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王烨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9,22(1):142-146
从新的知识立场重审伤痕文学已成为新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空间,但人们多探究伤痕文学与文革文学在叙事形态上的相近性,而伤痕文学摆脱文革文学模式并成为新时期文学序幕的社会原因并未获得充分研究。从文学的社会生产角度看,伤痕文学是党的文艺路线调整的结果,它逐步实现了文学政治意识形态叙事向个人叙事的转型,逐步完成了跟文革文学叙事风格的历史断裂,从而拥有了自我的当代文学史的特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彭礼贤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
"伤痕文学"做为新时期的第一个创作潮流,在掀起新时期文学的潮头、从悲剧中写出壮剧、冲击某些禁区和展示心灵深处的"伤痕"上,都有不会被遗忘的历史贡献.十年文革,是一个不会过时的创作母题. 相似文献
3.
容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26-29
伤痕文学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如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本富有寓意的书、重视科技及大学生等。这些不但充实了作品的内容,也反映了时代对作品的影响,是伤痕文学富有特征的历史胎记。 相似文献
4.
范成祥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71-273
"伤痕小说"主要是指控诉"文革"罪恶,揭露"文革"的黑暗现实给党和国家造成危害,给人们身心造成创痛的小说.在"文革"历史背景下,对人性的扭曲理解变本加厉.我们从惯常的"伤痕文学"主题出发,透视"文革"中被政治主题所掩盖的人性主题.即"伤痕小说"体现出的"文革"中的人性主题,即病态畸形的人性和健康优美的人性."文革"时期,由于"社会生活变得残酷无情,人性的水平日益下降".即使在"文革"那个恶劣的政治气候大环境下,也仍然有优美健康、催人感动的人性存在. 相似文献
5.
白敏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61-65
"迷惘的一代"和"伤痕文学"这两个文学流派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国度,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却有相似的创作背景和动机。"迷惘的一代"作家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他们的一些作品作为经典和名著而留存下来;"伤痕文学"由于思想性上欠深刻和艺术手法的幼稚,很少有作品作为经典留存。 相似文献
6.
刘杨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62-65
在"伤痕文学"中,有一批作品借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母题。这一方面体现出传统文学母题情节结构和审美经验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伤痕文学艺术资源的复杂性。伤痕文学对大义灭亲、离乱重逢、弃妇三个母题的叙事改造,继承了传统母题的审美结构,但又融入了当代诉求。这种叙事改造本身也反映出伤痕文学的时代特征与艺术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王丹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4-69
抗战初期,文学的救亡功能、教化功能被极端强调。抗战文学由此成为救急的宣传品,题材狭窄,也缺乏文学性。在抗战文学必须返归现实主义、提高艺术质量呼声下,抗战文学的路向调整遂成为一种文学思潮,抗战文学也因此从抗战宣传单一形态进入到全面反映抗战生活多元化的发展形态之中。桂林版《文艺生活》月刊中的暴露与讽刺文学、小人物命运文学、知识女性成长文学即是抗战文学多元化的一个展示。 相似文献
8.
张琳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62-65
从新闻学的视角探究伤痕文学出现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伤痕文学具有新闻的宣传意义和揭露功能;伤痕文学充分吸收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特点;伤痕文学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真实信息的迫切要求;伤痕文学的出现加剧了文学的新闻化和事件化。 相似文献
9.
郑纳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69-79
伤痕-反思文学是新时期初期文学的主要潮流。它以个人记忆的方式书写了国族的艰难与创伤,开创了当代制度性反思和批判的先河,建立了新时期文学的悲剧格局。复刊后的《人民文学》是这股思潮的发源地和最主要的推手,编辑群体的胆识与观念的转变,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又走在时代的前面,自主性地探索文艺的发展,作家群体和文学编辑群体成为这段文学史的共同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0.
胡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5):68-71
在相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新时期的伤痕、反思文学与昆德拉的小说创作有着某种内在相似.本文从对极权政治的共同批判着眼,由昆德拉"超越政治的人性之思"的小说创作再次反观当代伤痕、反思文学创作的内在缺陷政治的拘囿,使文学对历史悲剧的追问和人性的书写缺乏应有的深度.并由此迥异的文学景观引发对创作主体的思索与省察. 相似文献
11.
周晓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2):62-67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是文学发展的自律与他律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制订的一系列文艺政策具有尤为突出的作用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代文学的性质和方向 ,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而且也产生了诸多消极作用 ,影响了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历史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文艺方针政策的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建国为界,这个系统呈现出连续性特点,而建国后这个系统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种特征的产生是因为指导发展的思想是明确和连续的,但在发展中又不断受到干扰的结果。因此,文艺方针政策的制定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尊重文艺的特点并在经济发展目标方面为文艺的繁荣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全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
党的民族政策向来与思想路线相关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遵循这一路线,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实际出发,充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政策,不断完善党的民族政策的内涵,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周晓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15
新时期以来 ,我国的文艺政策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变化 ,均与邓小平理论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有关。邓小平理论不仅以其有关文艺问题的精辟论述直接影响到新时期文艺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而且还以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深刻影响到新时期文艺政策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内涵。认真研究邓小平理论对新时期文艺政策的重要影响 ,无疑有助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新时期文艺政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论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
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选择,是指新中国文艺政策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针对政策问题背后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所作出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整合.新中国文艺政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经面临过许多重大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归结起来,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文艺与政治、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外资政策演变与我国引进外资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资政策一直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际外资政策演变的趋势下 ,我国要维持吸收外资发展经济的优势 ,必须相应地对外资政策作出调整 ,要尽快地适应形势的变化 ,更好地吸收与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艺所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是文学和艺术的统称。横跨亚非欧的阿拔斯王朝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大帝国局面,政治经济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社会生活稳定繁荣,由此导致文艺的发展进入一个高峰期,不仅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勇于冲破旧规,探索求新,各种文学流派和风格层出不穷,而且建筑、绘画等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阿拔斯王朝被后人誉为“阿拉伯文艺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8.
张白茹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3):57-59
新时期以来 ,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思想指导下 ,党对私营经济的政策 ,经历了从允许到肯定直至保护、鼓励其发展的转变。随着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 ,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从拾遗补阙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演变将有助于政策的不断完善 ,有助于私营经济更加积极健康地发展 ,有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28-34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前提和根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和历史必然,有着其独特的生成逻辑和脉络。 相似文献
20.
李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5)
张道藩<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是一篇标志性的论文,这篇论文最引人注目之处便是这些政策的表述颇为含混和矛盾.从政治统驭、思想控制的政策拟定到小心翼翼、含糊其辞的转折退让,其中思想的流变既反映出了张道藩这样的官僚知识分子在价值观念上的自我矛盾与冲突,也折射着三民主义思想与集权政治的矛盾性结构,它所揭示的中国文学的民国机制的特殊性更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