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朱晓晨  李慧超 《科学咨询》2023,(10):245-247
当前,新工科国际化工程俄语人才培养面临一系列的困境。这些困境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单一、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不够多元、教学模式陈旧、工程俄语能力薄弱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欠缺等。理工俄语阅读课程将理工专业知识与俄语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培养新工科时代的俄语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高校围绕师资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标准、实践环境、教学方法和思政赋能等多个方面提升理工俄语阅读课程的质量,致力于培养既通晓俄语知识又具有工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新普京时代"给大学俄语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以应用型大学俄语非专业课程改革和实践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对我校非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应用型本科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有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或情景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认识法、功能法,等等.  相似文献   

4.
刘睿菲 《科学咨询》2022,(2):232-23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着中俄商业贸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俄经贸行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综合性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公共俄语课程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的高职公共俄语课程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公共俄语课程的教学策略,以期提升高职公共俄语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大学俄语1》是在原《大学俄语》(东方)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本科精读课和语法课书籍。该书融合了我国俄语教学的经验,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大学俄语1》一书充分考虑俄罗斯的语言、文化等国情特点,取材新颖,题材丰富,图文并茂;语言富有时代气息,能够满足读者的俄语学习需求。结合《大学俄语1》一书,笔者认为俄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能帮助教师认识到俄语教学并不只是要提升学生的俄语水平,同时还高度关注学生思想  相似文献   

6.
杨成 《管理科学文摘》2008,(20):172-174
海警部队是公安机关海上执法的一支重要力量。应用知识管理策略可以拓展海警部队执法建设思路与途径,有效提升公安海警部队知识收集、共享、利用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海上综合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7.
聂颖  刘晴 《经营管理者》2012,(7X):365-365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在隐性课程方面的研究很少,隐性课程是对学校显性课程的拓展与延伸,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外语隐性课程与外语学习环境的优化密切相关,能给学习者提供较充分的语言输入和互动环境,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研究式学习,形成融合性学习动机及培养积极的情感,从而加速外语学科建设和提高外语教育质量。本文作者以隐性课程这一视角,从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现状、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进行隐性课程的途径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已经成为新疆与中亚各国警务合作的重要内容。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了对涉外警务人员的需求、也提高了对警务人员外语水平的要求。结合新疆公安院校特点,建设有地域特色的警院俄语教学模式是为中亚国际警务合作培养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公安院校外语人才的培养,应面向国际警务合作及涉外警务工作,以此作为输送人才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交际法力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适合不同阶段的各种方式进行交际活动,使学生具备创造性地组合和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交际法教学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慧超  朱晓晨  赵爽 《科学咨询》2022,(10):238-240
随着中国新一轮技术革命和行业改革的兴起,“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新型工科背景下的学科专业交叉不断融合、新型专业不断涌现,这要求高等学校必须为未来培养更加多元化和复合型的卓越人才。在此背景下基础俄语知识与理工科内容相结合,其中一门重要课程即是理工俄语阅读课。该类课程的教法探究从教师自身提高、夯实语言基础、拓展学科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实践实习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再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析其教法。从而为理工俄语阅读课程教学助力添彩。  相似文献   

11.
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而短期培训项目,也同样是课程思政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环。高校短期外语培训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应该建立“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建设大格局为引领层,以制度体系完善为保障层”的思政教育顶层设计结构,以探索短期外语培训中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文章对高校短期外语培训中的课程思政进行了实地观察并阐述,试图为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视、听、说训练是外语教学活动中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环节,而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就是语言实验室。外语教学班级规模随着扩招一路走高,从8人到20人、50人。我校的语言实验室规模也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24座,发展到如今的64座,而且现在非专业外语(公共外语和第二外语)的教学班级最高已达到百人以上规模。随之而来的就是语言实验室座位数的不断膨胀,有的高校安装的单个语言实验室竟然达到128座,即便是专业外语教学目前使用的最小规模的语言实验室座位数一般也在42到64之间。到底单个语言实验室内学生座位数设计为多少比较合适,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目的,而通过调整课程设置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地方师范类院校设置公共外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学生,因此课程设置要兼顾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本文针对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公共外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领导活动中,会不会说(听)真话,能不能说(听)真话,敢不敢说(听)真话,绝对不是小事情、小问题,也不只是一个人的性格问题、兴趣问题、品德问题,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时代对教师有了新的期待,给教师提出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艺术要求,以至使学生喜欢教师所教之课,逐渐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就任课教师而言每当一堂课上完学生总会评价说.“听这种课真是一种享受,越听越想听,越听越爱听,真不愿意下课。”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这就说明教师的教学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境界;这种满足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因其创造性和令人愉悦而具有的审美属性作用于学习主体而产生的一种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外语系在课程上面临着多种发展困境,其出路一靠外语的专业化,二靠专业的外语化。其中,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为目标的外语的专业化是常规思路,但专业的外语化才是真正的出路。前提是高职院必须保持“专业靠外语才能出色、外语为专业才有发展”的清醒认识,同时,外语系自身的内部教学组织和和管理方式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某高职院校新生报到时,一外语类专业学生欲转到文秘专业就读,外语专业一负责人告诉该生"秘书是吃青春饭的"。该生听了很困惑。秘书到底是不是吃青春饭的?就这一话题,笔者专访了国内著名秘书学专家谭一平教授和江苏及周边地区一些企业的人事部经理和总经理秘书等,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我院是一所培养对外经济贸易高级专门人才的学校,对毕业生在外语方面的要求很高,经过四年学习后应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具备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基本功,能用流利熟练的外语进行对外经济贸易业务谈判和处理进出口业务工作,撰写外经贸函电和应用文,从事生活接待和其它口、笔译工作等。为此,我们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积极开展电化教学,创设学好外语的语言环境,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外语电教手段具有语言实验室、听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留学生和外资企业数量的增加,具有商务外语专业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规模骤升,专业化内涵要求也更加丰富,对外语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结合笔者的日资企业社会实践,对中职校外语专业,特别是商务日语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分析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各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校图书馆、外语学院(系)、外语教学基础课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外语教学实验室都存储了大量的外语教学音像资料,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购置更多的外语音像教学资料,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音像资料外语教学,实现全校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学校外语教学、为广大师生的外语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