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晋宋易代时期的玄学中人,大谢的山水诗与乐府诗均是表现玄思的重要平台。仔细阅读会发现在此玄学以“赏心”结谛诗中,玄言理趣乃大谢用心刻削之果。大谢用诗歌讨论了“薄游”不受欢迎的理由;探讨了什么是真隐逸;呼告了他所推出的疏散应是什么境界。总之,一部谢灵运诗应是玄言荟萃的场所。关于“赏心”的构建,景、情、理关系的处置,什么是“真游”,隐者何为,快乐风范,大谢一生将这些命题逶迤于人生旅程中。  相似文献   

2.
"楼亭"词与"窗"诗的审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宋词中的“楼亭”意象为分析对象 ,阐述“楼亭”对“窗”的审美超越不仅在于空间 ,更在于“楼亭”场景对抒情主体的召唤 ,主体情绪的表达激活了抒情场景 ,因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表现意识。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山水诗的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灵运自我主观意识十分强烈 ,性格特征非常鲜明 ,人格缺陷也很明显 ,他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和创作心态均体现了这一点。政治上的挫折感、失意感与主观意识中的优越感、表现欲望构成了谢灵运内心世界的矛盾两极 ,在苦闷与不平的心态支配下 ,他在山水诗中竭力张扬自我 ,追求另一种成功 ;反复阐发玄佛之理 ,以消解心中的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4.
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和作品细读方法解读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文学创作,研究表明,沈从文此时在审美探索上表现出的是抽象玄思与抒情风格互相融合的特征,即所谓“抽象的抒情”,指出。抽象的抒情”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具有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的散文始终张扬着一种“巨人意识”,把作者在文化、人生、自然领域的理性思考和冷峻观照,透过人文地理的视角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凝重和沧桑之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翻开贾平凹的《废都》,迎面扑来的是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息。它从世俗的、哲学的、魔幻的、神话的等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人生的、民族的、时代的乃至人类的悲剧意识。主人公庄之蝶的形象集中体现了这多重悲剧意识之一的人生悲剧意识。一出场的庄之蝶已是斐声文坛的著名作家,他名声大,崇拜者多,在西京的四大名人中首屈一指,“春风得意马蹄疾”。作为一个从潼关的乡下出来,苦苦奋斗了十几年才有今天的人,他本应该活得很自信、很得意、很潇洒,但是他却感到活得很累、很尴尬、很焦虑,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泼烦”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7.
绿原是“七月诗派”的主将和出色代表。其诗歌创作的抒情特质是“冷硬坚实”,有如“颤抖的钢铁”的轰鸣,而这既是他的诗歌艺术的个性,也包含了“七月派”诗人生命与人格的共性。唯其如此,其强烈的“主观战斗精神”,就表现为敢于在创作中,“赤裸裸”地展露抒情主体血火交迸、凌厉高蹈的精神与灵魂的原状;而其外在的表征,则是能够在寒凛袭骨的艺术气氛中,显示出“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深刻力度。用鲁迅的话说,它是“憎的丰碑”与“爱的大纛”的圆满的统一;是诗人一切从对人民的热爱与关切出发,把自己的诗歌创作当成“反映人生、促进人生的手段”以及现实斗争的武器,从而最终使之成为“人民的乳汁和眼泪的结晶”的生动体现与很好证明。而用生命的真声来显现主体人格的高尚,则是绿原以及“七月派”诗歌之最宝贵的抒情品格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统照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气质是其显著的特点.而其诗人气质,又突出地外化于抒情的与怀人的篇什之中.因为阅历与所处时代的差异,抒情之什多呈现为冥想玄思式、记事托物式与象征哲理式三种类型,分别代表着作家不同时期的情绪内涵与艺术追求.其怀人之什,既有丰富的细节,又蕴含着个性化的人生体悟,重视人格的建树,是这类散文最主要的成就与特色.无论是抒情还是怀人,都是多样化与个人化的写作,既流泻出才华,又开拓出情怀,在现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作家“女性化”创作意识突出表现为“闺阁抒情”和“身体书写”。“闺阁抒情”是“女性化”创作意识的典型表现,它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并非整齐划一的图式,而是追求创新,不断完善。而“身体书写”是“女性化”创作意识的新异表现,是对西方女性主义文艺理论的移植,它以身体代言说实现对世界的切入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钢筋铁骨的时代,龚学敏的第六本个人诗集《钢的城》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对“钢铁”的诗性规划,并由此呈现了当代诗歌“钢铁诗学”,具有特别的意义。他从中国钢铁的源头展开的“钢铁之诗”,回到了“钢铁本身”,彰显出钢铁的柔性、温暖性、抒情性的一面。同时,在回到“钢铁本身”的“钢铁诗学”中,还张扬出一种浓烈的科技意识和理性精神,这为当代诗歌如何注入理性精神、科技意识的“新的抒情”走向,提供了一种新的诗学可能。  相似文献   

