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3.
本次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使全球许多国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各国宏观经济的破坏,在更多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埋下了危机的阴影。我国宏观经济的低糜现状也引发了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波动,学生群体中潜伏着各种精神危机。在此特殊时期或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摸清大学生新的思想状态,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帮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寻找机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创业教育。高校把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能弥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创业教育的途径有: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思政工作范畴;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营造具有创业意识的校园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层次。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需要高校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思政发力重点,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引领力、“第二课堂”的支撑力、传统文化的感染力、表达方式的浸润力、监督管理的净化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参与”的思政话语传播矩阵,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媒体融合对现代社会治理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构建了互动平台,为更多主体提供了参与途径和渠道;另一方面拓展了治理的领域和内容,对治理理念和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推行柔性化治理必须充分把握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不断改进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才能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阐述劳动的价值,强调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加快劳动教育的发展.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路径,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进程,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文化自信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培育和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以下简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提升就业发展能力的重任。在育人过程中,高校挖掘课程的思政价值,实现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高校对其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实现二者的结合,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探讨其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安全意识淡漠,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出发,立足大安全观,提出高校应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具备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的人才;并初步提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总体思路——更新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安全道德的培育,切实改进安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以增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角度出发,探索其融合策略与途径,进一步营造出育人工作“行于人人、融于时时、化于事事、见于处处”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17.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和谐社会理念的全面贯彻,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在继承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教育本质、教育目标、教育的主客体、教育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将“以人为本”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思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并以此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理念的实践路径,借以达到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重视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就更加重要。而《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杨娉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部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