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动还在     
流沙 《社区》2009,(12):64-64
一位老乞丐,走得非常累了。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他想讨碗水喝。有个孩子坐在门口,便进屋去倒水,主人说:“倒杯热水吧。”孩子取了一次性杯子去倒热水。主人看那乞丐一头花白的头发,又说:“大过年的,给他加点茶叶。”孩子于是加了茶叶,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到老乞丐的手中。  相似文献   

2.
偕母亲逛街     
今天是双休日,见天气不错,便去外面租了一辆车,对母亲说:“娘,今天我们带你出去逛逛。”母亲穿戴好,却犹豫了:“唉,我一个老婆子逛啥?还是呆在家里看门吧。”我和妻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硬是把她拥上了车。母亲这辈子真不容易,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人,给我和哥哥成了家,供姐姐读完了大学,并伺候着丧妻多年的叔叔,直到他去世。母亲得知我们要雇保姆看孩子,又执意随我们进了城。她说,“找人看孩子要花钱,我是孩子的奶奶,照看孩子是我份内的事。”母亲来到城里三年有余,从没踏出家门半步,也从不去左邻右舍串门。每日为我们洗衣…  相似文献   

3.
讽刺与幽默     
《今日南国》2010,(11):62-62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去的?”同事:“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老大     
王猛 《可乐》2011,(1):8-9
带他入队 这些年,出现在姚明身边最多、最频繁的,是他的队友。他们中很多人被称为姚明的朋友,但也不全是。 一次姚明做康复训练,我跟着去了。我问他:“这些队友,有多少能算得上朋友?”他想了想说:“老大。”老大是弗朗西斯的代号,是他把姚明带到NBA的。  相似文献   

5.
对待一年级的孩子,经常得换个方式“变一变”。比如,他们写字姿势不对,头埋得很低,你正儿八经跟他讲“要注意写字姿势!注意写字姿势!”他们记不住。有次,我故意夸张地大叫:“呵,本子好好吃啊!”他们吃惊地望着我,我说:“嘴巴快凑到本子上了,想吃本子啊?”他们大笑。以后谁头低了,背弯了,马上有人提醒“不要吃本子”。  相似文献   

6.
开心吧     
《社区》2009,(17):34-35
关掉 西瑞尔去侄子家做客。饭后,侄子给他演奏钢琴。一曲终了,他侄子问:“您觉得怎么样?”西瑞尔答道:“你应该上电视。”他侄子高兴地说:“您认为我弹得很好吗?”“不.”西瑞尔说,“你要是上了电视.我就可以把它关掉了。”  相似文献   

7.
马卫 《社区》2012,(18):41-41
常有朋友抱怨:“我那孩子很不听话,我说东,他说西,一嘴一个‘不’字,真难教!”  相似文献   

8.
我和老伴都离休了。 过去,我在岗位上忙于工作,顾不上家,再加之有十余年和老伴还是两地生活,很少请假回家里。那些年多亏老伴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做饭、缝补衣服、料理一切家务。多年来,锅、碗、瓢、盆、勺,我从来没有摸过,厨房的这一大套我还真弄不明白。 自打离休后,老伴看到我“闲”起来了,就把厨房的事“匀”给我,让我帮着她干。有时,她忙别的事,索性把厨房的事都推给了我。开始,我做的饭可不好吃哩。蒸蒸馍不是碱少了发酸,就是碱多成了“黄梨”。焖米饭不是“夹生”,就是烧糊。炒菜就更不用说了,就以家常烩菜来说,不是没味儿,就是太淡或太咸。饭菜端到桌上,爱挑剔的老伴眉上常常“锁起圪瘩”。  相似文献   

9.
许建志 《人力资本》2008,(10):12-12
前一阵子,一位从事保险的朋友征询我的意见。他已经晋升主任,下面也带了几位销售,因为工作关系他非常的忙,但是无论怎么努力,却发现业绩一直上不去。“遇到瓶颈了。”他说,因为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突破,气馁的感觉侵蚀着他。就我对他的认知,他是认真、努力的年轻人,专业知识没有问题。我想一定是有些方法不对。我花了时间跟他一起把所有的工作时间内容过了一次,了解他时间的利用率。下面是我给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上学以后,辅导孩子做作业也就成了我的日课。有一次,孩子拿着他的《语文配套练习》来问我一个题目:“在十二生肖中鼠为何排第一?”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为了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我找来了有关生肖的一本书,让孩子认真阅读其中一篇名为《十二生肖排位的传说》的文章。孩子基本能知其大意,把“鼠”排第一的原因做了以下概括:人们都称鼠为“老”鼠,论大属它最大,所以排名第一。我认为孩子找的原因不错,免不了夸奖几句,孩子也高兴地拿着作业上学去了。  相似文献   

