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微信就成为信息终端传播的重要渠道。基于本身的人才优势和用户基础,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成为线上信息资源传播的重要阵地,让图书馆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在传播信息和提供服务两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发展至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管理潜藏着不少问题,导致公众号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传播价值。本文以武汉商学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梳理公众号运营现状,发现突出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期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师生的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微信迅速推广,档案局、高校、企业等纷纷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向关注公众号的用户推送档案信息,以此便利用户查阅档案、利用档案,充分发挥档案效果。然而,在应用该种新型交互式档案信息服务平台时,仍存在一定问题,对此,本文对档案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进行解析,并探讨了服务功能实现的措施,以此最大化发挥微信平台的作用,推动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对人们原有的交流模式是一种革新,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服务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其功能,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及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这是高校图书馆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也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内在需求。然而,当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相关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对今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如何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为档案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契机,档案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档案机构对外宣传、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现状,着重从夯实制度保障、提升运营策略、构建特色内容、打造人才团队四维度指出发展建议,旨在为我国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完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2012年8月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面向个人和组织推广业务的功能模块。可以通过微信渠道将品牌推广给上亿的微信用户,实现和特定群体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减少宣传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运营主体为企业和组织的可以申请服务号或订阅号,运营主体为个人的可以申请订阅号,个人不能申请服务号。微信公众平台支持PC,并可以绑  相似文献   

6.
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逐渐成为树立档案部门形象、扩大影响力的平台。档案馆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有利于民众了解馆藏档案资源、满足查档需求,真正做到服务大众。本文分析了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理论研究现状,指出提高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影响力的对策,以期为提高档案馆服务方式、完善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公众号平台逐渐成为思政教育的新载体。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思政素养。但在实际运用中,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存在内容单一化、互动不足、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本文从丰富推文内容、加强互动交流、规范平台管理等方面提出解决思路,从而真正发挥微信公众号平台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档案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移动档案服务建设的现状,对手机短信服务、WAP服务、APP服务和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移动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在资源整合、公众需求满足、信息连接交互和安全服务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从开展资源整合、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连接交互和保障信息安全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信息服务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各行业、部门对微信公众号的应用日趋普及,而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发展不容乐观。本文根据档案微平台发布的信息,对当前档案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结合发展较好的微平台的经验,总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具有针对性强、主动性高、信息传达快等诸多优势的微信,其大量地被应用到文化、传媒、旅游、行政、金融等众多领域,成为了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精细化服务水平,利用新媒体的服务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各大高校图书馆、地方城市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也都争先推出了各自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结合实际、丰富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对于拓展图书馆服务内涵、塑造图书馆的良好社会形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识,结合图书馆开通使用微信服务功能实际情况,分析了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对于塑造图书馆整体社会形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具有针对性强、主动性高、信息传达快等诸多优势的微信,其大量地被应用到文化、传媒、旅游、行政、金融等众多领域,成为了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精细化服务水平,利用新媒体的服务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各大高校图书馆、地方城市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也都争先推出了各自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结合实际、丰富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对于拓展图书馆服务内涵、塑造图书馆的良好社会形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识,结合图书馆开通使用微信服务功能实际情况,分析了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对于塑造图书馆整体社会形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数量比较稀少,同时发帖率也较低,宣传服务不到位,内容服务也较为单一。高校图书馆应当加大对微信公众平台方面的发展和建设重视力度,提升各方面服务质量,朝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可打造一个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向读者发送整合的信息资源,并与读者实现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本文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医院图书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全国24所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服务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发现其信息推送服务中存在着中医药特色不鲜明、中医药科研内容比较少、互动性比较差等问题。建议通过设置中医药特色专栏,弘扬中医药文化;丰富推文内容,优化推文形式;嵌入读者互动版块,加强互动交流等途径,优化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服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智慧医院建设的加快推进,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是作为医院塑造品牌形象和提供就医服务的重要载体而备受关注。文章通过对微信公众号运营在医院宣传工作的优势分析,以民航上海医院宣传工作为例,针对医院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如何有效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作用助力医院宣传工作有效提升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6.
粟慧斐 《办公室业务》2020,(5):175-175,17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不仅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众多的便利,还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并且逐渐地实现了高校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作为高等学府,要想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其中就包括促进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发展。本文就微信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雅辉 《办公室业务》2020,(6):59-59,73
首先,本文分析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号的一般服务模式,包括过期图书催还、服务通知、活动推广以及阅读推广。其次,分析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包括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读者的泛在学习、可形成移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提供学习共享空间服务。最后,细化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号服务的重要意义,包括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的空间局限被打破和图书管理员的思想开阔。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目前,在大街上我们可以见到很多人都在使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这意味着目前人们的生活已经逐渐离不开微信。微信公众号作为微信的一部分,其目前在我国的各个领域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最重要的地方,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书籍,但是有时会出现一些查阅资料困难等问题,这时应用微信公众号上的一些功能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微信公众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从而帮助图书馆进行一些书籍的管理。本文就微信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杨德林 《经营与管理》2022,(10):152-15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势在必行。以学者研究为基础、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从协同创新合作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现状。结合微信生态圈发展,提出通过微信生态开放共享的信息服务资源能力探索数字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借助微信社交电商能力搭建垂直类农产品电商平台;借助微信移动支付能力构建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公共社交传媒设计数字乡村新名片等基于微信生态能力下数字乡村基础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对于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着图书馆服务效果的提升。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过程中,对相关技术的优化、公众平台服务质量的提升、建设合理化平台的研究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