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宋代律敕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史·刑法志》说“律恒存乎敕之外” ,引起后人对律敕关系的争论。本文通过唐宋之际法律形式演变的考察 ,认为神宗“更目”后 ,敕均为“刑名敕” ,兼唐代之律 ,可以单独据以断罪。不再求助于律文 ,律也就存在于敕之外。法律系统从唐代的律、令、格、式系统逐渐演变成神宗更目后的律、敕、令、格、式系统。《宋刑统》在修改中行之两宋。律敕关系随着编敕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变化 ,神宗更目后 ,敕具有优先适用权 ,律与敕的关系是新法与旧律的关系 ,新法主要补旧律之不足 ,新法周旧律之未备 ,新法对旧律进行修订乃至部分取代  相似文献   

2.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中国艺术史一个断层的重建──周越墨迹研究[台湾]李敖四分之一世纪前,台北故宫博物院继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影印《石渠宝笈》后,重印此书,在《序》中说:故宫所藏书画,乾嘉之际,先后编有详细目录二种,其专载释道之书画者,名《秘殿珠林》;著录一般书画者,名《石渠...  相似文献   

4.
四、五格品诗《诗式》在前面部分总论作诗法后,以四卷多的篇幅,分五格品评汉魏至唐代的诗歌。《诗式》卷一“诗有五格”条曰: 不用事第一,已见评中(谓下文有具体评语)。作用事第二,亦见评中。其有不用事而措意不高者,黜入第二格。直用事第三,其中亦有不用事而格稍下,贬居第三。有事无事第四,比于第三格中稍下,故入第四。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情格俱下,可知也。《诗式》卷五卷首序有曰:“今所撰《诗式》,列为等第,五门(即指五格)互显,风韵铿锵,使偏嗜者归于正气,功浅者企而可及,则天下无遗才矣。”可见他对五格品诗是颇自负的。关于“作用事”和“直用事”的区别,皎然没有说明。“不用事第一格”条评语有曰:“但以格情并高可称上……虽有事非用事者,若论其功,合入上格。”卷二“作用事第二  相似文献   

5.
爱吾庐诗话(续)李耀仙卷二上结体(律体)篇上五律一体,端倪见自梁陈,奠基于咸亨垂拱。初唐四子,虽不废梁陈之藻饰,而气骨渐形,风格稍具,故为津家所宗.子安(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起语整齐,三四不拘对偶,创建中之新格:五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相似文献   

6.
《诗格》二卷的分离,在考据之外,有更深层的理论意义。通过《诗格》卷上与《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及《诗式》的理论倾向之比较;通过《诗格》卷下与《诗式》的意境理论及晚唐五代诗格的理论传承之比较,可以确认《诗格》二卷分离后各自的理论背景及合视之所呈现的唐代诗格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唐律疏议》"律疏"引礼入律,阐发律意,疏解律文律注,使儒家宗法伦理、等级思想融贯唐律之中,最终完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它丰富了律文的内容及法理色彩,建立起了一个律学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代律学达到了最高的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律学的精华;同时,"律疏"又贯通律内不同篇、卷、条、款项,使之更加协调,并恰当调整律、令、格、式等不同法律形式之间的关系。"律疏"的这种律学功能是《唐律疏议》成为一部影响深远的律学巨著的重要因素。理会《唐律疏议》"律疏"的律学意义,实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质与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思想承自稷下道学,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内涵。从类别和归属来看,属于稷下道家式的生态哲学。在以农业为本的古代社会条件下,《吕氏春秋》以贯通先验与经验的入思向度,建构起了集整体论生态世界观与具体生态实践法则于一体的独特生态哲学思想。其整体论生态世界观,可谓之为天地人三才之道视域下天道、性命相贯通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具体言之有三:一为天道尚圜,地道尚方;二为天地阴阳,不言而信;三为贵公去私,养有五道。纲下有目,纲举目张。其具体生态实践法则包括道理与本分、生生与因时、律气与制度三大维度。具体言之有四:一是执道循理,审本定分;二是尊生重生,人物共存;三是贵因顺时,因类合宜;四是以律候气,风化建制。深入挖掘《吕氏春秋》内蕴的博大精深、淹贯精微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先秦时期,在诸侯国中传授专业知识、专门技艺的人被称为“儒”。《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德行”,指《周礼》中的“三德三行”(详后),属于道德行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可见,师与儒都是教师,所不同的是,“师”是负责道德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10.
《唐律疏议》中的“法”出现频次极高、分布极广,绝大多数表达了与“法律”相关的含义。各篇“序疏”中的“法”指称较为广义的“法律”、较为抽象的“法”或特定法典及其篇目;律典条文中的“法”表述形式复杂,但整体特征清晰,皆有明确的规范指向,即指称律、令、格、式以及其他法律渊源中的具体规范。“罪法”“理法”“正法”等较为特殊的表述形式,仍与“法”表意的整体特征及具体用法一致。以“法”指称具体规范是立法或注律的常规模式,此种指称围绕“正刑定罪”展开,是传统法发现、论证具体规范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古代典格记载,春秋时期有“赋诗”的习俗.《左传》所记最多.东汉郑立云:“凡赋诗者,或造篇,或诵古.”(《毛诗正义小雅·常棣》孔颖达疏引《郑志》)这段话对我们理解上古的“赋诗”是有启发意义的.据笔者初步考察,春秋时候所谓的“赋诗”大约有两层意思.一、“赋诗”是指吟诵诗歌例如:《左传》禁公二十七年:“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于西、子产、子大叔、二号石从.赵孟日:‘七子从君以宠吾也,请皆赋,以卒君现,武亦观七子之志.’子展赋《草虫》,赵孟日:‘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伯有赋《绸之贲…  相似文献   

