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到+NP”的“到”的隐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NP”的“到”的隐现陈信春一1.1“到”兼属动词和介词。不管作为动词还是作为介词,都可以同名词性词语相组合。但作为动词所组成的述宾词组“到+NP”,主要句法功能作谓语,在通常情况下不存在“到”的隐现问题;而作为介词结构的“到+NP”,不充当谓语...  相似文献   

2.
对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一般的语法著作所下的定义是: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但从所举的例句来看,谓语名词所表示的意义应当分为两种类型,因而定义和例句间存在着不相统辖的矛盾。鉴于这种矛盾,有些学者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这就是分为名词的使成用法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两种各自独立的语法现象。笔者认为,在名词的使动用法中,谓词名词固然表示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但不一定非要另立“使成用法”的名目,只要在所下定义中把两种情况涵概进去就行了。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谓语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施行和谓语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3.
名词谓语句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词谓语句的主要特点为构造简单,谓语多数是以名词为中心的短语,作谓语的名词性词语可能受副词修饰,主语和谓语具有选择性,主谓之间大都隐含"是"或"有"等.其作用主要是表示特征、等同、归类、存在、评述等.名词谓语句主要应用于口语里的肯定句.名词谓语句是一种独立的句型.  相似文献   

4.
补饰有两种形式:1.中心语为名词,在句中作宾语中心,补饰性词语作其定语;2.中心语为谓词,在句中作谓语或述语中心,补饰词语作其状语。补饰句式有以下几种独特的作用:1.增大语句信息量;2.抒发主观情感,增加审美信息;3.提高语言的文学品位,增强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不少语法学家认为,古汉语的名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意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职能”,常常“表示它所表示的事物的行为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但近来又有人提出:“‘名词用如动词’的提法应该否定.”  相似文献   

6.
由一个名词或名词偏正词组构成的句子,叫名词非主谓句。名词非主谓句在文章中出现的情况不同,它的表达作用也就不同。 在剧本里说明时间地点,常用这种句式。如贺敬之等的《白毛女》第一幕的舞台说明:“一九三五年冬”,“河北省某县杨格村。”用这种句式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主谓谓语句的构成相当复杂,而小主语的构成也是相当复杂的,其构成情况如下:一、由词构成。1.名词,只限于一般名词;2.代词;3.量词,只限于单音节物量词重选式;4.动词,小谓词为形容词;二、由词组构成.1.动宾词组,小谓语一般限于形容调;2.联合词组,小谓语式形容词或判断动词或“有”字;3.“的”字词组;4.方位词组,小主语同大主语多有领属关系;5.数量词组,小谓语多为描写、说明性的;6.趋向词组,小谓语多为描写性的;7.复指词组,小谓语为动词,名词,为说明性的;8.主谓词组;9.指数量词组,必有所指代事物于前文出现。  相似文献   

