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圆点哲学     
圆点哲学马建勋陕西省安康地区文联一、什么是圆点哲学什么是圆点?“圆点”概念有两层含义:一、圆和点同一个词义。二、圆和点分为两个词义。“圆点”一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概念是“圆点”一词的思想内容,所以说,圆点是一个简单、明确、清晰、生动的从无限概括共性抽...  相似文献   

2.
司空图首先提出“豪放”这一审美范畴并用于诗歌批评。随着苏轼的进入词坛,“豪放”一语被引入词学批评领域。它初指词的形式“不入律吕”,但其内涵迅速扩大至包括词的内容逸出传统范围,表达豪壮之情,阔大之景,词人的性情具有“豪放”的特征,等等。明代张(?)将“豪放”与“婉约”作为词的两种典型风格提出,这在对词体的认识上迈出了一大步;清代的词学家们从词调的要求、词的内容及词人的素质等方面论证了“豪放”作为一种词学风格存在的必然性,并进而探讨了“豪放”词风的艺术内蕴。  相似文献   

3.
“艺格敷词”即“以文述图”,是西方文学史、美术史和修辞学史上一种源远流长的、对某一物品(主要是艺术作品)或某个地方进行形象描述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方法。“艺格敷词”试图达到的是一种“语词绘画”般的艺术效果。西方古代的“艺格敷词”与“诗画互通”观念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而这两种观念的渊源则可以追踪到西方古典修辞学中的“记忆术”。一方面,“艺格敷词”以语词作为表达的媒介,这决定了它首先必须尊重语词这种时间性媒介的“叙述”(文学)特性;另一方面,“艺格敷词”又追求与其所用媒介并不适应的视觉效果和空间特性,所以它体现了美学上的“出位之思”,是一种典型的跨媒介叙事。“艺格敷词”并非仅仅流行于古代,而是西方一个绵延不绝、一以贯之的深远传统。  相似文献   

4.
论“真”与“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真”与“真理”王路本文认为,真与真理是两个概念。西方哲学家所讨论的“truth”或“Wahrheit”是“真”,而不是“真理”。然而,多年来国内学术界一直以“真理”一词翻译解释西方语言中的“truth”(或“Wahrheit”)一词,由此导致我们...  相似文献   

5.
论插词结构     
一、插词结构的性质汉语词汇中有一种由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或者由一个双音节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和两个单音节词穿插起来构成的语言结构,如“奇怪”和“形状”这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奇形怪状”;“寻觅”和“踪迹”这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寻踪觅迹”;“奢侈”这个双音节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和两个单音节词“穷”、“极”穿插起来可以构成“穷奢极侈”;“嘲讽”这个双音节合成词和两个单音节词“冷”、“热”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冷嘲热讽”;”推诿”这个  相似文献   

6.
论明词中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继元而起,历275年,清又代明,亦维系268年,两个王朝维系年数相差无几,”但就词的发展来说,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一衰一振。明代是低谷期,清代则是所谓中兴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词至于明,而词亡矣。”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亦谓:“金元工于小令而词亡,论词于明代并不逮金元,追言两宋哉。”在吴看来,词之中衰金元已始,至明更甚罢了。总之,明代词之不振,已成定论。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中衰,主要指明代没有产生有成就有影响的词人、词派和上好的词作,而仅就明代词人和词作的数量上说,要远胜于金元两代。仅《…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探讨西方人和中国人不同的“国民性格”的时候,有三个词是应当予以关注的,那就是“批判”、“反思”和“忏悔”。正是对这几个词的不同诠释或不同态度,使得两种文化及其不同历史影响之间的差异表现得十分突出了。一 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批判”这个词是完全不陌生的。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无疑是最高的。当时有所谓“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这“四大”对一度还写进了宪法)。其实,这“四大”归根到底是“一大”:大批判。在那个年月,几乎人人都在进行批判:批判阶级敌人,批判牛鬼蛇神,批判封…  相似文献   

8.
词学史上,雅俗之辨一直是批评家们感兴趣的话题。清代对此更加重视。张望祖曰:“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①刘熙载云:“词,乐章也。雅郑不辨,更何论焉。”(《词概》)陈廷焯亦云:“入门之始,先辨雅俗。”②一些词论家已将雅俗作为首要的问题来认识了。词本产生于下层里巷,晚唐、五代,词开始为文人所接受时.与具有正统地位的诗文相比,词只是“小道”、“末技”、“卑体”,与“教化天下”、“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相比,词不过是“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的“佐欢”之具、是“南朝之宫体”、“北里之倡风”③“艳科”的延续。在…  相似文献   