11.
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的苏轼,经历了他人生中尤为重大的转折,他对过往的人生进行了深入了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灵得以提升,他的文学才情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示。在他的词中,主体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本文主要从主体意识的寻觅、主体意识的坚持和主体意识的升华三个方面来分析苏轼黄州词主体意识的强烈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透过南朝时谢氏家族的兴衰,分析谢灵运、谢月兆诗歌的主题、情思和格调。谢灵运时,谢氏虽衰而尚有余威,他渴望有为而仍在挣扎,其诗歌表现出不平和愤怒,是一种发泄。谢月兆时,谢氏已日落西山,他无所凭依,在仕途中更多表现出恐惧和忧虑,其诗歌则是一种矛盾和苦闷的呻吟。  相似文献   

13.
梧桐的悲哀     
托物寄意法 所谓“托物寄意”,就是在对某种事物进行足够的吟咏、描述之后,顺势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或观点,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构思写作的方法。作者描绘事物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这种事物,而是为了引出一种见解、一种哲理。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译诗还是论诗,王佐良均表现出一种奇妙的现代敏感与语言才能,他并非一个纯粹的追究义理、考究辞章的学者。事实上,王佐良的语言才能与现代敏感正来自其诗人特性,通现西南联大校园诗歌实践,审察现代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转型,就不能不注意到:在联大校园诗歌对于新的抒情道路的探寻中,王佐良的现代诗写作具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抒情风姿,他以“迷人的抒情”与“泥土的根”的交融展现了别一种抒情形态。  相似文献   

15.
“多读深思,虚静而非无为”解思忠是山西万荣人。一位评论家对他的评价道出了人们的共识:“从农村到城市,从学工到文事,从专业技术人员到政府高官,有胆识而又不失其本色,置身宦海却又能秉笔直书,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既富有激情又充满理性,多读深思,虚静而非无为,所以才有了思想的高度和文字的多产。”解思忠巧妙地将建筑的理念融入到人文素质的建设中去,20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光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就出版了8部,他的代表作———“国民素质三部曲”,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由此称他为“国…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是理性的世纪 ,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却指出理性不是万能的 ,他认为情感高于理性、道德优于科学 ,并发出“回归自然”的呐喊 ,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卢梭的浪漫主义贯穿于其思想学说中的各个领域 ,他的这一思想使他超越启蒙运动 ,并因首开浪漫主义运动之先河而成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卢梭的浪漫主义在历史和现实中得到回应 ,在科学理性膨胀的今天 ,研究这一思想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有着强烈的“为人生”的使命意识。这一使命意识怎样形成?和时代、和作家世界观的嬗变有怎样的关系?本文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殊的诗人,特殊的人生际遇使其死亡意识迥别于其他诗人。他对生命的认识既格外强烈,又有着一种超越他人的敏感和自觉。文章通过剖析李贺死亡意识中酒神精神的内涵,展示其“两次颠覆”和“两个悖论”的矛盾运动史,揭示李贺死亡意识的深刻根源和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9.
元和十年的江州之贬,是导致白居易超越意识骤然强化的界碑。对险恶政治斗争的切肤体认是其超越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对复杂人生的深刻解悟是其超越意识的核心内容,而他特有的与孟子不尽相同的“独善”观,则构成其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和超越意识的理性支柱。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是第一个将英语中的Humor译成中文“幽默”的人,他是中国幽默文学的倡导者,他也是沟通中西方幽默观念的桥梁之一。“幽默”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幽默观在林语堂的艺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分三章解读林语堂的“幽默”。第一章论述了林语堂幽默观的内涵:自由独立的思想,宽容超脱的胸怀,闲适自然的情愫。第二章论述了其幽默作为一种文学实践。第三章论述其幽默作为一种人生姿态。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林语堂幽默观的意义,林语堂的幽默达到了艺术境界、学术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