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书之友》2014,(2):F0003-F0003
正钟繇(yao)(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早年相貌不凡,聪髓过人。历任尚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事候。后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南朝庚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相似文献   

2.
正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字逸少,东晋琅玡(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有人称之为"王右军"。王羲之的书法富于创造精神,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兼善各体,成就辉煌,尤以其行书《兰亭集序》最为著名,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他不但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其文  相似文献   

3.
<正>三国英雄周瑜是气死的,这我们都知道;可是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而且是被自己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惜。王羲之也算是得天独厚之人,老天对他是蛮偏爱的。他出身于琅琊王氏望族,落地便带上了富贵籍;身世既好,人又聪慧,天赋一门书法本事,少年即获得了高誉。《兰亭集序》,冠绝群雄,一千多年过去,至今没有超越者。  相似文献   

4.
罗运华 《决策探索》2014,(23):46-47
罗运华,河南省夏邑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学会会员、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爱好书画、书法理论研究,撰刻、文学创作等,临摹过《颜勤礼碑》《张迁碑》、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米芾《蜀素帖》、于右任草书《千字文》等多部碑帖。  相似文献   

5.
罗海岩 《领导文萃》2013,(13):120-121
康熙书法造诣很深。他以书法辅助政治活动,宣传政治意图,改善满汉文化,融洽君臣往来。书法的功用不亚于其六下江南。他的书法雍容典雅而又清丽洒脱,颇能体现他的性情和审美水准,充溢帖学风范和帝王之气。我们一般认为字如其人。康熙为例,他治国理政,颇多建树,管理着政军民学,辽阔的疆域和盛世之势使其有综合、平衡、协调,加之反复、比较之风,这些反映在书法的风格上,自然会圆润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应该在小学加强书法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书法审美能力.本文主要探索通过多种形式的观赏自悟、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品评,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决策探索》2014,(13):54-55
车金林,河南封丘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毛体书法协会河南分会主席,世界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于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任处长,他出生于书香世家,受父亲影响,孩提时就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学王羲之、米芾、虞世南、孙过庭、曹全等碑帖、20世纪70年代末,他在书法体系真、草、隶、篆方面取得突出成就80年代初,他在继承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开拓,不断创新,把自己数十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创造出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行草书法、其作品大气浑然、行云流水、苍劲有力,显现出明显的张力和时代感,深受社会各界人士青睐。  相似文献   

8.
才在宋高宗     
才,是天生的。宋高宗之才,并非来自后天努力。他是天才。我这么说并非溢美。我肯定是全世界最讨厌溢美宋高宗的人。我说的是事实。以书法为例,中国书法史对父子书法家津津乐道,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米芾、米友仁父子等。  相似文献   

9.
书法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小学书法教育为研究视阈,从立足传统书法教育思想的角度,对小学书法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提升对书法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的认识,发挥书法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促进小学书法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冯锡刚 《领导文萃》2013,(11):60-64
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诗人,对于所创作的有望传诸后世的作品,素来严谨而看重。康生是中共高层少数几位通晓诗词与书法的领导人,在金石字画的鉴赏和诗词书法的造诣上,虽不让行家里手,却能凭借特有的政治敏感,洞见领袖的心态,对毛泽东诗词及其墨迹的种种做派,真是将政治权谋与艺术欣赏结合得  相似文献   

11.
罗成 《办公室业务》2020,(6):F0003-F0004,F0002
书法是一门非常重视"得法"的艺术,不得其法,只能做抄书匠,"得法"方可醉写自由,成就笔法性灵的翰墨造诣。王羲之得自由之法,所以执笔逐云,侧入中行。永和九年写兰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怀素以邬彤为师,得授"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的草书之法,成为依狂继癫的大手笔。当代书法家薛济权先生,修翰墨数十年,不畏寒暑,春秋不辍,经过对历代名家法帖心追手临,成为"得书法之法"的书坛俊才。  相似文献   

12.
《秘书之友》2014,(1):F0003-F0003
正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  相似文献   

13.
1959年,酷爱书法的毛泽东从黄炎培处借了一本王羲之的真迹,说好借期一个月。也许是真迹太珍贵,不到一个星期,黄炎培便频频打电话催问。电话先是打到值班室,后来又直接打到毛泽东那里,问主席看完没有,什么时候还?连卫士都觉得黄炎培太小气,跟讨债似的。毛泽东却笑着说黄炎培“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探讨了先秦文学作品中隐逸情结对于后世社会思想和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自身具有的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并对先秦文学中隐逸情结在现当代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探讨了先秦文学作品中隐逸情结对于后世社会思想和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自身具有的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并对先秦文学中隐逸情结在现当代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农村中学,由于师资所限,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而是将书法课交由语文教师兼任,我就是其中的一例。我曾尝试将书法教学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最终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让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了解汉字的特点
  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软笔书法更是变化万端,异彩纷呈。一是向学生简单介绍汉字的产生源流和结构特点(如“六书”常识等),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结构特色、形成规律,初步掌握汉字的识记技巧。二是采取模像直观的方式,通过展示图片、幻灯片等,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顺序展示,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的同时,领略各种字体独特的美。还可展示古今书法大家的作品,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意识。如王羲之的书法潇洒飘逸,委婉含蓄,结体遒美,骨格清秀;颜真卿的书法丰腴雄浑,气势恢宏,骨力遒劲,端庄雄伟;柳公权的书法匀衡瘦硬,体势劲媚,骨力道健;宋徽宗的瘦金体瘦直挺拔;启功的书法饱满匀劲,清秀圆润。如此各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只有同时展现在学生眼前,才能让学生形成清晰表象,丰富感性知识,甚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朱明伟  郑霞飞 《科学咨询》2010,(17):127-127
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而深受世人的喜爱。尤其是毛笔书法中所留下的那一处处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无穷尽的审美享受,真正达到了笔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也是要营造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吗?我们又何尝不借用一下留白到我们的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阐述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吴雪 《决策》2014,(12):19-19
<正>书法是有格调的。一幅书法的高低雅俗关键在于它的格调。格调其实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格,其次是调。格是品位、境界,调是特点、特征。光有调没有格不行,作品立不起来;光有格没有调也不行,作品不生动,缺乏个性风格。因此,格调是我们进行书法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一把钥匙。史培刚书法格调是高远的。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师法"二王",以魏晋为宗。对兰亭、圣教、十七帖等"二王"经典,他都心摹手追,日夜临习。后又兼融颜真卿、孙过庭、苏东坡、米南宫、董其昌等各家所长,融会贯通。古人云,取法  相似文献   

19.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人类有了文字,使语言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文字最早的起源是对物象的模拟而进化而成的一种"指事"、"会意"的符号,因此它是最具有抽象意义的一种符号.中国的甲骨文是后世汉字和书法的基础,追溯它的起源,还是以象形和指事为本源.后税费时期农村公益事业6种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人类有了文字,使语言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文字最早的起源是对物象的模拟而进化而成的一种“指事”,“会意”的符号, 因此它是最具有抽象意义的一种符号。中国的甲骨文是后世汉字和书法的基础,追溯它的起源,还是以象形和指事为本源。这种象形是对对象极其精练的一种概括, 这种高度的对形象的概括如同远古的神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