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把时空问题纳入到社会生活领域。马克思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社会运动密切相关并在社会运动中互相转化,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自由时间的增加既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也与生产关系相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以促进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提高劳动者的幸福感既要增加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又要增加劳动者的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领人类进入智能时代。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以生产力中物的要素代替人的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出智能劳动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劳动而言的新型劳动方式。如果以智能劳动为分析对象,揭示智能劳动创造价值,依然可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到解释。每一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尤其是产业的革命。作为一项划时代的科技成果,人工智能则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学习,直接参与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并表现出与人类理性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思考逻辑,从提升产业业态、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与技术的深层次联系。同时,在众多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竞争中的领跑者和带动者。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应根据沿线国家技术状况布局,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开放共享、质优价廉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演进,生成新兴产业并改造原有产业。让"人工智能红利"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动能,助力推动共担共享的全球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社会实践是社会时空的源泉,时间形式赋予社会发展持续性、不可逆性,空间形式赋予社会发展空间性、向外扩张性、向内积累性,社会时空是社会发展的存在形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社会时空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虚拟时空、压缩时空的产生引起了人类社会的急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社会时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立足于社会时空坐标,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时空观视域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基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视角把自然时空和社会历史时空加以区分,超越了传统时空观对自然时空和社会时空的同 质性理解,实现了马克思对时空观的创造性改造,形成了一种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时空观。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一带一 路”建设持久发展、纵深推进,中国与各国之间合作空间不断拓展,对各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凸显了马 克思社会时空观在现时代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时空观;“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5.
任何现实问题的研究都必须对当下的时空予以准确的把握."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话语标示着当今人类实践的时空特征,"人化自然"与"自由时间"是马克思新时空观的重要范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时间维度"和"社会-空间维度"同样重要,历史唯物论同时是社会存在本体论基础上的社会唯物论."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关注"物理-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三大空间的统一;超越技术中心、回归以人为本,扬弃消费主义、实现可续发展,化解文化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使命和对人类发展模式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机器论片段”对机器在劳动实践中的地位作了充分说明,为今天理解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新型的社会生产关系,在其劳动实践中通过社会建构形成了微观权力网络。时下热议的人工智能标准、伦理与风险等重要社会问题,乃至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发展问题,都与劳动实践中技术的社会建构密切相关。其中可能出现的技术不平衡发展或异化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指导,以技术应用的地方性特征为基础,通过制度建设与劳动实践的协调发展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大数据技术体系为引领和推动的新生产力发展势不可挡。人工智能实现劳动“观念建构”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解放人的脑力,从而推动大数据成为生产力中重要的、起关键性作用的生产资料。大数据生产力发展内在要求打通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之间的鸿沟壁垒,要求数据资源全社会共享共用。大数据技术体系将会不断消解传统商业的中介环节,促进生产和消费相融合,促进全社会的劳动者自由结合起来,按照需要进行生产。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以大数据技术体系为引领和推动的新生产力发展以无可辩驳的现实验证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ChatGPT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以及这种进步的重要意义。通过回溯历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以下观点:人工智能发展将带来新的工业革命,人工智能社会已经成为趋势;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突破自身局限的历史,人工智能正带来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前两次工业革命人类扩展了肢体的机能,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扩展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机能,进入对自身局限挑战的最高阶段,人工智能将推动大脑和其他身体机能整合式扩展,形成智能社会。还分析了ChatGPT可能带来的就业问题和社会分化与不平等,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如隐私和数据安全、算法黑箱可能带来的偏见和歧视、人工智能依赖等问题。最后,介绍了国外研究者关于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思想,提出社会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核心的智能技术革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全方位、彻底性、颠覆性的影响,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阶的智慧社会迈进。