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学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事语、辞文及话本三种语言形态。事语之文为典册之文,具有鲜明的集体叙事性;修辞之文属典雅之文,具有长于述情的特点;说唱之词为俚俗之文,以娱乐听众为上。由史家纪事之语、文士修辞之文发展到平民说唱之词,中国文学三个基本谱系逐渐形成,中国文学由此经历了典文学、雅文学、俗文学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基于以往的文学语用研究,揭示文学语篇的深层语用功能,即认知图式更新。受到元语用意识的驱动,作家通过构建独特的语言、语篇结构及世界图式以更新读者的认知图式,并对其今后的阅读产生长久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运用图式理论和意象图式探讨矿冶文学的代表作《r古巷道》在语篇理解上的功用,旨在为中国本土的文学作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为研究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运用文学语篇构思因式和意象因式来分析小说,可以探索作者生成语篇的认知过程,了解小说情节的整合组接方式,分析读者理解语篇的认知过程,帮助读者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和对作品蕴含的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预制语块是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单位,其特有的公式性与范例性保证了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地道性、得体性.语块教学法是基于语块研究和范例学习方法提出的一种二语习得方法.在词汇习得中采用语块教学法,可以有效扩充学生预制语块的总量,培养他们对预制语块的敏感性,提高其熟练运用语块的能力.语块教学法对二语学习者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和效率、发展中介语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晋语>为<国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尚书>一样,<晋语>以记言为主,同时叙述历史、传记人物.在史传文学中,其语言独具特色:含蓄而流畅,生动而严谨,优美而准确,灵活而工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技巧.<晋语>运用语言的艺术成就,为后世史传文学的语言提供借鉴,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公示语在当今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遍布大街小巷,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十分紧密。本文探讨的是公示语的文学性。公示语是一种日常用语,但它也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公示语在传承文化过程中,赋予了语言符号广泛的审关意义,因此公示语的文学性是其重要特性之一。公示语在运用文学性语言时应做到正确和恰当.不能影响和破坏公示语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这里通过对英美文学中委婉语的阐释,认为委婉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具有不可取代的修辞作用,指出委婉语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得体,表述优美,而且可以创造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使人产生美的联想,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把丰富的文学理论引入本科生的英美文学课堂是教学改革上的一次有语专业课堂,教师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激发学生自觉地探寻自我,和探索健康的两性关系模式有着重要作用.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及运用方面谈论,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列-以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为例,阐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课堂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公示语在当今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遍布大街小巷,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十分紧密。本文探讨的是公示语的文学性。公示语是一种日常用语,但它也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公示语在传承文化过程中,赋予了语言符号广泛的审关意义,因此公示语的文学性是其重要特性之一。公示语在运用文学性语言时应做到正确和恰当.不能影响和破坏公示语传达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传播媒介对文学的消解直接导致了文学诗性空间的萎缩.这主要源于现代传媒从启蒙到操纵转换时所拥有的文化权力,具体表现为对读者、作家、语符化文本的全方位渗透与侵蚀,并用"新说法体系"和"霸权话语"建构了独享风流的"传媒文本".但作为"边缘存在"的文学的式微并非一定会导致文学的消亡,相反可能是一个重构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语篇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语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在语篇的教学中应正确的使用正向策略和反向策略,从而更好的理解篇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圆周句以其独特之处,受到作家及文学评论家的普遍欢迎.传统研究大都是从句法角度来审视和分析其表层结构和作用.阐述其意义、构成的同时,在与松散句的对比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视角和语境来分析它在语篇中的深层机制和功能:文体上的突出效果和语篇修辞效果.以此唤起广大语言和文学研究者对圆周句语篇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任何话语都蕴含着一定的态度或立场,同时总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自然文学语篇也不例外。自然文学语篇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通过独特的文学形式,展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同时历史语境有助于更好、更深入地解读文学文本。文章运用评价理论对自然文学经典之作《沙乡年鉴》中代表性语篇《土地伦理》的态度意义进行分析,并从历史语境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发现,《土地伦理》蕴含丰富的态度资源,其中以鉴赏类最多、判断类次之,情感类最少,既有铭刻式也有引发式的表征。通过这些态度资源,作者利奥波德表达了其对土地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美国当时资源保护主义政策的批判以及呼吁人们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通过历史语境解读,我们发现利奥波德的成长和工作生活经历、美国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资源保护政策以及科学理论等,是利奥波德在其自然文学语篇中通过科学、客观、详实的论述,凸显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生态思想的重要原因。文章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挖掘《沙乡年鉴》的文学性、思想性及历史意义,验证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的解释力,以及历史语境对文学作品解读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把评价理论放在文化语境中考量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信息重组的一种重要手段,标记主位有两大基本功能,即信息传递功能和语篇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表现在传递已知信息、送达新信息、强势对比信息、突出焦点信息等方面.语篇功能表现在设置语篇背景、衔接与连贯、承上启下等方面.恰当地运用标记主位,可增强话语及语篇的感染力、和谐性.  相似文献   

15.
意图性指语篇生产者运用语篇表达和完成他们意图的所有方式,是语言学和翻译研究所关注的论题.在翻译语境理论框架下,对功能语旨和描写的观察可以推知语篇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连贯是语篇的本质属性,语篇没有连贯与否的区分,只有连贯强弱之分,即语篇只存在连贯的等级性问题.并从语篇外部分析了共有知识和语域的选择以及语篇内部衔接手段的运用都是制约语篇连贯等级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英语委婉语、暗指及低调陈述三种修辞格都运用了间接、温和的语言形式来追求语义的模糊、淡化,它们还有某种语义上的交叉(overlapping);但三者又有各自特定的内涵和应用范围,有不同的修辞效果.本文意就委婉语与暗指、委婉语与低调陈述及其修辞效果之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世界华语文学的概念,将东干文学定位为世界华语文学的一个分支,勾画了东干文学的演变历程,把民间文学与俄罗斯文学视为东干书面文学发展的两大动因,并从拼音文字、语言、文化等不同层面揭示了东干文学独特的研究价值.由于中国文化是东干文化的母体,因此中国学者具有别国学者无法取代的研究优势,中国研究者能破译东干语中的某些文化密码,在对东干语言、文化、文学的看法上,中国学者提出了与其他国家学者不同的观点,预见了世界东干学研究中中国学派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指称转喻在文学语篇中的诗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指称转喻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和运用,但目前指称转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称转喻在句子中的指称功能和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很少关注到指称转喻在文学语篇中的诗学功能.指称转喻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或修辞手段,而且还是文本建构者思考事物、认识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读者理解和阐释文学语篇的一种思维方式.除了具有指称功能外,指称转喻还具有重要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20.
汉英委婉语赖以生存的心理基础是忌讳和礼貌 ,汉英委婉语在词语、句式等的运用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汉英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从中发现汉英语的不同差异 ,对分析汉英文学作品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