9.
从广义说来,凡文学艺术诸如诗歌、绘画、戏剧、音乐等等,都应该是“无达信”的。“无达估”,实际涉及文艺之所以为文艺的本质问题,古今中外皆然;西方不是有~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吗?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一种,它是最纯粹的抒情诗。从某种角度讲,词与抒情诗的原理是一致的。“词无达信”虽与“诗元达访”两者同一原理;但是,词是一种音乐文学,毕竟有别于一般诗歌,具有自己特点。最早明确提出词有别于诗的是李清照。她在《词论》一文中以音乐性和文学性两方面着眼,提出“词别是一家”这一著名论断。能以简洁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鸳鸯”是联绵词。通过对“鸳鸯”的历时考察,发现“鸳”、“鸯”能单用、分用,有重叠形式,“鸳鸯”有异序词,也和合成词一样。所以用现行的有关联绵词的语素识别方法一双向替换法不好判断它是否是联绵词。通过考察联绵词的来源,提出了新的判断方法,用两个公式区分联绵词与合成词,最终确定“鸳鸯”从古至今都是联绵词。  相似文献   

11.
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何勤华本文对汉语“法学”一词在古代中国、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汉语...  相似文献   

12.
词的褒贬是依附于词的指称义而存在的感情色彩,一般来说它是固定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词,在一定条件下褒贬色彩可以发生变化。弄清制约词语褒贬的各种因素,对于把握词的感情色彩、增强词语表达效果、促进语言规范化都十分重要。本文试从语言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略作窥探。语言内部因素一、语音因素词是语音与词义矛盾的统一体,语音的变化导致词义的改变,而依附于词义的色彩意义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如“好”通常读上声,是襄义。读去声为中性:“虚心好学”、“好为人师”。再如“恶”Q读j和读Wb虽都属贬义,但读e的贬义程…  相似文献   

13.
论古代小说研究的分歧李日星关于两种小说概念《庄子·外物》所谓“小说”,是指与“大达”不相干的“小道”,即不可与经世之论相比的世俗浅见,并非文体概念的界定。这是公论。汉代目录学家刘向、刘歆父子和史学家班固借“小说”一词用于学术源流和图书目录的分类、以...  相似文献   

14.
对李清照的《词论》和其中的“别是一家”说,无论是褒者还是贬者,在两点上存在着共识。一是认为《词论》所阐释的都是词“别是一家”的特质;二是认为同“别是一家”主要是指内容风格方面,反对“以诗为词”。其实,这些都不符合《词论》的本意,也未俗易安的“词心”。贬之者以真承森先生为代表。他在(评李清照的铜论)——同史札丛之一卜文(载《光明日川1959年5月24日)中说:“吉就宋词发展规律来考察,她这篇文字是对宋词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其理由是:“李清照词论里一个主要问题,是北宋末年词和诗分合的问题,这是同史上一个…  相似文献   

15.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更为突出和重要。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就是计算机技术。下面本文就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谈几点想法。一、多媒体计算机产生及用于辅助教学的发展过程“多媒体”一词早在1977年就出现于计算机行业。其中“媒体”一词的含义是信息的载体,如图象、文字、声音等。如果媒体携带的信息种类只有一种,如图象,则此媒体称为单媒体;如果媒体携带的信息是文字、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则此媒体称为“多媒体”。把综…  相似文献   

16.
人们共同体,学术界亦称之为“民族共同体”。这个专门术语最早始用于50年代初,即1953年在翻译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时)将“”译成“人们共同体”。后来,约70年代开始,在苏联民族理论界又出现了“”一词,“”一词是“民族的”意思,“”是“共同体”或“共同性”的意思,两者联用译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阶级视角论述历史主体的“历史主动”,列宁使“历史主动”概念外延发生深化,从阶级视角延伸至阶级的自觉成分,即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的创造性”和“历史的自主活动”两个视角论述历史主动的原著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诸多汉译词,可以划分为“历史的创造”系列译词和“历史的自主”系列译词。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两个系列的汉译词相互融合容受,生成了“历史主动性”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语用新场景中,“历史主动性”又增加了新的内涵,并产生了“历史主动精神”概念,“历史主动性”和“历史主动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被统合成一个上位概念,即“历史主动”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8.
一、汉儿南宋史籍涉及金朝往往见“汉儿”与“签军”两词。今人有的著作却将“汉儿”和“签军”两个词合二为一,称之为“汉儿签军”似乎“汉儿”和“签军”乃是同义词的重叠,或是同一史事的重复说法,笔者认为这是不合适的。“汉儿”和“签军”应是金朝民族等级中的两个不同的阶层。  相似文献   

19.
李西玲  孙娟 《西部论坛》2001,3(1):43-46,51
关于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孕育→萌芽→产生→成熟→兴盛”等几个不同阶段。从产生时起,就与“燕乐”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到了宋代,已经有词19900余首,收录了1331位作家的作品,有名姓可考者几达873人之多,形成了“豪放”、“雅正”、“婉约”和“闲逸”等四大词派。为我国词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成为世界文坛上一朵壮美、诱人的奇葩!  相似文献   

20.
张炎是宋季词坛一位重要词人和词论家,有《山中白云词》与《词源》行于世。张炎论词以“雅正”为本,《词源》的《杂论》云:“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赋情》又云:“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若邻乎郑、卫,与缠令何异也!……若能屏去浮艳,乐而不淫,是亦汉魏乐府之遗意。”就是说:词写风月、性情,因而较诗要婉媚得多,但词所抒之情并非“为风月所使”、“为情所役”而与郑、卫之音为邻的浮艳之情。其“志之所之”,意趣高远,“屏去浮艳,乐而不淫”。既遵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