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城市,所以,人们一谈起敦煌,就会联想到敦煌在东西交通史上的问题;敦煌是汉族王朝西界边陲一个重镇的问题;以及从莫高窑的千佛洞来看,它又象征着一个佛教的城市。本文也以上述三点为中心,来研究和阐述一下元代的敦煌。一、连接东西的通道(一)敦煌的地理位置敦煌所在地的河西走廊地区,经过唐末五代,落到了吐蕃族的手中(781—848年)。以后,又归属于归义军张议潮及其后裔和曹氏归义军的统治,到十一世纪,河西走廊各城镇又成为西夏的领土。在此漫长的时间里,敦煌脱离了中原历代王朝的  相似文献   

2.
(四)回鹘人且说,吐蕃的统治到九世纪中叶开始动摇了。在敦煌,汉人土豪张氏作为唐的归义军节度使而出现,实际上建立了独立的政权,自五代时起由曹氏替代了他,一直存在到十一世纪中叶被西夏所征服。这个所谓的归义军时代正当北亚游牧的回鹘政权崩溃(840年左右)后,回鹘族向中亚及河西流入,继中亚的回鹘化即突厥化,中亚与中原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重新形成的时期。敦煌的政权也以这种商业利益为中心,与各种民族保持着更加密切的关系。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时期敦煌周围各民族的动向吧。  相似文献   

3.
二、边境之地的沙州上一节述说了东西交通路线上敦煌的位置。下面研究一下敦煌城市在元朝的防御地位。三年余的西征,凯旋回归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第二年又发动了进攻西夏的战争。这也是成吉思汗一生中最后的一次军事行动。但是,成吉思汗对西夏的进攻,并非从此时开始,在大可汗即位的前一年(1205年),就已正式对西夏开战了。此次战争前后历时五年,虽然进攻了西夏并取得优势,但结果,却未能彻底消灭西夏。在认为“西夏兵力尚强,不敢猛攻”的情况下,蒙古接受了西夏皇帝的请和。第二次征伐西夏,实际上是在成吉思汗西征中开始的。据《元史(卷一一九)·孛鲁传》  相似文献   

4.
西夏与敦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十一世纪初,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崛起一个以党项羌人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地跨令甘肃、宁夏两省的大部分,陕西、内蒙、青海三省区的各一部分,版图相当大.存在的时间也很长,仅正式立国就长达190年(1038—1227年).这个政权就是“大夏”王国,俗称西夏.当时,举世闻名的丝路要冲——沙州和瓜州(今敦煌县和安西县)——古敦煌郡,以及莫高窟、榆林窟等)佛教胜地就在西夏的版图之内.那么,西夏是什么时候占领敦煌的?西夏对敦煌的建置、政策是怎样的?经济、文化的建设成就又是如何?……这不仅是研究西夏史的必要课题,也是研究敦煌史的重要课题.但是,对于这些课题,或者众说纷纭;或者尚未很好研究,这主要是材料太少的缘故.最近,借筹办日本邀请的《敦煌·西夏文物展览》的机会,我将手头积累的资料加以比较、研究;也看了一些新材料,有些心得,现提出来,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敦煌石窟西夏洞窟壁画中的藏传佛教图像是受11—13世纪新译密续经典影响下的题材,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上与敦煌本地传统壁画有明显的区别。此类壁画图像在洞窟中往往是汉藏共存、显密共融,集中体现出西夏佛教"圆融"的特点,无疑是理解西夏佛教的重要内容。借助西夏藏传佛教的大背景和黑水城藏传文献,判断敦煌西夏藏传佛教洞窟及其图像的"官方佛教"系统属性,或许对我们理解敦煌西夏洞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宗祥先生是我国最早介绍、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学者之一,也是《白狼歌》研究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翻译的《格萨尔王传》被认为是最早研究格萨尔的参考资料之一,他提出“白狼语~南语一西夏语一普米语等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解,被认为是对南语研究的一大突破。陈宗祥先生尤其将70年来对民族学乌牛白羊两系的探索,贯穿到他对东汉《白狼歌》部落史、古蜀史的考证和敦煌古藏文《南语写卷》的翻译研究上,独树一帜。学界鲜为人知的是,20世纪40至50年代,陈先生收集和翻译的海门道夫的中印边界东段调查报告,最早向国内介绍了喜马拉雅山麓南侧坡九万平方公里地区的情况。我们有幸对陈宗祥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陈先生首次对自己的人生、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做了回顾和总结,是授权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访谈文章。  相似文献   