12.
苏轼《赤壁词》的问世,使《念奴娇》词牌骤得金玉身价。人们不但热衷于使用《念奴娇》词牌填词,而且还赠之以种种异名。这一情况,自宋以来,即为词论家们所注意。清人万树于《词律》一书中指出,《念奴娇》词牌分平仄两体,正体以辛弃疾之《野棠花落》为例,别格即例举苏轼之《赤壁词》,又指出其别名有九个:  相似文献   

13.
未雪 《江海纵横》2002,(5):34-34
魏晋时期,“言意关系”受到极大重视,发展为“言意之辩”。随着三玄之学的兴起,庄子的“言不尽意”说甚为流行。《庄子·秋水》篇云:“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一天道》中说:“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者,意也。”庄子认为语言文字只不过是人们领会“意”的一种工具罢了。因此《庄子·外物》篇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相似文献   

14.
大量使用“贼”是《三国演义》(毛评本,下同)的一大特色。“贼”在《三国演义》中有诸多义项:一、表狠毒凶残,罪恶滔天者。其贬义程度最重;二、表不忠不义者。其贬义程度重;三、表阳奉阴违者。其贬义程度较轻;四、表才能低下者。其贬义程度轻;五、表敌对者。其贬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皆成于北宋,然两史于史料择别、编纂体例、书法风格诸方面多异而少同。其相异者,根源有二:同一王朝之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政治任务不同,史家修史之具体目的必不尽相同;私家独撰与官修众著两种修史程式不同,出于不同修史程式之史书,面貌自然相异。其相同者,反映了史学为政治服务这一传统史学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6.
南燕国考     
两周时期有两个燕园,一个是召公之燕,即姬姓之燕,另一个是伯之燕,即姓之燕。在古籍中,召公之燕常称北燕;伯之燕常称燕或南燕。兹钩稽古籍,考察南燕历史。一、伯身世《史记·郑世家》集解引资逵曰:“伯,南燕祖。”考诸《国语·晋语四》:“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膝、箴、任、荀、僖、儇、依是也。”李贻德《春秋贾服注辑述》以为“伯当是受姓者”。据此,南燕祖伯为黄帝之后。二、南双活动地域及事迎南燕破封为们投x。市燕在先令古路中,很早我见于价7经·大雅·韩奕》。《韩奕》口:‘”…  相似文献   

17.
歌唱语言的训练──咬字、吐字和处理语言的方法任风秋歌唱和日常讲话不同,这是人们都很明白的。和诗歌有什么不同呢?《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乎之舞之...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两字的造字本义,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个基础知识。关于这一问题,自来考释“法”字者多,而探究“律”字者少。当前举国重视法制,学习法律之风甚盛,兹不揣谫陋,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对“律”字古义作一新释。(一) 自来释“律”义者,经常引用的训诂,最早的即《尔雅·释诂》:“律,常也,法也”;同上《释言》“律,铨也”,郭注:律“所以铨量轻重”。但是律字为什么会有这些涵义呢?长期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律本指律管,截竹而成,十二个长短不同的律管可以吹出不同音高以定调,因而律字引申也指音律,后来便演化成法律之律。此说缺乏根据,很难令人相信。因为吹律定音说出现颇晚,大约在战国时期。在这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棵人生道旁历尽春秋、 枝繁叶茂的智慧树,锺灵毓秀,满树 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 赏,止息乘荫。只要你不是闭目塞 听,深闭固拒,总会欣然有得──深 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柯 灵 《清文评注读本》说:“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指《祭妹文》)乃鼎足而立。”《祭妹文》之所以受人推崇,在于“情真”二字。袁枚是清代“性灵”诗说的倡导人,他说:“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之所表露者也。”又说:“诗者,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从袁枚的这些诗歌理论可以看出,他是主…  相似文献   

20.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是中唐诗坛的名家。他的诗歌据《钱考功集》(四部丛刊本)所载有十卷,计五百多首,除去其中为其曾孙钱珝的《江行无题一百首》和储光羲、卢纶等人的作品羼入外,也还有四百二十余首之多,《全唐诗》将其辑为四卷,确为不可忽视的数量。对于这些诗歌,历代论者对之毁誉不一,歧异颇大。毁之者如《四库全书总目·钱仲文集提要》:“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