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世纪德意志皇权与罗马教廷的关系是德国封建制度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10世纪初,德皇利用教会加强和巩固集权统治,实行“奥托特恩权”,因此而加强了与罗马教会的联盟,并支持罗马教会的改革。罗马教会的改革是中世纪基督教教权增长的起点。教权的增长是以削弱皇权的集权为代价的,这就必然导致皇权与教权之间产生摩擦,加剧了德意志地方封建势力与皇权的冲突,由此更激化了政教之间的矛盾,引发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政教斗争。政教斗争对德国封建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后期全欧洲最大的金融势力首推教廷,其惊人的富有与教皇的敛财活动有密切关系。各种税收收入、教皇法庭的收入、精神特权的收入以及教皇投资银行等其它行业的收入,构成了教廷财富的重要来源。教皇的敛财活动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一是它直接促进了阿维尼翁地区的工商业活动和繁荣;二是其巨额资金成为新兴资本主义的“蓄水池”;三是教皇的财富助长了奢侈腐化之风,促使宗教改革的出现;四是世俗君主不再容忍教廷拥有获取财富的特权,他们在摆脱教皇控制的激烈斗争中,逐渐占居上风,最终使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贝克特遇刺事件是亨利二世时期英国政教关系的一个缩影。其根源在于从诺曼征服到亨利二世统治时期,在王权日益得到强化的同时,教权也逐渐成长起来,王权、教会之间矛盾尖锐化,加上罗马教皇积极干预英国政治,政教关系由联合转为对抗。但由于英国王权与教会这种“二元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亨利二世与贝克特的政教冲突以教俗双方的相互妥协而告终,但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国家宗教关系的特点,是与欧美比较而言的。中国历史有自身的发展轨迹,所以中国古代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其展开的历史背景与欧美不同,中国古代社会"政教关系"一词有自己的特殊指谓。人文化的儒学在中国古代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政教关系的基本走势:即教权绝对服从王权,宗教发挥"以教辅政"的社会作用。民间起义对宗教的利用造成了国家政权对宗教组织的警惕,外来干涉势力引起古代政府对外来宗教的警觉。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罗马帝国的起承转合奠定了西方霸道政治的历史基因,两希文明碰撞与融合锻造出的独一真神为西方霸道政治提供了精神支柱,这两种基因构序形成的双螺旋结构激发了西方近现代霸道政治的澎湃激荡。霸道政治的实践逻辑最早表现为罗马教皇对基督徒灵与肉的高度管控,随后在政教二元对峙中教权盛极而衰,王权借助民族国家力量掀起此起彼伏的帝国争霸运动,在两次世界大战废墟上衍生出美苏冷战时期的各种霸道行径,今天则只剩下美帝在国际舞台上挥舞大棒的独角兽演出。  相似文献   

6.
政教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世纪的西方世界,政与教同源而异流。同源,即王权与教权均被认为来自上帝,因而双方关系密切;异流,即王权与教权相互独立,但又同时统治着具有双  相似文献   

