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丹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6)
通过作家叙事技巧的运用,作为时间文本的小说会产生空间感.传统小说的空间感是通过环境描写和空间场景的转换产生的,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小说叙事的形式空间化,运用时空交叉和时空倒置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时间顺序,展露了追求空间化效果的小说叙事艺术发展之趁势. 相似文献
2.
王本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6):155-157
共鸣在歌唱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从共鸣的定义、共鸣的作用和如何获得良好的歌唱共鸣三个方面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歌唱共鸣。不同唱法的主要特征是由于强调、运用不同腔体的共鸣而体现出来的。共鸣中心的移动随着不同的高音的走向来进行调节,也可以说是随着音高的提升而不断向上方移动,概括地说就是由喉咽腔移向口咽腔,由口咽腔移向鼻咽腔。 相似文献
3.
刘波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3)
共鸣在歌唱中按腔体位置可分为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共鸣与音高、音量、音色的关系密切,各声区中正确运用共鸣,可使音色更加优美. 相似文献
4.
刘海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4):75-76
正确的发音和美好的歌唱是建筑在依赖于共鸣、最大限度地运用共鸣之上的,这是任何歌唱训练方法的基本规律,也是任何优秀歌手的嗓音应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境的空间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林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51-154
中国古代山水诗意境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水诗是由意象的不同空间组合而产生意境的,所以意境在山水诗中表现为空间感。空间感是通过诗歌意象间的节奏、数量的组合以及动词的运用实现的。同时空间感根据不同的形成方式分为突破型和层次型。空间感产生于中国特有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歌唱者要想使自己的歌唱寿命持久,并保持声音圆润通畅,音质优美嘹亮,就必须掌握良好的气息控制运用规则。有了正确的气息从容保持状态,就可以打开共鸣腔,拥有所需要的共鸣,嗓子用起来才会舒服。气浅了,喉头就会上去,共鸣腔体变小,嗓子也就挤住了。总之,气息、共鸣、嗓子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严格训练,真正达到气息的从容保持状态,才能唱出好的声音,并使之持久。 相似文献
7.
歌唱训练是通过老师不断引导使学生身体各部分歌唱肌能得到协调,以提高其音乐表达能力的细致缓慢的过程.在歌唱训练中,学生对老师教学术语理解的准确度决定着每一次歌唱训练的效果.因此师生及时地进行沟通,彼此之间教学相长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自己歌唱笔记的梳理,拟从气息、共鸣、语言三个方面对歌唱训练中的感觉认知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9.
赵景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2,(2):118-123
歌唱的呼吸问题 ,实际就是在歌唱时 ,如何吸气和运气的问题。一个歌唱者的呼吸习惯和呼吸方法越好 ,歌唱的方法就越显得美妙精巧 ,在表达人物情感时就越能得心应手 ,随情而发 ,情至声随 相似文献
10.
施隽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4(5):105-107
共鸣是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认识歌唱的复合共鸣着手,分别阐述了口腔共鸣、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并以此凸现出口腔共鸣(可调节共鸣)在歌唱中的关键性作用,以及正确使用混合共鸣来实现完美的歌唱。 相似文献
11.
宋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206-210
音乐剧是一种风格轻快,擅长表现轻松幽默的主题,歌、舞、剧三体成分并用;娱乐性很强的音乐表演艺术门类。一部经典音乐剧的成功往往与其中歌曲是否广为流传息息相关。音乐剧类歌曲如《老人河》《雪绒花》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朗朗上口的经典。21世纪的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正在飞速提高,在各类文化活动、艺术交流过程中音乐剧歌曲越来越多被大家所采用。怎样演唱音乐剧歌曲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探讨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金芙蓉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3-55
科学的呼吸方法是美声歌唱的基础和出发点。这里从呼吸对歌唱的意义、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美声歌唱前的呼吸训练、美声歌唱中的呼吸运用等四个方面着手 ,结合实践经验 ,探讨声乐训练中呼吸技能的培养 ,以帮助演唱者正确理解歌唱呼吸方法以及在歌唱中掌握对呼吸的控制 ,为学好美声歌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胡碧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55-59
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碧莲的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书写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华裔移民文化认同的变迁。以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三个最重要的空间维度,即空间的呈现、空间实践、呈现性空间,对照文本呈现的文化空间、家园空间、身体空间的生产,将空间生产理论“挪用”于文本的解读实践,探究《典型的美国佬》文本中女性人物海伦的女性空间意识。海伦在文化空间、生活空间和社会空间中的追寻和探索,是她在后现代时空下重塑自我的有益尝试,也是对跨地域文化价值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15.
音乐作品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因此,音乐演奏应当体现出一定社会背景中人们的审美需要.音乐演奏中的艺术个性不是脱离作品的孤立存在,它是演奏者个人审美特点及技术特点的高度艺术加工,它必须忠实于作品的艺术真实性.演奏者在塑造艺术个性时,要明确艺术个性的基本含义,在把握不同作品的特征的同时注意个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杜秀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1,(2):88-89
东西方文化中的空间观念差异很大。西方文化的领地观念,支配着人们诸多行为。西方人对交流距离较为敏感,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则与这不同。 相似文献
17.
徐静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2):112-118
在音乐演奏过程中,应做到主客统一把握审美标准,对审美"离向"和"离轨"的倾向进行修正;使音音运动沿着相对平衡方向和关系正常进行;使审美音响从"无序"表达走到"有序"自由抒发的运行规律上来。在审美标准的指导下,应兼顾审美标准的相对独立性、可变性、文化差异性,使演奏主体个性与原作品共性协调、适度把握,兼顾听众审美标准,在理论与实践中明确适度控制审美标准对于音乐演奏立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音乐时间知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1)音乐中时间模式的知觉 ,主要对节奏等时间模式的形成机制和编码方式进行探讨 ;( 2 )音乐中时间模式的操作 (即计时 ) ,主要讨论音乐中普遍存在的计时偏差的含义及其理论解释 ;( 3)音乐时间模式中知觉和操作的联结 ,即知觉和操作的交互影响 ;( 4)内隐知识和内隐学习在音乐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展望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可以认为 ,对内隐的无意识成分在音乐时间知觉中作用的进一步探讨为该领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顾耿中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4):146-150
歌曲是以音乐艺术 (曲调 )的表现手法与文学艺术 (诗歌 )的表现手法相互配合 ,来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任务的。因此在歌曲创作过程中 ,作曲家首先要吃透歌词 ,明确歌词所表现的主题内容 ,深入研究歌词的结构特点 ,挖掘歌词的音乐内涵、韵律和节奏特色 ,从而选择合适的音乐主题 ,创作优美而感人的与词意相吻合的旋律 ,塑造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0.
张馨洁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3):71-73
音色是音乐构成的四大要素之一。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乐器如合成器音源、采样器能为作曲家提供成千上万种取之不尽的音色。在配器中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音色,还是基于传统各类乐队配器模式,是电脑音乐工作者在理论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