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玲  赵花 《社区》2013,(13):40-40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培训会,开讲者是一位教授。他非常了解社区工作,也讲得很精彩,让我很是佩服。但是,在说到具体的工作时,还是有些脱离实际。因为如果我们能将某项工作做到教授所讲的那样“完美”,其他工作我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了。  相似文献   

2.
陈建义 《社区》2014,(16):8-9
城乡社区负担过重,这是近年来的一个焦点话题。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基础工作的日益重视以及公共服务在城乡社区的逐步覆盖,在社会管理趋于完善的同时,也带来了社区负担重、行政化倾向重等问题。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浙江省城市社区政府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但社区工作申报准入的执行,时好时坏,经常反弹,社区工作负担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浙江省民政厅就此问题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对城乡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3.
《社区》2013,(24):F0003-F0003
今夏格外热。全国各地多个城市气温突破了历史极值.人们形容天气进入了“烧烤”模式。城市用电量屡创新高.空调已经成了人们避署的。必需品”.连电视里都说。高温下仅用电扇是不行的。回想三十年前.人们在夏天的防暑降温没有太多的办法.连电扇也算得上稀罕。无论城乡,一张竹椅,一把蒲扇.便是标准的避暑。装备”。笔者还对儿时在大院里葡萄架下吃凉凉的糖拌西红柿的情影记忆犹新.那时的天气也似乎从没像现在这么热。  相似文献   

4.
周立 《社区》2013,(4):1-1
元旦刚过,新春又将来临,我和《社区》杂志的全体同仁祝广大读者和社区工作者新春愉快,吉祥如意!向广大社区工作者说声:你们辛苦了!自2000年中办、国办发布23号文件以来,城市社区建设在各地得到了大力贯彻。尤其是近几年来,社区建设成了各地城市管理和建设的重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地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其中有广大社区工作者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空间中,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是解决社区教育发展难题与优化社区治理机制的有效方案。历史地看,转型期社会时空压缩的复杂境遇呼唤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有机融合,同时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在追求社区居民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上的共通性,亦为二者的互融互进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迈向交集的现实中,由于社会结构性因素掣肘,诱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陷入了定位不清、场域分离、机制模糊裹挟下的困境,致使社区教育优势难以涵化为社区治理效能。基于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事实,需要从厘清目标结构、识别内生动力、优化机制体制方面进行建设,进而推进社区教育深度融入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人群最为集中,生产力最为发达,宗教最活跃的地方,城市社区的宗教工作是整个宗教工作的基础,切实解决当前城市社区宗教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有效推进现代化城市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拟对城市社区宗教的特点及加强的重点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7.
刘海霞 《社区》2014,(25):40-40
从2009年至今,我到社区工作已经有5个年头了,一直在基层面向广大居民群众工作,感觉社区就像个小社会,纷繁琐碎、错综复杂,其中的酸甜苦辣难以诉说。它不仅需要具备用心为群众服务的精神,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各种经验。  相似文献   

8.
社区议事协商是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社区开展自治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历史与现实等条件影响下,科学合理的社区议事协商存在社区治理机制发生转变、主动治理的方式与效果存在矛盾、利益主体参与议事协商的成效不足等诸多约束性条件。可通过建强党组织核心、拓展各个组织渠道、统筹多方社会力量的方式深入推进社区议事协商,实现社区自治模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初期社区防控行动迟缓暴露出我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力量薄弱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逐渐从以往的单位制转向社区制,尝试走出全能主义国家模式。但在单位制路径依赖和国家强化基层控制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单位制并未完全退场,而是通过渗透、吸纳等方式隐性延续,从而形成了中国现行城市社会治理实质上的单位制与社区制并行的模式。单位制的隐性延续,使居民、单位、社区三者间的协调机制紊乱、力量分化,社区治理合力难以形成。因此,国家控制力和社区自治力作为决定社会治理形态的关键因素,未来还将在中国的城市持续并行。在社区自治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适当地调整好国家的控制力度,培育社区自治力的适度成长,促进单位制与社区制的良性合作,成为后疫情时代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雷 《社区》2017,(31):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社区发展道路。从“街居制”到“枉区制”,人们生活的社区既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制管理型社区,也非完全意义上的“自组织社会”,而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居民自治,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包容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肖伍祥 《社区》2014,(10):13-13
当前,为了应对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的问题,很多地区采取“社区工作准人制”和推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两种办法给社区减负,但是实行的效果均不佳。  相似文献   

