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的普及,网络游戏所引发的青少年法律意识偏差和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凸显。过度参与网络游戏容易导致青少年模糊现实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动摇规则的权威性和确定性;疏离于现实,弱化青少年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法律意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表现为在犯罪类型上,与网络游戏有关的财产型犯罪增加;在行为方式上,受网络游戏影响的暴力型犯罪率上升;在犯罪主体的组织形式上,因为玩网络游戏而形成的结伙型犯罪数量上升。笔者主要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探究当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法律意识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以期理论与实务各界对网络游戏因素给予高度关注,在积极预控由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考量下严格规制网络游戏,有效培育青少年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正确上网、合理参与网络游戏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2.
对网络游戏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从社会互动、团队合作、角色扮演、交易行为、虚拟暴力等维度,梳理和介绍了国内外学界网络游戏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视野开阔、跨学科分析、建构总体性解释架构等,是现有网络游戏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重要特点。而偏向于用客观变量解释网络游戏行为,忽略对除人格、动机以外的主观变量的分析,则是网络游戏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中的主要不足。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扩张,作为网络使用主体的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现象也日显突出,并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化的重大社会问题。网络一方面有助于青少年获取大量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拓展人际交往,丰富娱乐生活,扩大心理支持等,日益成为青少年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网络成瘾、低龄化的网络犯罪、恶俗刺激性游戏、非正常的网恋,以及网络色情、暴力、贿赂、赌博意识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意识、心理健康、学习秩序、生活目标、行为方式等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产生了不良影响,并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网络沉溺现象中,最广泛、最普遍、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网络游戏成瘾。论文在构建了对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理论和网络游戏成瘾调查的理论鉴别因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对昆明市3050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进而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流行率分析。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游戏威瘾的成瘾度、成瘾比例、成瘾率的变化曲线以及网络游戏成瘾的因素分析,最后对网络游戏成瘾现象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行为,内在地包含着情感这一重要维度,情感是网络游戏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的复杂情感体验,对其游戏行为甚至线下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网络游戏中,恰当的情感唤起与标识,能调适和规制游戏玩家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更是呈逐年上涨的趋势,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剖析了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消费者社会化理论,研究社会多因素同时作用的情况下,各因素对青少年消费行为如何产生影响。从青少年品牌态度出发,建立了一个青少年品牌态度的社会化影响多因素模型,包括家庭沟通模式、同龄群体沟通和媒体接触三个因素,以及它们影响青少年消费行为的路径,即中间变量--社会比较信息关注程度的作用。实证研究以中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了检验。数据结果表明:(1)家庭沟通模式和同龄群体沟通量均通过中间变量(社会比较信息关注度)而对青少年的品牌态度产生影响。媒体接触量对品牌态度会产生直接影响,同龄群体也会对品牌态度产生直接的影响。(2)在对表达性消费--品牌象征属性的态度影响因素方面,同龄群体和媒体的力量远远高于家庭沟通模式的影响。(3)概念导向的家庭沟通模式及同龄群体的沟通对青少年的社会比较信息关注程度起负面的作用,而社交导向的家庭沟通模式则促进青少年更加关注社会比较信息。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游”背后的隐忧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与网络游戏的发展,不少青少年成为网络游戏用户。网络游戏导致一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并对他们的世界观、婚恋观、价值观等产生了不良影响。政府部门、生产商、运营商、学校和家庭及青少年应联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尽量降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社会互动和认同建构,是网络游戏研究中最受学者关注的两个核心议题。借助深度访谈方法,对青少年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社会互动与认同,以及社会互动对认同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会互动和认同都是多维度的概念;而玩家之间的聊天交友、帮助交换、合作竞争等社会互动行为,构成了玩家成就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下网络游戏行为成为青少年学生群体主流行为,为深入了解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针对青少年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考察青少年中作为基准组的非电子游戏玩家群体(占比35.7%)的族群特征、在校特征与家庭因素,研究发现:1.来自中小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女生有更高比例成为非电子游戏玩家;2.学业成绩与游戏行为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成绩优秀的女生非游戏玩家的比例较低;3.师生关系与非游戏玩家比例存在正向相关,控制成绩变量后,师生关系越差,非游戏玩家学生比例越低;4.非游戏玩家同辈朋友数量相对较少,在与朋友的互动模式上存在"紧密小群体"和"松散伙伴关系"两种理想类型;5.非游戏玩家青少年的家庭在社会分层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家庭收入、生活水平自评、父母职业、家庭文化资本、家庭居住状况等指标上均表现出劣势;6.家庭生活水平与家长对网络游戏的看法间存在正向相关。非游戏玩家的家长对电子游戏呈现出一种全盘否定态度;7.亲子关系方面,非游戏玩家的家庭带有明显的传统父权家长制色彩,家庭内部亲子互动频率低。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性教育问题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与国外青少年的性教育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目前国外主要关注青少年性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国内主要关注青少年性知识的来源及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性教育的态度。