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宋朱熹在福建建阳考亭所创立的闽学,超出福建范围于十四世后成为东方文化的主要表征,它又于近代传入西方,是世界性的学说,是当前国际学者探讨东方文化的主要课题。朝鲜退溪学、日本朱子学、西方朱子学等都是朱子学在国外的分支,都和闽学有渊源关系。本文试图论述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热门”退溪学与闽学源流关系,以引起学者对闽学在国外传播和影响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一般把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福建朱子学派称为闽学。朱熹之后,它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宗思想,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近代又传入西方,成为世界性的学说。学者们颇为忽视的问题是:当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思想超出福建范围具有全国以至世界意义后,它的故乡福建还有否闽学?如果有,朱熹之后的闽学是怎样发展的?它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旨在起例,以引起学者们对闽学的注意。一、闽学是宋元明清时代闽中之理学  相似文献   

3.
闽学作为两宋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思想流派,是在文化整合基础上之原始儒学复兴的产物和体现,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洛学南传并与福建历史人文环境相适应、以福建学者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全面超越前人的学说体系.在研究和探讨洛学向闽学的传承与演变问题上,在辨析和梳理闽学思想的理论特点及其学术地位上,有必要深入考察这一学说体系之思想渊源与学术理想,把握主要代表人物彼此之间的内在思想关联,从而更好地呈现其思想的内聚力,清晰地展现洛学在福建发展为闽学过程中的理论演变和闽学深厚的精神积淀.  相似文献   

4.
朱熹是中国近古文化巨子,闽学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一个重要学派.在今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朱熹和闽学,批判地继承闽学这份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对于团结海峡两岸炎黄子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对于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福建开放和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建既是闽学的发源地,又是受闽学影响最深的地区之一,为了推动闽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刊决定从本期起开辟"闽学研究"专栏,为学术界研究朱熹和闽学提供一个理论园地.我们热诚希望海内外闽学研究者踊跃来稿,并提意见或建议,支持我们把这个栏目办好.  相似文献   

5.
王立新 《文史哲》2002,(5):63-69
闽学与湖湘学都是二程洛学在南宋的流衍与发展。两个理学流派从各自初创时起 ,便有着极其密切而友好的学术关系 ,他们互相切磋 ,彼此诱发 ,推动各自的发展 ,也促进了南宋理学的繁荣。但到了朱子时代 ,两个学派关系之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讲友变成了论敌。尤其在张南轩过世以后 ,闽学以老大的姿态凌驾于湖湘学之上 ,遏制了湖湘学派的发展并相当程度地造成了中国学术发展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宋明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它形成于北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自成一家。元朝,朱学北传,遂居于统治地位。明初,成祖敕撰《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都主朱学。但朱学在此鼎盛之际,却开始分化。曹端,薛瑄使朱学向唯物主义发展,到明中期、经罗钦顺、王廷相,至明.清之际,王夫之把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推向了高峰;又吴与弼、陈献章.湛若水向心学发展,开王守仁心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7.
诗人郑善夫(继之)所生活的时代,正是福建文坛沉寂的时期。南宋以来福建地区(主要指沿海四平原和闽北与赣、浙交通走廊两侧盆地)蓬勃发展的城市文化形态,如元末明初以林鸿为首的“闽中十子”诗派,崇尚盛唐诗歌所开创的反拨理学、自由表现丰润情感的风气,在以道德立国的明初统治者一系列强化伦理政治的严酷手段面前,几乎被扼灭殆尽,并逐步被代之以“平正典雅”的宫廷审美风致,从而直接导致了台阁体在永乐至天顺(1403—1464)六十余年间的一统天下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福建与内地隔绝,使这一曾经孕育了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的地区,容易在自身复合的文化性格中形成内在的尖锐冲突,因而比之其他沿海地区,其新的文化因素的复苏和发展就更多了一层困境。当时莆田的孔端仪,著《考亭渊源录》力排王学;建阳的杨道昭,晋江的理学家们对白沙之学、阳明之学的排斥、抵制,都有力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正> 在元代延祐年间,朱学虽然列为科场程式,开始成为官学,但是,陆学并没有因此衰竭。它恰恰相反,在元代这一时期,一方面仍有一些株守陆学的徒裔;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陆学的思想,甚至陆学的主要思想,却为不少的朱学人物所兼取,使陆学籍朱学得以薪传。当然,从陆学本身来说,它也兼取朱学的“笃实”工夫。这就是元代出现的所谓朱陆之间的“兼综”、“和会”。这是理学发展到元代的一段复杂情况。本文试图对其中的曲折原委作一些论述,以说明在南宋以后理学变化的趋向,以及这一趋向的实质是什么?它与后来明代王学的出现又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们都承认,我国宋代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是一脉相承的。然而,洛学发源于北宋之中原,闽学则产生于我国之东南,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地域相距不可说是很近。从活动时间上说,朱熹晚二程有百年,程颐去世(1107),朱熹还未出生,他们之间所谓的一脉相承,必须有中间过渡的桥梁,起这桥梁作用的就是后人往往不甚重视的杨时、罗从彦和李侗。研究杨时、罗从彦和李侗,有助于我们较好地掌握从北宋到南宋理学发展的实质以及深刻理解从洛学到闽学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探讨杨时、罗从彦和李侗哲学思想特色及其历史作用,同时也要全面分析和评价洛学和闽学,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成说。  相似文献   