12.
王洪发  李成龙 《社区》2012,(4):12-12
经历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新建的北川县城备受瞩目。目前,北川新县城所在地永昌镇辖区新建6个城市社区,毗邻的安昌镇辖4个城市社区,其他各乡镇共建有23个街道社区。曲山镇、漩坪乡、禹里乡、陈家坝乡还分别建有20个跨村集中安置点(农村社区)。如何搞好北川社区(含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北川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是北川县目前面临的,也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社会管理课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豫北33个新型城镇化社区的调查分析并以结构转型与功能变迁视角,考察新型城镇化社区组织结构转型与功能变迁的实践逻辑,从而提出一种“重构论”以回应“解体论”与“延续论”的学术争论。(1)新型城镇化社区组织重构虽然由国家推动和政府主导,带有一定程度的自上而下强制性,但基层社区并未完全被动接受,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并通过“变通”实现新制度的落实。(2)豫北新型城镇化社区组织重构遵循政党—政府—社会三维一体的多元共治理念,主要包括“四委一中心”的新型社区组织架构、党员群众服务站和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及“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等。(3)文章打破村庄治理与社区治理的传统二分转型逻辑,将新型城镇化社区视作城乡连续统一体框架内的一种特殊人口聚落模式和社会空间,采用生成性视角考察社区组织转型和功能变迁的实践逻辑,提出作为一种通向共治之路的“重构论”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王时浩 《社区》2013,(30):9-9
随着人口流动加剧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新居民。但是,新居民要融入所在城市的生活,成为真正的居民,仅仅改变居住地,或改变户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创遣一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相适应,我国城市社区工作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由政府主导向社区自治转变的前期阶段,主要面临着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经费短缺和社会环境支持较低的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大多是社会性和制度性的,因此,对这些因素的清晰认识,对于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我国城市社区工作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现阶段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社区生活和工作的城镇化背景下,须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当前,社会组织已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着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大、绩效不理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须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以提升城市社区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经过了城市、城市国家、城市联盟进而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经过了逃亡农奴(其中主要是商人和手工业者)———自由民———城市市民———民族国家公民的演变,城市和城市市民在历史转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基督教、古希腊罗马的政治遗产、重商主义的历史传统等也对西方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新闻  王岚 《社区》2012,(28):8-9
20世纪末开始的社区建设实践,无论是以政府基层建设为主导的社区建设模式,还是以社会建设为主导的社区建设模式,都已经到达了社区建设的“十字路口”。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社区建设定位偏低、行政化、单位化等问题阻碍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为此,需要提升社区建设的高度,从社会建设的视角认识社区建设,以社区为本,按社区发展需要分类建设,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满足社区需要的组织化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9.
唐潇霖 《社区》2005,(20):22-23
随着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空间日益为钢筋水泥的“现代社区”所挤占,传统的院落离我们渐行渐远,也带走了邻里间那种亦亲亦友的感情。每个蜗居在自己密不透风的的“城堡”中的现代人,都在内心深处渴望着与周围的人、事、物的沟通。社区网站的出现,给了他们一个拉近距离的机会,在这个空间中,人们以真实的身份在网络中交流,人们可以求租适合自己的房子,可以寻求上班搭便车,可以相互交换东西,一起打球、出游、聚会……人们通过网络开始真正认识并熟悉了自己的邻居,在高楼林立的水泥墙之间寻找到友情,这甚至已经被称为网络中的“四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小康目标的逐步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课题已经提出来.社区教育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的主渠道.本文论述了开展社区教育的客观必要性、国内外社区教育的实践与经验以及开展社区教育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