场”的释文是:“(1)商品买卖的场所。如交易所、市集等。(2)一定地区对各种商品或某一商品的供给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关系。按地区范围分,有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农村市场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具有统治的、普遍的性质,除一般商品市场(如粮食市场、蔬菜市场等)外,还有借贷货币资本的金融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的证券市场和买卖劳动力的劳动市场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只有商品市场。”《辞海》对“市场”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作了较为准确的解释,但其最后一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只有商品市场”的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劳动工资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改革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确认劳动力的商品性质,并且建立一个全面的劳动力市场。在《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商品性与劳动力市场》一文中,我们已经初步分析了这一问题。本文拟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和结果方面,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以向同行们求教。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把社会主义劳动力排斥在商品范围以外,因而劳动力在现实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商品的几个问题郭长春在对大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的教学中,一讲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商品问题时,学生自然会提出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商品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也是商品,这既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亿...  相似文献   

1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5期刊登的程恩富、李存荣两同志的《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归属关系》(以下简称《关系》)一文,通过对《资本论》第一卷第4章、第21章、第22章中的有关论述的分析,得出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实质上属于资本家所有的结论。我感到这个结论违背马克思的原意。在《资本论》中,有关雇佣工人劳动力所有权的论述是大量的,它们都明确地肯定了雇佣工人是自己劳动的所有者的看法。如“劳动力只有而且只是因为被它自己的所有者即有劳动力的人当作商品出售或出卖才能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工人作为劳动力出卖者和资本家进行交易时,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他只能出卖他所占有的东西,出卖他个人的,单个的劳动力。”(《资本论》第1卷第190、370页)“G——A,从资本家方面看,是购买劳动力,从工人即劳动力的所有者方面看,是出卖劳动力。”“工人作为他个人的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出售者,在工资名义下得到一部分产品。”(《资本论》第3卷第928页)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这些论述一般都是在分析劳动力的买卖时进行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商品的买卖必然涉及所有权。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的劳务市场 ,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三大提出 :必须加快建立和培育包括劳务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然而 ,要在实践中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首先解决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劳动力究竟是不是商品 ?近几年来 ,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 ,进行了许多探讨 ,观点各异。我认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本文所述均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 ,劳动力仍然具备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仍然是商品。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劳动力仍然具备成为商品的基本…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对于劳动力性质问题,一般意见都是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活动范围只限于物质资料生产,劳动力生产则已退出。理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就随之消失了。对这一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性质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性质,也不同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性质,它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  相似文献   

14.
一、公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经典作家们认为公有经济中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劳动者成为全社会所有生产资料的主人,整个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力当然也不是商品。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者对社会进行义务劳动,劳动者所需最低生活资料实行配给制,劳动力也不是商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虽然认为社会主义必须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且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被提到议事日程,并由此引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上论证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主义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选择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理论界进行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劳动力市场的讨论中,涉及劳动力商品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如果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就会得出社会主义社会也是雇佣劳动制度的结论。另一种则认为,雇佣劳动只不过是工资劳动的另一个译名,雇佣劳动本意为工资劳动,从而指的就是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而让渡并取得工资的一种经济关系。两种看法都认为劳动力商品与雇佣劳动有密切联系,但对雇佣劳  相似文献   

17.
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我国的理论界历来持否定的态度,甚至把劳动力不是商品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越性。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从实践上越来越冲破了这种传统理论的束缚,要求打破劳动力的地区部门所有制,实行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呼声越来越高。是否应该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不再是商品,这早已成为定论。多年来,对这个问题一直无人探讨,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敢妄加评论。这个问题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禁区。 亲手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列宁曾经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7卷第408页)这里所讲的“经验”无疑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论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形式及价格苏树厚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定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模式,随后在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又一次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命题。这就为我们系统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提出了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那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改革我国现行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就必然要求把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推向市场,即通过市场这一经济杠杆来合理配置劳动力,以完成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最优组合,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劳动力一旦经由市场来配置.就意味着它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就与传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再是商品”的观点不相同了.这里我们必须进一步认定:不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而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