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陆仁权一个复杂的事物,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认识它。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性质,同样可从不同角度揭示:从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说,改革是“一种革命”①;从政治方向说,改革不是否定和抛弃我们已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  相似文献   

2.
浅谈经济改革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理论探讨,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说明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前途,以提高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动员更多的人们自觉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去,将是很有意义的。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应的,但在某些方面、环节和因素上还存在着矛盾。这种基本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变动性,是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1 .要完成国有企业改革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第一 ,改革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 ,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改革就是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只有大力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把国有企业改造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才能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 ,才有希望根本改变新疆经济落后的状况 ,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第二 ,改革就是在现存体制内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安徽凤阳县的农民搞家庭联产承包 ,浙江南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江苏南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在对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4.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统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必然会产生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需要不断地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协调发展,使社会主义社会逐步由不  相似文献   

5.
改革是指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变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和步骤。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实现这一改革的关键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它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在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创立社会主义新的实现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更加走向时代等方面,发挥着多层面的杠杆作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生产资料与劳动人民的真正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着全方位的动力作用。在跨世纪伟大征途上,要切实发挥改革的历史作用,必须坚持改革的全面性原则,坚持以经济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改革与以政治民主化为方向的政治改革相互协调,整体推进。这是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改革所深蕴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二大破旧创新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并产生了和正在继续不断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一 改革,就是破旧创新。改革的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一切不适应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曰之旧,一切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日之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这个矛盾是对抗性的,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它存在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行调节来解决不适应的部分。凡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旧东西,我们都要破除;凡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新东西,我们都要创建。这就是要改革。  相似文献   

8.
全面准确地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周嘉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提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着两大挑战: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尽快地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我国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正在进一步地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改革已成为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正为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所指出:“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当前时期,由于长期形成的僵化体制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更成为迫切的历史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科学论断,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一、改革是为了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 改革是历史的动力。凡是前进的社会,无不依赖于改革;只不过有大改与小改,自觉地改与不自觉地改之分罢了。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革的社会。只是,社会主义改革与其他任何一种阶级社会的改革,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群众性,即是社会主义改革独有的品质,是社会主义改革先进于其他社会改革的最显著标志。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最深刻的原因和最强大的动力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任何社会的变革,最终都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需要改革,自然也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出来的客观要求。在社会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劳动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因而劳动群众对社会的各种要求,是社会变革的最深刻的原因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了,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大好形势,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改革。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说,改革就是革命,它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潮流,不改革没有出路。新疆农村改革,经过八年多的实践和努力,和全国一样,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广大农村牧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原来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已经被突破,新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显现出来,经济开始活了,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高了,生产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今后的问题,是如何使改革进一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12.
论事业单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是我国四大法人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中央确定的政事分开、社会化的改革方向涉及事业单位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事业单位改革的行动纲领。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是所有事业单位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则在系统改革方面体现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方向、目的和分类改革的原则。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其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总之,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3.
<正> 如何深化我国的改革,已经为举世所瞩目.而当前怎样把握和处理好经济的发展与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我们一方面希望改革加快步伐,另一方面又要求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而在两种体制交替并存的情况下,两种体制的矛盾和磨擦问题很多.改革的深化将引起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更为深刻的调整,这种利益调整的阻力很大,搞不好将波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特别注重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改革波折所带来的起伏.改革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只有发展社会经济,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深化;另一方面,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离不开一个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解放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有内容和形式之分,内容的优越性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体制才能表现出来.生产力不断解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体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在社会主体的全面发展中体现出来.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石,也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和-系列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从两方面制约并规范着我国劳动制度的改革:(1)市场经济要求社会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来配置劳动力资源;(2)有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其他管理都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制度的基本规范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是商品生产发展到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一、改革与坚持马克思主义1、关于改革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必须明确一个十分重要的出发点: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条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任何一种进步思潮的出现,它总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趋向,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要求.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也不例外.为什么它产生于西方一些最发达的资本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以后,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包括企业制度以及市场制度和作为它们核心的产权制度的建设.一、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的深层次改革1、传统的资产产权与经济的市场化运行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再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在长期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与部署,并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主旨都在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夺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题和关键是既要坚持公有制又要改革公有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另一面,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必须对旧体制束缚的公有制经济进行改革.这是一项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最深刻最全面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20.
逄锦聚 《江淮论坛》2009,(5):5-10,F0002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后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其消极后果,根本途径是改革和发展。改革和发展是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世界潮流。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改革发展道路,是“中国模式”的核心部分。中国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制度、一种模式都不会是真理的终结;一个善于学习别国经验的国家一定是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国家,一个自我封闭或者只会照抄照搬别国做法的国家很难摆脱落后被动的局面。中国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影响,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根本措施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