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由于老人的法律意识提高,由于私有财产(主要是房产)增加等原因,老人立遗嘱的情况越来越多。遗嘱是处理遗产的主要方式,及时订立完善、合法的遗嘱可以很好地保护老人们的财产处分权,避免产生遗产纠纷,有利于家庭的安定。但在生活中,不少老人由于缺乏遗嘱法律常识,对遗嘱有些误解,导致所立遗嘱无效或部分无效,给子女留下了后患,产生了不利于家庭和睦的后果。笔者从事法律工作,对遗嘱法律实务比较熟悉,粗略总结了老人立遗嘱时的八项注意,希望能对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安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8,(24):33-33
也许有人会问:有两套或两套以上房子的人,养老是没有问题的,只有一套房子的怎么办?其实,有一套房子也一样能够以房养老。为此,笔者还提供了有别于“倒按揭”的五种以房养老方案。方案一:可以采取“卖房”办法筹措补充养老金,但不是卖给外人,而是把房子卖给自己的子女。也就是说,老人可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子女。老人每月可从子女那儿得到一笔退休金补助,而子女也可以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父母的房子,这将更加增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王月冰 《老友》2012,(7):40-40
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儿女的优秀和孝顺也许是自己一生最大的荣耀和最值得称道的。老年人坐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往往是各自的子女。如果子女优秀,老人就会满面春风,津津乐道,比自己年轻时事业有成还更引以为豪。  相似文献   

4.
胜秋  王子豪 《老友》2012,(8):54-55
“前夫前妻”“后夫后妻”“先房子女”“后房子女”……再婚老人的家庭、财产关系比较复杂。一些再婚老人出于对财产的考虑、对双方子女的考量,乃至对晚年及后事的考量,就经济方面实行了“AA制”。钱财问题事先有个约定,能避免纠纷,有利于婚姻的稳定、婚后生活的和谐。但也有人认为,再婚老人在钱财问题上划清界限,等于在夫妻之间挖一鸿沟,会使夫妻之间产生隔阂,让日子“越过越冷”,最终导致情感湮灭、家庭破裂。  相似文献   

5.
姓名权是自然人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姓名的权利。由于行为能力的限制,未成年子女的姓名决定权和变更权让渡给其监护人行使。但由于监护人意志的冲突,实务中经常发生各式各样的子女姓名纠纷,而现行法对这一问题的涉及则明显不足。为此,针对未成年子女姓名权的特殊性、实务中常见的子女姓名纠纷、现行法对该问题的规定等方面试作探讨,以引出处理此类纠纷的法律原则,并尝试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6.
谭士桢 《百姓生活》2013,(12):24-24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老年人名下的房产也因此成了某些子女们眼中的“唐僧肉”。有些老年人,因为缺乏产权保护意识,或者屈服于亲情,往往将自己的“窝”拱手相让,结果后悔莫及。  相似文献   

7.
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基于Tobit模型探讨了子女性别对家庭房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多抚育一个男孩,家庭持有房产套数将显著增加,且家庭房产价值额及持有房产面积同步显著增加。基于家庭男孩比例指标展开的回归结果亦一致、稳健。子女性别对家庭房产配置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有18~34岁适婚成年子女的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动因分析表明,相较于子女教育,男孩越多或男孩比例越高的家庭以子女结婚为目的新购住房的比例显著增大。应警惕由子女性别差异引致的房产增持降低家庭资产多样性,进而引发家庭短期抗风险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高龄老人照护主体的视角分别探讨了自我照护、配偶照护、子女照护和保姆照护的特点和问题,从给照护主体"减负"与"增能"2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以改善高龄老人照护状况。分析认为:子女同配偶在照护老人上的冲突、子女照护老人同工作和抚养下一代之间的冲突以及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冲突给子女照护带来了多重压力;保姆的非专业性、流动性及其与老人生活世界的巨大差异使其与高龄老人的需求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9.
《社区》2013,(13):21-21
江苏省南通市83岁的毛阿婆育有七个子女,因老人早年将房产赠予了三儿子,当她年老需要赡养时,其他六个子女提出要重新分配家产,否则不履行瞻养义务。  相似文献   

