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指出:台湾问题的主要症结仍在于美国强权,两岸的社情民意越来越直接影响台海局势走向,台海局势的走向归根结底是两岸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目前两岸在经济上正在形成互补共存的关系,连宋大陆行之后,台湾社会和观念的变化加快,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关系,决定观念,台独是最愚蠢的、必然碰壁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深刻介入 ,使美国因素成为中国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在台湾问题上 ,美国积极推行其“战略模糊”的双轨政策 ,旨在使海峡两岸都摸不透美国的底牌 ,以防止台海地区爆发军事冲突 ,损害美国的国家战略利益与民主价值观念。然而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却存在着致命的脆弱性。本文从美国与台湾地区的关系、美国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关系、以及台海局势发展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关系等方面 ,分析了美国台海政策自身蕴涵着的难以逾越的两难后果 ,证明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相似文献   

3.
美国与台湾接触的150年当中,在每一次台湾历史命运面临转折的时候,都有美国影子的存在。1979年以后,台北与美国政府虽没有外交关系,但台湾在经济上和军事采购上仍相当依赖美国。最近,台湾内部在讨论台海战争的可能性时,首先想到也许会介入的国家也只有美国。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两岸关系也趋于缓和。台湾与大陆从互不往来的军事对峙变成有来有往的政治对抗,双方在经济相互依赖方面则有增无减。从里根政府、布什政府到目前的克林顿政府,虽都一再宣称乐于见到两岸气氛缓和,朝向和平解决问题方向前进,但又说美国不会介入两岸政治事务,也不会充当调解人。然而,由于美国对台湾的影响甚巨,而且在北京一美国政府一台北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是处于一个“平衡者”的地位,故而若称美国没有干预或不愿充当调解人,似与历史事实不符。台湾的未来与大陆息息相关,美国作为三角关系中的平衡者,实应超越其自身国家利益之立场,以建构两岸长远和平之蓝图作考量,在两岸之间扮演积极的调解人角色,才是世界秩序维护者之所应为。  相似文献   

4.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中美关系经过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但是在美国国会内部却始终存在着一部分对美国台海政策高度关注的国会议员,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帮”和“台湾帮”议员群体。这部分亲台议员尽管数量不多,却对美国台海政策的制定和中美台三边关系的顺利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在本文中,笔者以国会“中国帮”议员推动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阻挠行政部门承认新中国、“台湾帮”议员支持和促成李登辉访美等事件为例,探讨了国会亲台议员对美国对台决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然而在过去半个世纪中 ,中美两国在保持台海地区的稳定、一个中国、两岸交流与对话、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等问题上达成了有限却十分重要的共识。这些共识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有利于台海地区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日本介入台海事务的例证为切入点,分析近年来,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所呈现出的上升态势,从而揭示了日本介入台海事务所具有的渐进性、渗透性,公开性、直接性的特点.并且提出为了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日本政府应调试、改变其在台湾问题上的理念与政策.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中美建交已40多年,台湾问题仍然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受两国贸易战升级、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以及台湾当局主动与美相勾连等因素影响,特朗普政府大肆操弄“台湾牌”,美介入台海动作明显加大,影响非常恶劣,使中美关系降到1979年以来的最低点。拜登政府上台后,舆论多数认为,虽然美国对台政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美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态度和方式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调整。  相似文献   

8.
周益锋 《江右论坛》2007,8(8):57-58
最近几个月,陈水扁当局"台独"动作频频,先是授意一批所谓的"邦交国"在联合国叫嚷台湾"入联",失败后又接着要在2008年"大选"时进行"入联公投",而此波未平,又开始提出"正常国家决议文",台海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但纵观两岸各方面的情况,未来台海局势走向,一定是"和"而非战这主要由四个原因所决定.  相似文献   

9.
近期,日本在涉台问题上对美亦步亦趋,动作频频.4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菅义伟在华盛顿会谈后发表《新时代全球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简称《美日联合声明》).时隔半个世纪,美日再度"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和平解决两岸问题".这也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美日首次在首脑联合声明中公开表达对台海局势的"关...  相似文献   

10.
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后,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肆意挑动两岸敌意对抗,使两岸关系持续紧张.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台独"势力人为干扰阻挠,两岸人员往来大为减少;加之域外势力介入、挑动,台海形势更为复杂严峻.面对复杂严峻的台海形势,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  相似文献   