10.
南宋乾道、淳熙年间(1165—1189)是理学传播的黄金时期,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胡宏、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学派,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学派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相对宽松的学术与思想环境是其获得重大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非主流派的学术与政治地位使理学得以从学理层面最大限度地完善了儒家学说的理论体系,为最后获得主流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朱熹刻书事迹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熹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学说。他所开创的学派被称为闽学,又称考事学派。由于朱熹长期生活在闽北,在此讲学和著书立说,晚年定居在建阳考亭,因此,以朱高为代表的考亭学派对南宋建阳刻书业的发展无疑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朱熹刻书,其目的有三。一是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播其学术思想,以及整理前辈理学家如周、张、二程等人的著作,便于继承和发扬光大。二是解决其所办书院生员的教学用书。三是弥补其律禄之不足,维持生计。辅广到武夷山求学于朱熹。友人送其诗说:“闻说平生辅汉卿,武夷山下吸残羹。”’…  相似文献   

12.
清人全祖望说:“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题真西山集》)闽学作为宋代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儒学复兴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儒释道长期斗争,相互融合的必然结果。因而,阐明闽学的佛学思想渊源,弄清闽学是如何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扬弃佛学思想,使其为儒所用,这就成为我们研究闽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佛教源于印度,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其自身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效用,也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发展十分迅速。它在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朱雪芳 《船山学刊》2007,(2):116-118
“道南一脉”是宋明理学由北宋到南宋的重要传承学系,亦是二程“洛学”至朱熹“闽学”之间的重要中介学脉,在中国理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本文拟就其主要代表人物:杨时、罗从彦、李侗等生平、活动及理论,探究二人的理学思想和“道南一脉”的“内圣”之学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缪小云 《兰州学刊》2008,(2):188-191
福建建阳是明代小说刊刻的中心之一,嘉靖、万历年间刊刻小说数量居全国之冠,文章将这些建阳书坊刊刻的小说称之为“建阳本小说”,介绍了建阳本小说的概况,20世纪以前对建阳本小说的评价,20世纪以后出版学和小说学两大学科中建阳本小说相关的研究指出建阳本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出版史上,朱熹及其门人开创了学派刻书的先河。作为当世大儒,朱子躬亲领导刻书出版,对于福建建阳、漳州,以及江西南康等地乃至整个南宋的出版业,无疑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朱子门人活跃于闽、浙、赣、粤、湘、鄂、川各地刻书,形成了群体从事出版的规模效应。以熔铸新儒学为目标,体现了重新诠释与整理儒家典籍的专业性与系统性,是朱子学派刻书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南宋乾道、淳熙年间(1165—1189),理学金华学派、湖湘学派、闽学与心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吕祖谦、张栻、朱熹与陆九渊的主要学术创见及其活动都是在乾淳之际完成或开始的。相对宽松的学术与思想环境是乾道、淳熙之时理学获得重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具备着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流派双重本质的理学在经历“元祐党禁”与“绍兴学禁”后的一次再生。作为一种非主流的儒家学派,理学得以从学术思想层面发挥和阐扬儒家义理而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客观上为最后获得主流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1962,(4)
山东大学历史系华山先生,在《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1962年第一期,发表了《从陆象山到王阳明》的论文。华山先生指出南宋思想界朱陆井峙,朱倡理学,陆倡心学。其后朱学日盛,陆学转微。至明代中叶,王阳明接陆学之余绪,发扬而光大之,称为“王学”。从此陆王并称,与程朱派理学成为我国近古唯心主义思想的两大派别。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福建闽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于10月21日至25日在福州和武夷山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南朝鲜、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朱熹学说的丰富内涵、朱熹思想的历史地位、朱熹思想的世界影响和当今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朱熹集宋代理学的大成,但朱学的历史命运却颇多曲折,朱熹生前从作为“帝王师”的一代大儒,晚年却成为“伪学”的魁首;死后又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提升为官方哲学。他一方面对孔孟儒学的哲理化作出重大贡献,为儒学发展建立新的里程碑;同时维护封建纲常的思想为统治者所利用,后来从戴震到五四运动,都把朱学作为批判的对象。陈献章不满明初朱学的垄断地位,他提倡贵疑、自得的学风成为阳明学的先导,但他仍然奉朱熹为“吾道之宗主”,维护封建纲常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20.
对闽学,中国古代学者多作注经研究;近代以来,虽有一些学者以科学态度研究朱熹及其学派,但从总体上看,是不够深入的。近一二十年,研究朱熹的学者又渐渐多了起来,出了一些有份量的著作,但仍缺少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闽学源流的专著。最近,由刘树勋主编,黄保万、陈遵沂、黎昕参加撰稿的《闽学源流》一书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这部学术专著,对闽学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朱熹思想体系,考亭学派的活动状况与特点,朱子学在后世的影响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许多观点令人瞩目。在研究方法上,作者提出要处理好三大关系。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