10.
最近.山东省某海滨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桩奇特的遗产继承纠纷案,原被告是亲兄妹,他们的手中都持有一份已故母亲将房产全都赠与自己继承的遗嘱,究竟谁是谁非,一时闹得不可开交。那么.这位母亲临终前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自己的房产,这中间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处理离婚纠纷,不仅涉及到夫妻之间的离婚问题,而且还必然涉及到离婚时如有其子女,夫妻应该怎样抚养、如何抚养等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势必会造成对儿童合法权益的侵害,容易导致抚养子女的义务人置于法律监督之外,最终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申我国婚姻法律对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的有关规定,强化夫妻对其子女抚养教育的法律意识,采取强有力的法律措施,保障子女抚养教育权利得以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正是基于此宗旨,对有关子女抚育权的…  相似文献   

12.
杨学友 《老友》2013,(5):52-53
案情:2012年初冬,67岁的刘老太因病住进医院,被医院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经过半个月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生活自理能力大不如前,因刘老太的病还属于前期,出院后需要有人护理。老人出院的当日,与其一起生活的大儿子佟某以老人已经在自己家生活10多年为由拒绝接老人回家。而其他3个子女又以父母当初将房产等财产都分给了佟某为由拒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与假日     
近与家人相聚,谈及邻居老人的节假日接待儿孙的忙碌,令人生出许多感慨。是的,已经离开父母成家立业的子女,双休日便携自己的儿女去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本是人之常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老人自然也会感到高兴。但是,如果子女只是动口不动手,甚至要求过高,这样天长日久,日渐衰老和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恐怕就会从高兴转为忧愁,一提到双休日和过节的到来就会紧皱眉头,甚至离家出走去“躲”这节假日了。所以,还给老人们一个安静的节假日,看来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子女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了。当然,如果这节假日给老人送去的…  相似文献   

14.
贵州苗族地区留守老人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正成为日益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贵州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老人越来越多。贵州省的苗族人口更高达43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8.1%,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苗族留守老人与其他老年群体相比,他们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本文主要论述苗族地区留守老人的生活、健康状况、思想观念以及面临的困境,渗透社会工作理念,提出社会工作介入途径。  相似文献   

15.
假日情缘     
每到国庆长假,总有两种情缘:出去亲近大自然,还是把电话拿起来,说:“妈,我要回家?”——旅途和家道,对于生活在异地的中年人来说,是两份都该偿还的账单;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朝思暮想的一种假日情缘。大部分作子女的,总认为给老人们点钱,或买点衣食用品,就算对老人孝敬。说实话这只是我们自己的满足——满足于比那些每到双休日就到父母家“吃公家”,自己不努力、不争气、不愿吃苦,倒像是父母欠下他一辈子似的张口要这要那的子女要好一些。其实但凡经济上能过得去的老人,并不希望花子女的钱:买些花哨时髦的东西,他们心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归纳司法实务中涉及房产登记行为的纠纷种类,分析房产登记行为本身性质,借鉴域内外对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交叉问题处理的主要方式与原则,解决所涉案件的民事和行政问题。提出"除少数起诉登记不作为、登记行政赔偿等类型案件外,其余绝大多数涉及当事人之间私权利的案件均可通过民事诉讼予以解决"的观点,并就此解决方式的必要性、现实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粗浅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湖北和陕西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检验了子女数量与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回应"多子多福"的现实性,同时探讨了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子"比"无子"更"多福",但"多子"不一定"多福"。有子女的农村老人,无论是儿女双全,还是只有儿子或者只有女儿,都比没有子女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但是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对于有子女的农村老人,子女总数、儿子数量、女儿数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均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更大程度上受到代际支持的影响,子女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以及生活照料均可提高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来看,并非子女越多农村老人越幸福,子女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才是影响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有一首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爱,不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上都是不可或缺,人应该爱自己、爱妻儿老小、爱亲戚朋友,但是还要注意独居老人一族,勿忘多给他们一点爱,“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独居老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的老人老伴去世,没有子女,成了独居老人;有的老人子女分到新房,搬走单过,自己独守空房,成了独居老人;有的儿、媳很少上门看望,老人只好独自生活,等等。在独居老人中,高龄的多,女性多,精神生活匮乏的多。因此,独居老人很需要得到子女、家庭和社会的关爱。“独居老人渴望  相似文献   

19.
张功椿 《老友》2013,(11):58-58
没有子女天天相伴。老年人的生活是寂寞的。而宠物的陪伴.可以帮老人们降低焦虑,振奋精神。在美国.经常能见到老人与宠物如影随形,一些社团还会给老人和宠物“搭桥”.让小动物陪伴和“护理”老人。  相似文献   

20.
郑凤鸣 《社区》2008,(1):26-26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石路街道是个老城区,老年人有12002人,占人口总数的23.23%。由于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老人的饮食起居和精神需求,老人们的晚年生活面临无人照顾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