11.
陈华  高艳兰 《创新》2012,6(1):58-63,127
美欧发达国家政府的债务危机问题已越来越严重,逐渐引起了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面对此次危机,美欧各国都相继采取了各种财政、货币政策措施加以应对,由于各国国情各异,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通过分析美欧国家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列举美欧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主权债务危机给中国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在美国访问期间所作的《美国气候变化和国际安全的调查问卷》数据报告,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来分析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安全和间接安全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远不限于它本身带来的生态威胁,由其所产生的国际冲突、资源争夺和国际干预也对美国外交提出了新的挑战。问卷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在中长期(至2025年前后)将会逐渐成为影响美国国家安全比较重要的因素,美国国内对于气候安全的共识将会逐渐加深。美国对气候安全政治化和国际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深入,这会给未来美国参与全球气候谈判注入新的动力。世界各国应对美国的气候外交有所关切,并在合作中进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地理特征上的典型海洋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是日本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对台政策的主要内在动力与依据.新世纪日本的海洋安全战略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显著变化,为实现最大限度拓展海洋安全空间的战略目标,遏制主要战略对手中国走向海洋,日本的对台战略表现为阻挠两岸以任何方式统一,同时力图控制台湾.反映在对台政策上就是积极谋求武力介入台海问题、加强日台安全关系、强化对台经济控制和社会文化渗透.对此,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做好应对.  相似文献   

14.
美国核政策调整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华 《太平洋学报》2011,19(4):91-98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是美国防止核扩散,限制对手核力量以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是美国维系其主导的世界核秩序的重要干预变量;而核不扩散机制的内在运行逻辑,也使得美国核政策成为决定该机制发展方向的最主要变量。因此,奥巴马政府核政策的调整,势必对核不扩散机制的维持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国是现行核不扩散机制的重要参与方,美国核政策的调整必将通过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这一干预变量给中国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谢清果 《阅江学刊》2011,3(1):131-135
"海峡两岸传媒共同市场研究"问题意识的提出是基于"一国两制"构想基础上的两岸传媒业交流合作的历史与现实。两岸日益丰富的经贸往来催生两岸传媒业的交流与合作向纵深推进,学者因应这种变化,关注议题由"两岸新闻共同市场"提升为"两岸传媒共同市场",力图通过两岸传媒共同市场研究,以为两岸传媒业在遵循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下良性互动发展提供学理指导。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plores Taiwan's welfare development from its specific politico-economic situation. Although education and public health are well developed in Taiwan and social insurance is expanding to cover more and more Taiwanese people, the govenmental welfare effort is still too low to meet the welfare needs of the public. This is especially so given our discovery that military servicemen and related groups receive over 70% of the welfare expenditur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hile the disadvantaged receive only around 3%. Furthermore, political crises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 growth in social expenditure, implying that the purpose of state welfare is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Taiwanese state rather than to protect the well-being of Taiwanese people. Political isolation forces the Kuomintang (KMT) to secure Taiwan's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via economic growth.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 welfare cannot be allowed t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is highest priority. The limited resources, therefore, are allocated to economic goals as well as to the KMT–state apparatus in order to keep the KMT in power. However,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aiwanese politics since the 1980s has forced the KMT to consolidate its legitimacy from the peopl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welfare is one measure for this purpose. Whether or not Taiwan becomes a Western-style welfare state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state welfare in the near future, it furnishes a useful example with which to examine existing welfare theories.  相似文献   

17.
美国自喻为海洋国家,控制海洋不仅是保护其地缘政治和商业利益的需要,也是其称霸世界的手段。美国正倾全力转向大国竞争,美军从冷战后控制沿海区域和由沿海向陆地投送影响力转向既控制沿海,又主导大洋。从地缘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考察,不论是美国的“印太战略”“海洋控制”,还是“太平洋威慑计划”和“分布式杀伤链”战法,都表明美国把与中国战略竞争的方向放在海上,特别是西太平洋。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帝国主义侵略大多来自海上。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2015年中国国防白皮书强调,海洋关系到中国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经略好海洋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计。从时空上看,美国回归海洋控制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正形成剧烈对冲。近年来,两国在东海、台海和南海的对峙背后是传统海洋大国与新崛起海洋国家在构建海上力量平衡的必然结果。在大国战略竞争的环境下,这场围绕海洋权益的博弈将决定未来两国关系走向与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两岸新闻交流的深入开展是落实“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对台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新闻交流政策,体现了当局对台湾人民的“尊重、信赖、依靠”,也彰显了台湾人民在两岸新闻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更为两岸新闻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历史与现实表明,两岸媒体能够在促进两岸人民间的理解与沟通,消除误解与隔阂,增进诚意与善意,不断凝聚共识,夯实互信基础,以期为两岸最终实现统一发挥良好的舆论环境作用。当前,两岸已实现在经贸、文化、体育、学术、政治等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同时,两岸媒体的报道也从过去的特殊化“宣传”逐渐发展到以“新闻专业”为原则的常态化交往。这正是两岸人民交往与新闻交流实现互动的显现。  相似文献   

19.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amilies with children during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became worse. The factors affecting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can be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s of public transfers and tax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governme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ownturn.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s rights, new policies must be created in response to new social risks and future financial cri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