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已经成为新时期林业面临的新挑战。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关键在科技和人才,面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任务,探索发展机遇与挑战,建立林业人才培养平台,以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时期国家发展和城市交通规划转型升级的要求,可持续交通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可持续交通发展方向及实施路径尚未达成共识,相关交通政策及规划落地实施缺乏有效抓手。该文深入剖析可持续交通内涵,构建一套可持续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以指标为核心持续开展交通体检,评估交通发展动态和规划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举行,低碳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时尚话题。低碳环保在生活中有很多表现形式,室内设计中,装饰材料的选择和回收变的尤为重要,倡导珍惜自然,合理、可持续地利用自然,以人类博爱精神和开放态度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空环境,将"绿色设计"的理念贯穿于装修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土地资源的固有属性相悖,形势令人担忧。我国每年人口以1000万的速度递增与耕地以数百万亩的速度递减的事实,激化了某些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土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污染、退化严重,危及到整个生态系统。我国土地资源的严峻形势,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瓶颈”,迫切需要寻求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有利于资源环境持续发展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道路。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究为此提供了解决途径。当前,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主要围绕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与目标、土地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刘爽  张理政  赵雨亭 《城市观察》2024,(1):111-125+162-163
老旧街区可划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地段内的街区、城市非历史文化保护区域内的一般性老旧街区三种类型。可持续的老旧街区更新治理应实现资金来源可持续、空间利用可持续、运营管理可持续、社会治理可持续。基于对北京法源寺、北京大栅栏、广州永庆坊等历史文化街区,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区以及北京朝阳望京小街的案例分析,本文系统解析老旧街区可持续更新中的难点问题和经验做法,并从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资金运作、空间利用、运营管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推动老旧街区实现可持续更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段吉闯 《城市》2018,(7):10-18
城市规划设计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城市文化底蕴、 人文素养的体现,而且对打造城市特色、 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在对上海浦东新区和山东青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分析了两地城市规划设计好的经验做法,从坚持港产城有机统一、 突出区域协同、 突出文化内涵和突出生态可持续等角度提出天津滨海新区下一步城市规划设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IKEA(宜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公司,它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一间小零售店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设计理念。针对IKEA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取得的成功,本文从体验设计、可持续设计及市场定位等多个角度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分析总结,以期对我国当下的产品设计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最后以北京劲松模式为例,实证分析本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任娟  殷亮 《城市》2013,(6):45-48
可持续发展概念自从1987年被提出以来,已被全世界普遍认同并成为人类发展重要的衡量标准,可持续的规划与建筑设计要求规划师、建筑师以空间的思维同时解决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的问题。自然系统本身是可持续的,地球上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照射,使整个生态系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0.
O2O模式在国内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同时随着电子智能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和人们对其的依赖程度,以及O2O商业的电子市场+到店消费模式,在O2O模式中商品服务信息的视觉化战略需要开发管理好电子智能移动网络终端和实体门店的人机信息互动的界面视觉化设计。本文从设计的功能和设计的内容出发,以提高客户体验为中心,着重分析了O2O模式中电子智能终端用户界面的视觉设计要素。只有以人为本,加强"可持续运营"能力,才能体现出O2O模式在改善用户体验及实现精准营销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文中利用可持续分析框架来说明新农村建设对实现农民生计可持续的影响。首先叙述了可持续框架的基本内容,接着分析我国农民的生计状况,最后分析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计可持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绿色中国?可持续的、民主的、公平的、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就是绿色中国。这句话经过多年的奋斗总结,每一个词都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为什么要建设绿色中国?因为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可持续,凡不可持续的即是非绿色的。我们现在的中国还没做到"可持续"三个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经济以9.5%的发展速度,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有隐患令人担忧,发展中消耗了太多自然资源,其中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本文讨论了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中国的意义,并提出了保护森林资源的新途径和主张,即节约用纸、走循环经济之路.倡导人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森林有限的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生态环境恶化,不但降低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制约了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且也影响到和谐社区建设的物质环境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与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广州"城中村"为例,探讨与社区生态修复相关的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生态治理的主要问题,设计构建与生态修复相适应的社区治理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以唤醒社区参与生态建设意识,激发参与社区生态修复动力,培育社区生态修复理念、习惯与行为模式,推动可持续的生态修复行动,固化生态修复成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市暴雨内涝问题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城市雨水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最佳管理实践(BMPs)和低冲击度开发理念(LID)、水敏城市设计(WSUD)和可持续雨洪管理策略(SUDS)等国际主流城市雨洪管理策略,发掘其在街区小地块中雨水调蓄利用方面的控制内容。本文以详细规划为切入点,基于合肥市水文资料,提出地块开发的"零径流"控制标准及地块蓄水容积的设计要求,希望在日后的城市建设中能将雨水的管理控制加以考虑,减少人为的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析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发展态势,认为应该以实施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原则,提升社会保障的可靠性,缩小城乡、地区差异,以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为侧重点,在新形势下发挥出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调解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中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城郊是城市的昨天,乡村的明天。加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作为受其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大城市郊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对其他地区起到借鉴与示范的作用,是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全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龙头"。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从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和景观格局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增城区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马克思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也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以及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方法。而当今世界资源的短缺,生态的被破坏也让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人类对这三者之间关系处理的欠缺,也让我们思考一些问题:我们为何能从大自然的恩赐中得到报偿?自然在人类世界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一个位置?人类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自然?如何让大自然有能力继续长久地眷顾着人类?当代的设计趋势尤其在景观和建筑方面也越来越崇尚和转向可持续设计的理念,而这一设计理念需要我们切实的从内心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林昆勇  黄凤翔  韦晓瞳 《城市》2021,(10):21-28
近年来,广西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以南宁为核心的城市群、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构筑互联互通网络、加强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深化海陆双向开放合作以及健全协同发展机制来推动北部湾城市协调发展.但是,广西北部湾城市发展依然存在城市间不够统筹协调、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互联互通城市交通网络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此,亟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强化北部湾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城市;促进北部湾城市间互联互通,建设现代可持续的交通设施网络;实施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特色的区域性城市群,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擎提升广西北部湾城市集聚效应,以"南宁—湛江—海口"城市主链引导北部湾城市鼎足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发展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应该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为中心.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就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育学生形成和谐人生观,为和谐发展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