7.
西方许多国家为保障宗教信仰自由而在宪法中规定政教分离原则,这主要是基于中世纪政教合一体制的历史根源。我国《宪法》也规定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并无这种历史根源可循。关于政教分离的制宪原意,我国除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还受到了政治、民族与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特殊的制宪原意延伸出我国政教分离的宪法规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教分离不排斥宗教人士参政议政;二是政教分离也要求国家公平地为各种宗教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8.
王闽的宗教政策经历了太祖朝崇佛到惠宗、康宗朝崇道的变化,景宗朝,崇道政策又被否定。康宗朝道教介入政治,一度凌驾于王权之上,这种政教关系的畸态不仅破坏了政教分离,王权高于神权的传统模式,而且也导致了政教冲突、政治失位、政局动荡的恶果。尽管这种短暂的畸态必然会向常态回归,但政教关系在历史中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俄国政教关系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教关系即指国家政权同教会之间的关系。俄罗斯从拜占庭接受基督教以后,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伴随着整个俄罗斯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教权与皇权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时期也经历着不同的变化,政教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国家与教会所关心的问题,但总体上保持着政教合一的局面。由于俄国的地缘政治,必然要求内部思想的高度统一,要求政教合一的一元化政治,但它对东正教自身的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王国是欧洲中世纪所有蛮族王国中最强大和最重要的力量,主宰西欧三个多世纪,对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有着诸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本文试从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政教联盟体制的确立,文化形态的发展等角度论述法兰克王国对欧洲中世纪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篇通过比较中日传统政治文化,来分析中日政治文化结构性差异的历史学论文。论文从三个角度讨论这些结构性差异及其带来的影响。上篇《皇权与革命》从儒家“汤武革命”的理论说起,以历史上中国不断“改朝换代”与日本所谓“万世一系”,来分析传统中日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与政治权力结构上的差异,政治伦理中绝对性与相对性的不同,以及政治变革的路径究竟只能依赖改朝换代的“革命”还是可以依赖“维新”;在中篇《郡县与封建》里,则指出传统中国与日本在国家与地方关系上的差异,秦汉以后大一统的中国国家权力,借助郡县制、由科举提供的官僚制度,如毛细管全面管控地方,但日本尽管也有“公家”与“武家”,古代日本也曾试图建立律令制国家,但地方上却始终有着类似诸侯的强大势力,那么,这种国家结构的差异在中日走向近代过程中,导致了什么样的命运差异;在下篇《王权与神佛》中,则借用两国历史上的宗教资料,讨论传统中国与日本在政教关系上的差异,指出中国政治权力高于一切,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只能是“方外”,而日本宗教则在历史中形成势力极大的“寺家”,并且对政治影响极大,从这一点继续延伸,文章进一步讨论走向近代过程中,这种有差异的政教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俗关系是中世纪英格兰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基督教于6世纪末正式传入英格兰,得到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君主的支持而迅速发展,同时君主利用教会强化统治基础,教权与王权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诺曼—安茹时代,王权与教权同步强化,两者就教会最高主权、司法权与封建权益等方面展开激烈争夺。13世纪中叶以后,罗马教会陷于混乱,无力与世俗王权争斗,英格兰君主借机强化对本国教会的控制,教俗关系趋于缓和。在教权与王权世俗权力关系的长期博弈中,英格兰王权作为逐步觉醒的民族主义代言人开始显现出强大的活力,并最终确立在教俗两界的至尊地位,进而引领了英吉利民族国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自十六世纪,葡西崛起后,其势横扫全球。在其强大王权的支持下,天主教随之传到世界各地。两国凭借王权与教权的勾结将全球划分,控制着各自势力范围内的教务。然而随着新兴殖民国家的兴起和教宗日益想摆脱西葡王权的干涉,“保教权”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借由湖广教区建立的曲折过程,我们可以一窥当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势力范围的争夺。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缅甸上座部佛教一直同王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政教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缅甸封建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蒲甘王朝后期,寺院经济膨胀,教权力量占上风;通过达摩悉提的宗教改革,教权开始屈从王权,但宗教仍对封建统治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梳理了14世纪至19世纪后半叶但丁政治理念在欧洲的境遇及其与但丁诗人声誉的联系。除“俗语问题”外,但丁在《帝制论》中提出的政教分离的政治理念是他最初遭到反对的最重要原因,虽然在15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中但丁的理论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17世纪~18世纪人们对但丁的低俗化误读使他的诗人声誉仍然下滑。但丁的声誉随着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呼唤民族解放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而不断走向辉煌,这一转折点就是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  相似文献   

16.
梳理了14世纪至19世纪后半叶但丁政治理念在欧洲的境遇及其与但丁诗人声誉的联系。除“俗语问题”外,但丁在《帝制论》中提出的政教分离的政治理念是他最初遭到反对的最重要原因,虽然在15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中但丁的理论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17世纪~18世纪人们对但丁的低俗化误读使他的诗人声誉仍然下滑。但丁的声誉随着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呼唤民族解放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而不断走向辉煌,这一转折点就是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世纪的欧洲历史上,英国和法国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它们在王权发展的进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正是这种深刻的差异使两国的王朝各具特色,最终导致两国的政体不同。本文拟对英法王权发展的若干差异做一比较,进一步加深对两国封建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11-13世纪时,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权与教权之间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展开了长达几百年的争斗。皇权在斗争中彻底失败导致霍亨斯陶芬王朝解体和王权的急剧衰落,德国陷入长期分裂与政治动荡之中,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完成统一。  相似文献   

19.
政教分离原则是现代政治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原则,它对近代以来主权国家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法国政教分离原则的理论与实践体现了法国世俗化道路的特殊性,即根源于悠久的高卢主义传统,并以法国大革命为转折点,最终于20世纪初确立下来。托克维尔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教分离原则对于民主社会的重要性,他的这一思考是对法国政教关系模式的反思和纠偏。探究他对历史发展的超越阶级和超越时代的辩证认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近代议会制的困境和政治上的倒退逆流岳爱成一英国素称“议会之母”。议会制在英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与悠久的历史传统。英国议会最早起源于中世纪的封建等级会议,它在长期反对君主暴政的斗争中提出了一系列限制王权和监督政府的要求和设想,为近代议会制的创立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