政府作为社会运行中的中枢大脑,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核心和基础,智慧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智慧政府内涵概念、特征要素和演进逻辑,探索在智能时代下,以技术赋能和用户驱动为特征的虚实四维空间结构将如何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结合政府创新实践过程中所取得成效和经验,提出了四端联动三位一体物联网模式、管理学云计算模式和以"用户+算法"为核心人工智能治理模式,以期为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与变革提供相关理论研究和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基础上产生的后现代地理学,以信息空间、网络空间和虚拟空间为特征,解构现代地理空间,重构人文地理空间,陈述了社会-空间辩证法,扩展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推动其由物质世界、现实世界、描述世界、物理空间和实体空间进入信息世界、虚拟世界、数字化世界,赛博空间和概念空间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和政治经济制度更加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空间意识和意识空间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往信息传播媒体的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媒体实际上是把宇宙自然物理空间意识和人类心理时空以虚拟存在的方式再现、生产并无限扩展。网络虚拟空间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空间意识,其中包括文学的空间意识;网络虚拟空间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能动创造性,也广泛地激发了人们的文学创造欲。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人类以积极的实践进入自由王国辽阔空间的科学理念,它蕴涵的"又好又快"地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内容彰显了社会时空的价值,是人类节约时间、坚持实践的未来和积极创造人类争取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一直以"改变世界"作为他哲学、社会学的追求。应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突显、加剧的强烈呼唤,马克思提出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改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不相适应。但马克思强调这种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的实践能力。而在社会内部蕴含的矛盾将推动社会发生变革,这种变革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但可以协调社会关系,在一定的时间里表现出矛盾的同一性。人类的实践性活动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于是在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就已经内在的包含了社会改革的理论思考。本文在深入考察马克思社会改革的理论思考基础之上指出对我国继续深入改革开放和应对当代全球变化的积极启示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时间是自由的定在,唯有自由时间的存在,真正的自由才有可能。马克思对时间的理解也是奠基在时间与自由的关联上,这种关联的纽结就是自由时间。马克思对自由时间的理解超越了他的前辈们,他是第一个给自由时间做出科学界定的人。并且,马克思以对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分析为基础,充分论证了人类自由的发展内在一致于人类自由时间的存在状况,人类的自由依靠对自由时间的充分占有。在消费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消费的异化,消费的异化其实也是自由时间的异化。马克思的自由时间观是我们应对消费主义异化现象的"一剂良药",这种自由时间观依然有着它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2022年起,以ChatGPT和GPT-4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人工智能进入了“大模型”时代。作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的创造物,也引发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数据隐私泄露与算法偏见、责任主体冲击与道德地位的模糊等伦理问题,会威胁到人类的幸福生活。以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问题为起点、以挖掘其产生的原因为依据,提出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体制和机制、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和培育正确的主体意识等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马尔萨斯理论的影响下,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不承认自然的极限、经济决定论、技术决定论和生产主义,并将历史唯物主义和生态学对立起来,他们的这种观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超越近代主体形而上学而创立生态思维方式,形成了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生态自然观,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资本的全球化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衰竭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的中断,提出只有破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关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合理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其深度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纠正能力,提高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交往。ChatGPT在实现科学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存在敏感数据泄露的风险。ChatGPT在保护个人主体数据、企业主体数据和国家主体数据方面需要法律予以规范。因此,如何应对ChatGPT带来的数据安全,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通过分析ChatGPT运作阶段和数据主体应用现状可能存在的数据风险,以我国数据规制法律框架为基础,借鉴域外人工智能立法模式,探究ChatGPT的数据风险法治化应对策略,以此合理构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风险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数据是主客观之间的产物,是主体对客体的表征。由于人的复杂性和物的多样性,数据并不能完全表征客观世界,导致主客二分产生裂痕,并引起人的异化。而现代技术的数据化趋势,技术的科学化使得现代技术呈现出愈来愈强的信息特征,即信息对物能的“建构”特征。大数据技术推动海量数据的产生、生产以及再生产,引发数据结构和数据分析技术的革命,促使数据从“表征”走向“实践”。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数据在虚拟与现实双重维度上具备实践能力,弥合了数据表征中主客体之间的裂痕,使物的数据化与数据的物化相统一。人类开始从“物的依赖性”中解放,步入“全面自由发展”的信息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是开放的、动态的,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和提升,形成与时代息息相通的新的时空理念。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其理论溯源与实践检验无不与时代紧密相关,并在时空发展的历史中获得时空理论内核的支撑。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理论的精神实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时空观,也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泛和深远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20.
经济困难公民刑事法律援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社会扶危助困与公平正义。数字化赋能是对大数据、移动智能和电子政务机遇的把握,既有技术和信息优势,也存在信息壁垒、专业化等劣势,还面临网络安全风险的挑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公民刑事法律援助中的机制和质量问题,应联系实际采用数字化赋能路径。数字化赋能的实现路径以专项人工智能项目和政法信息互通平台为基础,通过完善程序机制,明确质量标准,达到机制高效顺畅、管理便民惠民;同时注重法治建设,增强合法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