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的重要推动者,加强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研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任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必将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在多元文化、经济收入、社会制度、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文化、娱乐文化、科技服务、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主体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而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由于相关保障机制的缺失,使得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精神世界空虚寂寞。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要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多关注其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尽快构建以法律保障、政治保障、物质保障、时间保障和质量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将其精神文化权益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面临着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问题.常住地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应该切实履行职责;城市社区发挥主要平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用工企业承担自身社会责任,鼓励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自觉融入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由此形成社会合力,最大限度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充分享受文化发展结果,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三次系列调研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较低。个中原因包括:他们的经济条件较差、休闲时间较少、参与有益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强以及企业和社区提供的精神生活食粮不足。当前政府应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工程",以促进他们的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1年泉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抽样数据,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并比较分析新老农民工、城市青年三个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异同点。统计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旺盛但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不足,社会剥夺感不强烈,呈现身份认同感模糊、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心态;他们的精神状况比老一代农民工好但差于城市青年;三个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8月在厦门市对近千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现状。研究发现:(1)总的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性较强,其中,生产方式的适应性最强,紧接着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心理归属,而对语言的适应性相对较差;(2)不同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其文化适应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性别、学历、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有务农经验、外出打工时间、每天工作时间、每年工作时间、月消费水平和对工作满意度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3)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具有惰距的特征,进而导致了市民化路径和村民化路径两种不同的文化适应路径,选择市民化路径、消减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惰距,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工作,建设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基本途径。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基本的文化设备和文化活动场所,生活较封闭,文化活动范围较小,业余生活单调枯燥,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开展户外文化活动的时间较少,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不高。为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常住地政府应该成为责任主体,城市社区成为主要平台,用工企业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部门、用工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注重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呈现出"老去"与"返乡"趋势,"80后"甚至"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异军突起,规模和比例不断增加,其城市融入问题也日益凸显。有关其城市融入的既有研究分化为三类:"积极融入论"、"消极返乡论"与"半城市化论"。时下乡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城市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总体性环境需要其积极融入城市。借用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的三维划分,在对核心概念实施操作化的基础上,阐明了其在他们城市融入中的积极功能,并尝试建构文化资本支持系统的理论模型,以期为今后的经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新生代农民工聚集在城市务工。他们消费水平较低,文化活动贫乏,缺少基本文化设施,社会提供给他们的文化活动较少,造成文化融入障碍重重。为此,必须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维护文化权益的意识,营造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良好的互动氛围。  相似文献   

10.
生活的实践: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文化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文化问题进行了实证调查,发现在流动的消费空间实践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文化有向城市社会靠近的趋势,但受传统习俗和价值规范影响,亦无法与城市消费文化融为一体,其现代建构将是长期的过程,可以通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空间的实践意义的重构来完成。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又极为重要的庞大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近50%的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渴求彻底地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在这一矛盾的前提下,社会的稳定受到了挑战。新生代农民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面对外在客观环境、自身价值定位及切身利益实现的诸多现实问题时,他们对社会稳定具有双重影响的作用。因此,探索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湖北和四川五个省市2 000名进城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和100名农民工实地访谈,尝试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基本现状、社会期望和社会公平感等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偏低,缺乏社会归属感;社会期望日益提高,社会提供给他们的生存发展空间相对滞后等问题,力求采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能,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和幸福度等措施来实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民工荒"凸显出来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提出应从五元一体的投入机制、职业培训项目的设计以及职业培训、就业与市民化三位一体三方面入手,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教育培训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剖析了教育培训存在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内容不切实际、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指出加快教育培训法制化进程,多方位筹措专项教育培训经费,加强培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等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持续不断加剧的"民工荒"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整体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他们仍然面临着就业技能缺乏、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制度化壁垒稳固、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改变需要提升其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消除就业壁垒、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等,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