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红楼梦》詈词描写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詈词描写的审美价值黄德烈何谓詈词?晋词就是骂人的话。研究《红楼梦》中的骂人话,是因为署词是《红楼梦》艺术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忽视。同时也因为詈词是一种民俗语言.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我们重视它,研究它,正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现...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展现了十多年间众多人物的生活画面,其中不乏生老病死的描述.仔细追寻,作者对生、老少有涉及,却用较多笔墨述说人物的病与死,尤其对病的叙说颇多.作者之所以如此钟情于疾病描写,不仅仅是因为小说是对生活中常有现象的一种反映,更有深化主旨、谋篇布局等深层次的需要.透过疾病,呈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病态累累的众生相,也因为疾病,塑造了丰满的人物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人们常说,《红楼梦》写的人物真,使的笔墨准。如果作者不能将灵魂──这个支配人物全部行为的统帅稳稳握住,“真”便无所据,“准”亦无从比。因此,探求一下《红楼梦》的心理描写是必要的。一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明确地提出了自已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五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日而反失其真传者。” 结合他的创作实践看,所谓“追踪蹑迹”,不只是追寻事件的原委和人物行动的外在形式变化,而且是通过种种艺术手段追踪到人物的潜在意识中去,将那些深埋在人物内心底层的隐秘揭示出来,从而达到为人物写… 相似文献
5.
爱情描写,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娴熟之笔。人们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兴趣不衰的抉微发迹和充满感情的褒贬扬抑,足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但是,人们对含苞于“红楼”内外的“小人物”的爱情花蕾,如秦钟与智能,茗烟与万儿,贾芸与小红,贾蔷与龄官,尤三姐与柳湘莲,司棋与潘又安等的爱情纠葛,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实际上,同宝黛爱情悲剧一样,这些“小人物”的爱情,既不是缺乏性爱的情感贬值的纵欲,也不是超越欲求的“柏拉图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典小说精于情态的刻画。是传统美学思想在小说创作上的体现。尤其是《红楼梦》,对人物情态的刻画更加出色,成了表现意态、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明妃曲》之一)的感叹,在曹雪芹的笔下得到实现。他在《红楼梦》的创作中,正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态描写,使人物气韵生动、性格鲜明。当然,情态也是多层次的,有静态的和动态的。有无声和有声的。这里仅就《红楼梦》的有声情态——笑、哭、骂在人物塑造上的意义,谈点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本文认为《红楼梦》是小说,红楼世界是个模拟的世界,应该按照小说的模拟化特征去诠释研究,那种把大观园当作实在园林去考证寻踪,把秦可卿当作历史人物去考证索隐,离开作者自己的交代去另觅她的出身未必寒微的方法,是不足取的,违背小说的艺术特征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从《易经》到《红楼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易经》到《红楼梦》周汝昌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中,包涵着一个“三才”思想观念。它反映在《易·说卦二》,其文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相似文献
16.
《帝京景物略》是记述明代北京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和民情风俗等方面的一部巨著。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言简意赅,成书有据,是研究北京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作者为刘侗、于奕正和周损三人。 相似文献
17.
一、《霓裳》应有“开元”“清”音、“天宝”“邪”声两式关于《霓裳》,宋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三中考证最为详细。他的结论说:“《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所谓“西凉创作”,是指西凉进《婆罗门曲》之史事;“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是指《婆罗门曲》经润色而改名为《霓裳羽衣曲》的故实。这一论断,符合《唐会要·诸乐》的记述。《唐会要·诸乐》说:天宝十三载七月十日,太乐署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婆罗门改为霓裳羽衣。据此,我们认为,《霓裳》在天宝十三年之前和之后,不仅称谓不同,在内容上也是 相似文献
18.
19.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大约250年前曹雪芹的一部伟大著作。流传到今大抵是80回,这80回是经典,任何人不能乱动。有人把这80回比喻成断臂维纳斯,这个比喻是恰当的。现在大家看到的通行本是120回,后面的40回是别人续的。8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断臂维纳斯,12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接臂维纳斯。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史学家丹纳曾经说过:“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以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①丹纳的这一精辟见解,虽然当时是就绘画艺术而言,但作为一种艺术理论的概括,它对作为“艺术品”的小说的“解释”,是具有同样理论意义的。如果我对丹纳的话没有理解铝的话,那么当我们研究我国古典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