7.
您听说过临高语、莫语、柔若语、格曼语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吗 ?这是我国又新发现的四十多种少数民族语。1 95 6年 ,我国对全国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普查时共发现了六十多种少数民族语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民族语言工作者深入边疆、山区、海岛 ,陆续发现了一批鲜为人知的语言。到目前为止 ,我国陆续发现的语言已经有一百二十多种。专家认为 ,这些“新发现语言”虽然使用人口不多 ,集中在山区、边疆、海岛等偏僻地区 ,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 ,但它们对于解开历史谜团、发展我国的语言学、繁荣民族文化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目前一些小语…  相似文献   

8.
时间副词在语言交流中是一种层见迭出的现象,研究它对避免交流和翻译过程中产生歧义具有重要意义。汉语和维吾尔语分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类型,二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然而语言的差异性给很多目的语学习者带来了许多挫折与挑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汉维语时间副词的定义、类别、语法特征及其在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希望本文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将汉维语时间副词更加准确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为学习目的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在我国西北建立的一个地方王朝。党项羌原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西羌游牧部落的一支,从唐初开始,党项羌为逃避吐蕃王朝的进逼,在唐朝同意下逐步内迁,最后定居于夏州、银州一带。经过几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北宋初年以银、夏(今陕北榆林、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一带的党项平夏部建立起西夏王朝。和众多的西羌部落一样,党项羌与藏族在血缘、语言、宗教、文化习俗上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西夏的党项羌是西羌部落中在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的过程中未被统一进去的一部分,也是唐宋时期青藏高原的藏族和藏文化发展到最北面的一支。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承载人类文明与传播社会文化的方式之一,其产生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息息相关。语言的日益多样化促进了社会成员、组织群体间的交流,同时社会的日新月异也极大地丰富了语言。混合型微信潮语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话语,呈现出鲜明的语言特色与时代印记。文章运用结合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从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角度分析了语域变量对混合型微信潮语这一语言现象的影响,旨在研究语域三变量如何在混合型微信潮语中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更好的网络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夏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了,已发表、出版了一些论文和专著,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引用西夏文原始资料来研究西夏史的人并不多。这是什么原因?一是研究西夏文原始资料的人很少,以前限于条件,译文难免有出入,不敢轻易引用。二是西夏文资料往往零星出现,孤证难立。三是被沙俄大佐柯兹洛夫掘去的大批西夏文资料,至今未能全部公诸于世,致使学术界不能充分使用。为了发挥西夏文原始资料的作用,使它更好地为研究西夏史服务,笔者仅就自己接触到的西夏文资料,择要归纳,重新翻译考订,用以说明西夏文资料对研究西夏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梦溪 《中国藏学》2020,(1):161-169
西夏地区所流行的藏传佛教显教注疏以往较少为学者所重视,却是活跃于西夏地区的藏传佛教僧人学习、修行所必需的文本。此类文本主要以藏文原本和西夏文译本两种形式流传,文章所涉文献即是藏族高僧在西夏所造,又译为西夏文的《金刚经》注释书。该文献在遵循藏传佛教阐释习惯的同时,亦含摄了西夏王朝建立以前即流行于敦煌地区的汉传佛教学说,体现出当地僧人博收广纳的学习方式以及该地区多元交融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吐蕃族源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31年英国人屋尔芬顿(s.N.WOlfenden)发表了《西夏文西藏译音说》,误把甲戎(嘉戎)语当作弭药语(西夏语);1882年英国人巴卜尔(E.C.Baber)在其《中国西南部旅行及考察》一书中,对雅垄江流域的弭药语作了一些考察,他把藏语安多方言当作弭药语;法国教授石泰安(R.A.Stein)长期研究西藏(唐称吐蕃)和西夏(党项拓拔氏建  相似文献   

