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迷惘的一代”文学体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和欧内司特·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主义和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微关系。菲茨杰拉德小说中包蕴着深刻的叔本华哲学思想,而海明威小说则呈现出明显的尼采哲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紫鹃,在大观园众多丫环女奴中,地位比不上袭人、平儿和鸯鸳,但其悲剧形象却有着深刻的美学意义。她之悲剧,是《红楼梦》描写“死亡”的动人篇章。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指出:“作家对死亡的处理不仅作了观察,而且绘声绘色。这说明小说家对此很感兴趣。”鲁迅也说:“‘死’是世界上最出众的拳师,死亡是现社会最动人的悲剧”(《凯绥·柯勒惠支版画集序目》)。曹雪芹是描写“死亡”的高能作家,他对死亡的处理主要是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写其心死,“万念俱灭”,脱离红尘,诸如贾宝玉、紫鹃者是也。一是写其灵与肉俱毁,离开人世,“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诸如林黛玉、晴雯者是也。作者通过对死亡的处理,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由此以振撼人的心灵。紫鹃就是在伴随着林黛玉的死亡而走上“死亡”的一位可歌可泣的姑娘。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是一位悲剧作家,他一生创作颇丰。在美国众多戏剧作家中,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迄今还只有他一人,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和最重要的悲剧作家。美国戏剧真正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从奥尼尔开始的。许多批评家将奥尼尔说成是个悲观主义者。的确,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总的倾向是悲观的。他的作品多数是反映本世纪初西方出现的那种对理想的幻灭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悲观感。他对人生的看法是灰格调的,其悲观主义又带有宿命论的色彩。古代希腊悲剧诗人表现人同命运的搏斗,奥尼尔的戏剧则表现人同生…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死亡意识·作家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和超越的客观存在,它具有最大的真实性。它是当代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纠缠着海明威。从一开始评论家就注意到海明威小说的死亡主题。美国评论家H.B.Bates认为“实际上海明威只有一个主题——死亡”。某些批评家甚至把海明威称为“制造死亡的工程师”。在我看来海明威创作大量涉及死亡主题,并非作家在玩弄死亡游戏,而是对于死亡以及它与生存之间关系的不断思考。作家试图在审美活动中寻求对于死亡的  相似文献   

5.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重要的战争作品之一。它鲜明的反战主题,凄婉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战争的罪恶本质,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发表后一时好评如潮。但对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却一直贬多于褒。像对待海明威其他作品中的绝大多数女性一样,评论界普遍认为,凯瑟琳不过是男主人公亨利的陪衬,是没有个性与独立见解、只知顺从、奉献的无私女性。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有失偏颇,也曲解了海明威塑造这一形象的创作本意。从客观的角度,细致、全面地分析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个遭受战争磨难的成熟女性,她对战争、爱情、婚姻、死亡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评论界中不少人都认为晚年的马克·吐温之所以悲观、绝望,主要是由于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不善理财所致。这一观点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们对马克·吐温这位大作家做更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本文力图寻找出导致晚年马克·吐温宿命意识的思想根源。这一寻觅过程追溯了作家一生的创作轨迹和思想旅程,即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作者认为,马克·吐温后期创作原则的改变是他早期思想观念和特征以及矛盾的双重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他对社会理想破灭的结果,是他一生的苦苦追求,最后化为泡影的结果。这一结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马克·吐温。他绝非仅仅是位幽默大师,更主要的,同时也为大多数人忽视的是:他是位思想极其深刻、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痛苦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享利·詹姆斯是一位素有争议性的作家.首先是他的归属问题,英国文学史将他列为英国小说家,美国文学史却将他列为美国小说家.更突出的分歧是表现在对他的小说创作的基本评价上.有的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反映的生活面“太偏窄”,“根本谈不上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有的批评家甚至说他小说中的人物“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碰不到的人”;还有人指责他的作品文风雕琢造作、情节进展缓慢、辞句冗长繁琐,常使读者“厌烦到不愿拜读的地步”.但他的创作也得到过当时的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屠格涅夫等人的关注和赞赏,更为后世的一些欧美作家、批评家所推崇.不少美国当代评论家都认为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是革新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先驱,是西方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一些英国学者和批评家则认为,他是可以与狄更斯相媲美的“文学大师”;更有人提出:“在英语世界里,我们还能找到谁在小说艺术的成就上能够超过他?”人们对詹姆斯如此关注,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的评价又如此悬殊,可见他并非一位寻常的作家.与同时代其他一些欧美作家相比,詹姆斯确有他种种独特之处.如:他虽出生在美国本土,但他却没有扎根于本国土壤,做一个“马克·吐温式”的地道的美国作家;他素来对欧洲文化传统和欧洲一些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8.
《论语·宪问·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纵观整部《论语》,唯其这句是别人直接评价孔子的话。我的感觉是,门子对当时万人景仰的孔子的言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股话语的反讽,使人感到孔子的悲怆与痛楚。可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是整个儒家的悲剧,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悲剧。“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矛盾的产物。孔子的时代已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宗法制破坏的不可避免性已经是历史的趋势,如果不能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止步,那么人生的悲剧也就难…  相似文献   