8.
我们认为,名词不借助于系词(即判断词)的帮助不能作谓语,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之一。但是,我们很多语法著作都认为名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对于这一语法现象的解释,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吕叔湘先生在《语法学习》(15页)中说:“‘明天星期六’是判断句,谓语是一个名词”。接着他说:“在判断句里面,刚才这一句的构造是例外;一般的格式是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加上个“是”字,就是这一句也可以说成‘明天是星期六”。显然,吕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把/将O+S+V”句式有如下特点:(1)“把/将”后面的受事宾语均为定指,句中谓语动词部分成分复杂。(2)句子主语多由人称代词“我”、“你”、“他”充当,在句中位置紧靠动词。“把/将O+S+V”句式与“O+S+V”句式、“S+把/将O+V”句式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古汉语中名词性成分作说明谓语的问题.研究表明,古汉语中名词性成分作说明谓语一是表示体貌特征,一是表示衣食住行.后者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结构上,名词单独作说明谓语的情况很少,而且有较强的限制条件.常见的是名词与名词、形容词或数词组成偏正短语,然后整体上充当说明谓语;而且,偏正短语很少单独作说明谓语,一般是两个以上并列作谓语.作说明谓语是名词性成分的正常语法功能之一,不能看作是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1.
体词谓语句上层空间S由主语S1和体词谓语S2两个子空间构成。认知拓扑语言观可为其提供新路径。研究发现,S2存在一个拓扑恒常点且由于主体识解轴向调整在实际使用中隐匿;S1与S2之间的语义缺省识解依赖心智和转喻拓扑性,后者体现为域内转指实体与目标实体的语义概念内容识解等价;体词谓语句派生于动词谓语句,二维层面,句位压制迫使体词产生动作义素进而谓词化,体词谓语构式的谓语部分依然是体词性的,但整体构式是动词性的,体词的动词性来源于整个构式而不是其本身,而在三维层面,S2谓词化来源于上层S空间压制以确保空间连续与识解连通,体词谓语句总携带主观量性评价义与事体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2.
体词谓语句是以体词作谓语,能够自由生存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独立的句型而非动词句的省略。体词具备陈述功能,是其作谓语的语法条件,体谓句的陈述关系,主要是由两个单独体词间的并列、偏正关系,因修饰语的参与转化而来的。从语义角度说,体谓句中主谓两部分的逻辑关系、语义制约,以类的形式出现,是句子赖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英语NP1 be NP2判断句表达主项NP1、谓项NP2两个概念外延相容的逻辑语义关系.表达抽象概念的抽象名词短语赋予NP1 be NP2句概括、客观和静态表达的句式意义,将抽象名词短语逆转换为具体表达是识解NP1 be NP2句语义的关键.NP1 be NP2句按NP1、NP2不同的语义表达,可汉译为"是"字句、及物动词谓语句、不及物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或无主句等多种情况.通过翻译实例分析,为汉英科技翻译实践中恰当运用NP1 be NP2句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NP 的 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句法框架判定一个词为VP时,它出现在任何位置上都看作VP,不然就会造成词无定类。也即“NP 的 VP”的VP只能看作谓词。“NP 的 VP”只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因而是名词性的。  相似文献   

15.
“上+N/NP”是动词性结构,其句法功能主要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但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动词“上”的语义源于其方位词语义“从低处到高处”,并且通过认知隐喻方式泛化引申,使“N/NP”语义类型多样化;“上+N/NP”结构既符合语用的经济性原则,又适应人们的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16.
作为附加语的介词结构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虽呈现出一定的漂移,但并不是任意的。研究发现,如果介词结构后面修饰的是并列的几个分句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句首,不能处在主谓之间;如果介引对象为一个小句或者带有关系从句的名词性成分,介词结构也通常位于句首;介词结构与其核心动词一起构成动词短语,当整个动词短语受某些副词修饰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主谓之间;当介词结构受能愿动词修饰时,介词结构也不能外移至句首;当句子中谓语动词为光杆动词时,介词结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在语义方面,受事主语句中的漂移介词结构通常要放在句首;谓词性结构充当句子主语时,介词结构也不能位于主谓之间;主语与介引成分有"整体-部分"语义关系时,介词结构也只能位于句首。  相似文献   

17.
系词"是"的成因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示代词“是”用于主谓之间复指主语时,往往可以重新分析为强调主语的标记,由于在语流中它与谓语联系得更紧密,它也有可能被看作是强调谓语的标记。用“是”强调谓语经常可以起到确认的作用。以名词性成分为谓语的无系词判断句在使用时受到了限制,客观上需要一个系词作判断标记,“是”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相似文献   

18.
试说兼语结构与“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请"字可以组成兼语结构但并非一定组成兼语结构.依据对"请"字及所组成的语法形态的分析,发现"请"字结构有三种基本情况1."请"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是动词,组成兼语短语作某种句法成分.2."请"不表示实在意义,是敬辞,不构成兼语结构.3."请"用在主谓结构之前,或作为动词,组成兼语句,或只作为敬辞,不起结构作用.这可以从所"请"的是否是直面者、"请"前是否可加状语、句式是否可进行同义转换及"请"字是否可去掉等多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19.
对上博简否定副词“弗”的考察表明:“弗”字句的谓语主要是动词谓语,动宾结构做谓语可能是古语的留存;“弗”的主语多为在上者;“弗”在复合句中多处于后续句中,“弗”与“不”的连用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