14.
周季文,男,汉族,湖南湘潭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1980年任副教授,1991年退休。至今仍坚持着藏学研究工作。他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期间共带领45个班次,学生806人,其中研究生131人;先后带领3个班级,共55人前往藏区实习;科研方面:著有许多语言和翻译教材以及很多研究著作。其中包括:《藏语安多口语》《藏文拼音教材(拉萨音)》《藏语拉萨口语》《汉藏翻译教材》等教材;著有《藏译汉音的〈波罗蜜多心经〉校注》《论拉萨音归纳问题》《藏文翻译史略谈》等研究著作;先后还前往西藏、玉树、甘南等地开展了多次科研调查。目前正致力于敦煌文本的研究,已出版《敦煌吐蕃汉藏对音字汇》。  相似文献   

15.
英国王富文 《民族学刊》2013,4(5):74-75,118-126
中国的苗族被分为三到四个族群,他们所讲的语言相互不通,而且在当前来看他们在文化上几乎没有共同之处。这些族群中的一支自称为“蒙”(Hmong)。在过去200年里,“蒙”苗从广西和云南不断移入越南和缅甸,然后进入老挝和泰国,并在那里的山地建起了小村寨。整个过程里他们与来自云南的回族和汉族保持着贸易关系。本文作者于1981至1982年在泰国北部做田野考察时,老人们仍然会讲汉语云南方言,而现在的他们已经忘记了汉语,只会讲他们自己的“蒙”语以及他们当前居住国的主要语言,如泰语、老挝语或者越南语。  相似文献   

16.
五代、宋初灵州与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州自中唐以后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商都,降至五代,一系列表示繁荣的特征亦被保留下来。本文所提及的重点,首先是灵州通往内地和西域方面的路线。这是当时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灵州贸易的内容,除去正史之外,敦煌文书也提供了大量资讯。西夏的崛起对于西北陆路贸易有着强烈的影响。正确地评判西夏在这场商贸活动中的作用,显然是本文的另一职责。因此,通盘性地检讨西夏国的商业行为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京族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人口为1.88万,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江平镇,其余散布于防城县城、钦州、东兴等地。京族过去称“越族”,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的祖先约在16世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漂流到广西北部湾的三个小岛的。京族人和以后陆续迁到岛上的汉族、壮族一起开发和建设,使其繁荣起来。由于京族主要分布在这里,这三个小岛又被称为“京族三岛”,现隶属广西防城港市。京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京语,属系未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文,也使用汉语粤方言。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  相似文献   

18.
战国、秦汉之际 ,月氏和乌孙活动的“敦煌、祁连间”即指今河西走廊敦煌至酒泉、张掖一带 ,分布于河西走廊东西部的沙井文化和骟马文化就是月氏和乌孙活动的遗存。不久 ,月氏打败乌孙而独占了河西走廊。约在汉文帝时 ,由于匈奴的崛起 ,月氏又被迫退出河西。此后 ,一直到汉武帝元狩二年以前 ,河西始终处于匈奴控制下。  相似文献   

19.
西夏与吐蕃、回鹘在经济文化上具有较深的关系。吐蕃藏传佛教被西夏各届广泛接受,传播至河西地区。西夏历法源于吐蕃,藏语作为重要的宗教语言也深受重视,很多西夏人通晓藏语。回鹘文字是西夏文之外的第二文字。西夏佛教深受回鹘佛教影响,大量回鹘佛经被翻译成西夏文,回鹘僧人在西夏地位极高。吐蕃与西夏间的贸易主要是西夏以茶叶交换吐蕃的牲畜。西夏盛产的青白盐也是与吐蕃贸易的重要商品。西夏占据河西,向回鹘商人征收重税,同时还把回鹘的各种奢侈品转卖至周边政权。  相似文献   

20.
乌德盖人在我国古籍中称之为“恰喀拉”,乌德盖一词源于乌德盖人的自称“兀狄哈”。据1989年统计,乌德盖人有1902人,分属于20多个氏族,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联邦的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和滨海边区。乌德盖人的语言直至20世纪初,乌德盖人有语言而无文字。在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政府为其制定了以拉丁字母为基干的拼音文字,在1936~1937年间又将这拼音文字改为以斯拉夫字母为基干。俄联邦学者高尔穆申在《乌德盖语》一书中指出,根据语音特征,通古斯一满语族分为两大支:北支为埃文基语、埃文语、索伦语、涅吉达尔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