为使我国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行教学实验;二是根据教育实验的结果编制有效的关于性心理的量表;三是设立对家长进行性教育的培训机构;四是学校教育中增加性教育的课程势在必行;五是发挥文化宣传部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个人的不成熟性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基本因素,家庭教育的不适当性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键因素,学校教育管理的粗放性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因素,社会的逐利性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根本因素.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预防和戒除网络游戏成瘾的关键,养成青少年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戒除网络游戏成瘾的基本途径,加强监管,有效制止各种引诱青少年的做法,是预防和戒除网络游戏成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少年宗教信仰日益呈现发展的态势,特别在西部地区。陇县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研究表明,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民俗传统文化、家庭因素、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社会上各种宗教活动、经济发展落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对青少年宗教信仰起到重要影响。对此,要加大教育力度,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构建和谐的社会—家庭—学校氛围,加强对宗教场所,尤其是民间宗教场所的管理,合理布局学校网点,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研究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要注重青少年需要的研究.需要引起行为,行为的多次反复形成习惯,持续的习惯促进人格的形成.文章认为,了解青少年的需要特征,进而引导其调整行为和习惯,有益于其健康人格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教师、家长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因此,发生在家长与教师相互之间的社会行为对正在成长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影响。由此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在亲师关系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两个微系统(教师与家长),从而挖掘出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潜在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把握这些因素,寻找出它们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运用这些规律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一村的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课题,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正在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试图通过列举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体、心理、人格及社会行为功能损害的客观事实,警醒全社会净化互联网,绿化互联网,实现青少年成长的网络环境的绿色和健康.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益活动的迅速发展,既是平衡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各种社会风险的时代需求,也是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青少年群体自身的特点及其与现代公益行为的契合度,促使我们研究影响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因素及公益行为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使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青少年公益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和参加公益行为的社会功能。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学校班级环境、个体同理心对青少年公益行为倾向有显著影响(p <0. 05);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社会责任感以及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p <0. 05)。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不仅对其自身心理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有序发展也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青少年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亲社会行为的特质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标志,也是主流社会的价值期许。当前,受到青少年生活的宏观社会环境中的一些消及因素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关键因素中的一些负面作用影响和青少年自身成长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因素影响,部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出现缺失。社会可以对青少年个人采取适当的干预方法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如移情训练法、榜样示范法、归因训练法、行为强化法。  相似文献   

18.
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处事态度、行事方式的形成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尽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家长却不应该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更不能把学业成绩优良与否作为认定孩子成才的唯一标准。真正的成才是要把儿童、青少年培养成为道德品质高尚,具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9.
网络游戏建构了一个虚实交织的想象空间。在梳理学界有关网络游戏中的社会互动、团队合作、自我认同、暴力行为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网络游戏行为概念。基于深度访谈资料,运用类属分析方法,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结构和维度,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络游戏行为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学习性情感对青少年学习技能、过程及成就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是二维的,无论积极情感或消极情感都可能对学习行为产生增活或减活作用。西方对消极学习性情感的研究已逐步超越传统的压力应对模式,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成长,同时对积极学习性情感的关注越来越高,其研究成果颇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