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经》作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民本思想,其中糅合了儒、墨、道等学派的民本观念。具体表现为:广开言路的朴素民主观念;君、臣、民三相须;平均主义的物质分配原则;重德轻刑;客观对待民众饮食及男女之事,提高妇女地位;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六个方面。而对《太平经》一类道教经典现代价值的抉发,不仅可赋予道教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太平经》的民本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的民生问题,真正贯彻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执政伦理观念等均有着一定的伦理价值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太平经》是我国道教初期的重要经典,对我国的思想、文化、历史和语言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记录汉代道教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汉语面貌,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以明代《正统道藏》中的《太平经》为考察对象,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搜寻所有韵文,从体式、押韵两方面对《太平经》中的韵文及用韵进行分析,探讨《太平经》的韵文体例及用韵特征。  相似文献   

3.
试论《太平经》所蕴含的妇女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道教思想的哲学基础,在立足阴阳之道阐述其神学宗教教理的同时,涉及了颇为丰富的妇女思想内容。《太平经》所蕴含的妇女思想主要包括:提倡男女同处相合,和谐平等,肯定妇女的重要社会作用,反对虐杀妇女,反对“贞女”观念,主张男女两性相悦养育子女等等。《太平经》有关妇女思想的阐述不仅对道教自身的发展影响甚大,而且对研究当今社会妇女问题,仍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其中包含许多口语成分,是研究东汉时期语言的珍贵语料。近年来,有关《太平经》的注本、译本不断出现,但各注本对于《太平经》某些语词的解释仍存在一些分歧。选取该经“观古”、“过觉”、“赤子”、“儿”、“颇”、“克志”、“愉愉”、“开心”、“仓皇”、“大神”等词语,利用传统训诂学手段,针对现有注本关于这些语词的不同注释予以分析辨正,可正前人之误读。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太平经》,包含有许多口语成分。近年来,有关《太平经》的注本、译本不断出现,但对于某些句读以及语词的理解各注本仍存在一些分歧。利用传统训诂学手段,选取"衒卖""调戏""些子""以久久""洽究"等十条,针对现有注本关于这些语词的不同句读及释义予以分析辨正,可正前人之误读,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失。  相似文献   

6.
<太平经>作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民本思想,其中糅合了儒、墨、道等学派的民本观念.具体表现为:广开言路的朴素民主观念;君、臣、民三相须;平均主义的物质分配原则;重德轻刑;客观对待民众饮食及男女之事,提高妇女地位;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六个方面.而对<太平经>一类道教经典现代价值的抉发,不仅可赋予道教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太平经>的民本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的民生问题,真正贯彻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执政伦理观念等均有着一定的伦理价值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太平经》是道教最早的经典,它的内容庞杂,涉及天地、阴阳、五行、鬼神等,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同时,有些思想还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和压迫的精神,其中的道教思想对发动、组织农民起义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气学说滥觞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太平经》是道教的第一部典籍。通过对两部著作的思想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论述了《太平经》中蕴涵的运气学说思想,辨析了二者的渊源关系。首次对"王气"和"君火"两个概念进行了考辩,并依此提出了"七篇大论"的著述时间应该在《太平经》之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 ,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想体系的集大成 ,体现了上层人士、上层知识分子的神仙道教理想及其美学思想 ,具有江南文化色彩。两相比较 ,《抱朴子》的神仙道教美学思想 ,既是古代道家美学理想的宗教化 ,又是古代神仙理想和魏晋美学理想的结合 ;同时 ,它既是早期道教包括《太平经》在内的美学思想的主流化发展和理论提升 ,又是早期道教美学意识、美学思想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太平经》宗教化的尝试首先是对道家天道观的继承与改造。它吸收了阴阳五行观念和当时盛行的儒学神学化的思想,将道家的道本论、生成论转向元气生成论,由守道走向守一,由天人感应进至天人一体,试图通过道术合一实现人合于道,从而初步构建了道教的理论基础。此外,《太平经》理论中的矛盾之处暴露出了其思想来源的多端,是当时各种社会思潮激荡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化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形成了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社会组织组织结构,而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传统社会的家族伦理观的影响。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中就有很多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道教的发展过程,在道教的组织形态,传教方式上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2.
成书于东汉中晚期的《太平经》所提出的"起土"吉凶观念及"魂神还养"的丧葬风水理论,是汉代社会风水信仰急剧膨胀的反映,它也标志着丧葬风水术理论形态基本形成。《太平经》中风水文献表明,道教对风水术的吸收与改造是在宗教体系之内进行的,并不是对民众信仰的无限制迎合,而是加以引导和转化,从而纳入其信仰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3.
道教是源自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其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道教在注重个人修炼与解脱的同时,也具有特色鲜明的尚农、重衣传统。《太平经》是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尚农思想,如合理利用土地、积极保护土地、善用畜力、勤勉劳作、勤俭节约等,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的论著中,有不少史家将《太平经》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联系起来,论者着跟于经文有某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语句,以及张角也曾拥有《太平经》的记载,认为它是“我国历史上农民阶级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理论作品”。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兹就此略陈管见。一、黄巾起义的口号与《太平经》无关《后汉书》载东汉朝廷因宫崇所上的《太平经》妖妄不经,遂由皇家图书馆收藏起来,不许流传民间。但以后黄巾军领袖“张角颇有其书”,论者据此把黄巾起义口号与《太平  相似文献   

15.
从《太平经》看三字连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连文是汉语发展史中特殊的词汇现象 ,以东汉道教典籍《太平经》为依据 ,从数量、结构、词性、语素、词序、成因六个方面考察三字连文的一些基本特点 ,探讨其兴衰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因文本艰深晦涩,现有注本及相关论著在一些特殊语词的理解上仍有不明之处,这对于道教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乐欲”“欲乐”“忽忘”“摇手”“簿”“前后会”“小差”“空穿”“十百”等语词,利用传统训诂学手段加以解释,对现有注本在句读及释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辨正,可正前人之误读,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17.
《太平经》的"夷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最早的经典之一,其"夷狄"思想代表了道教早期的民族思想,具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后来的道教在此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教从天人感应的视角出发,以宇宙命理对应人间秩序,提出"道"的概念,作为其最高哲学范畴,此概念被视为宇宙与人间万物的终极根源。道教的阴阳观把事物分成阴阳两性,并通过二者的相互转化、和合,最终达到"天人合一"、"道通为一"的境界。与道教相近的是,犹太教的造人神话提出了把男女两性作为相辅相成的两种属性,从不同侧面建构出耶和华的完整形象,体现了阴阳结合的两性观。为早期道教经典著作之一的《太平经》也揭示了两性之间的联系,而《旧约》作为早期犹太人的经典著作,反映了犹太民族"两性观"和"婚姻观"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对两个作品文本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对阴阳结合的两性观和婚姻观与神、人之婚约试作初步阐发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汉代太平道经典《太平经》,上承黄老、董子之学,广纳谶纬与民间信仰,下启黄巾起义,曾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汉代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努力,对《太平经》的兴国广嗣术产生了影响。《太平经》从哲学、神学、社会学等多角度阐述的兴国广嗣论,内容之丰富可谓空前。此外,《太平经》大概还宣扬了合阴阳法。  相似文献   

20.
《太平经》语词补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典籍<太平经>保存了东汉时期大量的口语词,在语言研究上极富价值.本文考释了其中的七条语词,为时贤的研究作些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