9.
<正> 阿瑟·密勒(Arthur Miller,1915——)是当代犹太裔美国剧作家,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呼吁剧作家要写赋有时代特点的悲剧,他自己也创作了一批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鲜明艺术特色的作品,成为当代西方戏剧界里一位遐迩闻名的悲剧作家。从四十年代末期起,阿瑟·密勒接连撰文,闸述自己对悲剧的看法。他的悲剧观点跟传统观念有一些不同之处。首先,密勒主张悲剧要写普通人,要让小人物登上悲剧历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是个善于描写死亡的作家。本文以他不平凡的生平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切入口,通过他生活和创作的两相观照,剖析了他对死亡的理解和认识,认为他的死亡意识中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雨果的为人     
被马克思称之为“路易·菲力浦时代的老知名之士”的维克多·雨果,不仅是一位法国伟大的诗人和作家,而且是一位品德高尚,为人谦和,很能容人的大好人。他在法国有众多的各界朋友。他和当时名噪一时的文学先驱者谢多勃良(chateaubriand)、魏尼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江卫东陈丽芬(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创新理论是由美籍奥地利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欧州文学史上许多伟大作家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爱情悲剧。莎士比亚、哥德、托尔斯泰,……尤其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部杰作成功地以它深刻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批判性,始终保持经久不衰的魅力使人震聋发聩。作品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一方  相似文献   

14.
张昀韬 《云梦学刊》2001,22(3):81-83
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诚挚的,感情强烈的,烙有原始悲剧概念印记的戏剧作品",奥尼尔的悲剧体现在"命运"之美,奥尼尔对现代社会中制约和压抑人的"命运力量"之内涵及古希腊悲剧中"命运力量"之内涵的阐释,是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与"硬汉"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创作风格极富个性化 ,这种个性化集中的体现在他对理想形象的执着的追求上。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是 :“勇气是海明威的主题 ,是使人敢于接受考验的支柱 ,勇气能使人坚强起来 ,去迎接那看起来是难以应付的现实 ,勇气令人敢于喝退大难临头的死神”。海明威笔下的理想形象就是所谓“硬汉” ,一个“生来并不是被打败的 ,你可以消灭他 ,可就是打不败他”① 的英雄。海明威毕生的创作有两大主题 ,一个是勇气 ,一个是死亡。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斗争 ,当死亡临头时向着死亡直冲过去 ,誓与对手同归于尽。在海明威的作品中 ,几乎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巴金不但没有专门构建过悲剧美学体系,而且连象鲁迅那样为世人所公认的悲剧定义似乎也没有.他只是在创作谈中,在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贡献出高觉新、汪文宣等不朽悲剧典型的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耕耘中,以他艺术家诚笃的心灵,彻悟出悲剧的真谛的.巴金对悲剧本质的见解“他们追求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青春,生命,活动,幸福,爱情,不仅为他们自己,而且也为别的人,为他们所知道所深爱的人们.失掉了这一切之后所发出的悲哀,乃是人类共有的悲哀”(《复仇·自序》).“《万尼亚舅舅》的主题倘使是‘白白地毁灭的美’,那就是说,庸俗势力,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人生的美”(《印象·感想·回忆》).巴金上述的这两段话体现了他对悲剧美学的精辟见解.我们结合着他的创作实践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评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海明威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既塑造了被称之“硬汉子”的男性人物,同时又刻画了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这些女性人物,不难发现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如同他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一样,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人物有着复杂的个性特征,经常有着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了海明威悲观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探讨了性爱、家庭、婚姻和宗教等问题。把他的最为人所知的“兔子”四部曲置于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结合作家的创作初衷,指出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包含的丰富社会文化容量使得它堪称研究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断代史”,认同作者宣称的“我的关于普通人的小说有着比历史书更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让·保尔·萨特(J·P·sartre 1905—1980)是法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他宣称自己“最关心人”,把自己的存在主义标榜为“人学”。然而,他所讲的“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根据萨特的一些主要哲学著作中有关“人”的论述,简略归纳一下,可以说他所讲的“人”至少要包含下列十层意思: 第一,世界统一于“人”。  相似文献   

20.
世界点滴     
据旧金山一则消息称,西得里克·霍若克和他的妻子依莱恩及两名成年孩子原身体无恙,却突然在同一时间自然死亡,其时他们相距5000英里! 悲剧发生在去年12月18日,50岁的机修工西得里克与49岁的妻子依莱恩做完礼拜返回旧金山家中后不久便倒地死亡。“我们是一同回他们家的,”依莱恩的妹妹珍妮·依瓦斯莉说:“当时依莱恩在厨房内漫不经心地干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