11.
周毅 《淮海文汇》2007,(6):12-12
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陪朋友去接他不满三周岁的女儿。朋友叫了一辆出租.十五分钟后才到达目的地。我颇为不解地问:“咱单位附近不止一家幼儿园,你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朋友笑着回答:“你进去看一下就明白啦!”  相似文献   

12.
从朋友家出来,打的回家,下车时发现车费少一元零钱,我把求助的目光转向六岁的儿子。儿子好半天才嘟囔着从兜里掏出一元钱,“妈妈,这钱是冬哥哥放在我这儿的,他没衣兜,让我帮他保管。你用了,下午可得去还他呀!”“好吧,没问题。”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小冬是朋友乡下亲戚的孩子,来城里度暑假。上午领儿子去玩,俩人竟然玩得很投缘。下午,因为临时有事,没再带儿子去朋友家。出门的时候,走出好远了,儿子还追着在后面喊:“妈妈,你一定要记住把钱还给冬哥哥。”“知道了,知道了。”我有点不耐烦。晚上回家,一进门,儿子就问:“妈妈,你把钱给冬哥哥…  相似文献   

13.
窗子与镜子     
一个商人,由于贪婪冷酷,为富不仁,伤害了许多人,包括他的亲人和最亲近的朋友。有人甚至仿照他的样子做了木偶,然后将木偶吊起来,以解心头之恨。他在拥有大量金钱的同时,众叛亲离。一场大病之后,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有一天,他去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为什么自己有钱了,处境反而变得如此尴尬?教授把他带到窗前,问:“你看到了什么?”商人答:“看到了很多人。”教授又把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这回你看到了什么?”商人答:“我自己。”  相似文献   

14.
4岁的小儿子进来挺神气地让我看他手上爬着一条蠕动的毛虫。 我一见毛虫就全身一颤,可我却随口说了句逗孩子玩的话:“马克,快把它弄到外面去吧,它妈妈一定在找它哩。”  相似文献   

15.
催债有妙招     
张承永 《可乐》2011,(1):75-75
一年前,朋友老孙开了一家饭店。他性格豪爽,为人仗义,捧场的朋友很多,饭店生意十分红火。 问题就出在老孙这豪爽的性格上。经常有朋友借口没带够钱,欠下饭钱。起初,老孙也不计较,大手一挥,说:“咱哥们儿谁跟谁,啥时有钱啥时给。”时间一长,他有点受不了了,找我给他出主意。我说:“你在店门口贴张告示,就说小本经营,资金困难,请欠钱者十日内结清欠款。”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医生,他总是问我为什么不借给他钱。“你拿什么还我?”我问他,“你今天没钱,明天又去哪儿弄钱呢?我现在借钱给你,不就是等着将来你跟我解释谁把你骗了!”  相似文献   

17.
田辉香 《社区》2009,(33):56-56
退休后我常去看望孙子,见他一个劲地窜高长个子,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但高兴之余,还是有点担忧,每一次都感觉小家伙又胖了一圈,有点“小胖墩”的趋势了。那天我打开他们家冰箱,只见里面塞满了食物,我对儿子儿媳说:“买这么多东西给孩子吃,能不胖吗?”小两口却是一脸无奈的样了。  相似文献   

18.
感悟年龄     
许金达 《老友》2012,(2):1-1
日前,我去拜访一位久违的朋友。年近知天命的他对岁月的蹉跎流露出无限的感慨。他说,童年时的许多趣事仿佛发生在昨天,蓦然回首,岁月已把生命之树的年轮雕刻得密密匝匝。他还说:“人生在世80岁也不算太短,但即便能活到80岁,那么我的生命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谈吐间,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总是萦绕在我俩的周围。  相似文献   

19.
马德 《社区》2009,(8):62-62
父亲是个搓澡工。我已经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我也会远远地走开。 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用水冲凉,父亲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  相似文献   

20.
李红霞 《社区》2013,(21):58-59
前段时间,我去德国旅游。下了飞机,我打电话给旅居德国的朋友,要他来接我。电话里他略带歉意地说:“对不起,我现在正在送邻居回家,你自己打车来吧!”我有些奇怪,他们夫妇俩各自有一辆车,可以叫他老婆来接我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