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 ,各地区、各部门的事业行政单位陆续参加了住房制度改革 ,并相应建立了住房基金。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基金核算管理的实践发展 ,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 ,住房基金核算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为了管理好住房基金 ,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住房基金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方法、思路 ,为加强住房基金的核算管理提供了依据。一、住房基金的概念、内容及其核算与管理住房基金是住房资金的组成部分 ,住房基金有城市住房基金、企…  相似文献   

2.
分析判断我国城镇住房状况与市场发展阶段,有助于政府、企业和家庭科学地制定住房相关的决策。目前我国城镇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已经跨越了住房绝对短缺的阶段,住房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匹配,但仍存在住房占有分布不均衡和住房质量水平偏低两个主要问题。展望未来,我国还需要经历5—10年的高速建设时期才能彻底解决住房短缺问题。随着住房短缺问题的逐步解决,人们对住房质量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即更加注重城市宜居性与住房舒适性。为解决住房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我国现阶段住房市场的发展目标要以保障基本住房需求、促进住房资源的合理分配为核心,同时也要逐步注重提高住房质量与舒适度,加大对低质量住房的改造力度。  相似文献   

3.
农民住房质量问题,主要是指农民住房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舒适性是否符合国家建房的有关标准和不同地理条件下农民对住房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湖南省山区、丘陵、滨湖平原这三类典型地理条件下农民住房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住房因农房建造的监管不力、农民的住房观念落后、农村建房缺乏良好的设计与统一规划等原因,存在住房安全性不高、建房实用性不够、住房舒适度低等质量问题,提出了以强化监管提升农民住房的安全系数、以文化教育促进农民住房观念的更新、以统一规划引导农民住房由分散走向集中、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提高农民住房舒适度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住房公积金是通过个人缴纳、单位资助、长期存储的方式,建立职工的自我保障机制,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改革住房分配制度,把住房实物转变为货币化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城镇职工积累了一笔长期、稳定的政策性住房储金,提高了职工的住房保障能力,促进了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推进住房消费对于扩大内需意义重大 ,为此 ,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住房制度 ,将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开放房地产二级市场、加快启动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房管理和大力发展住房金融作为当前住房制度改革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住房金融形式,它的推行必将对我国住房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面对我国目前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推行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对策,如发展和完善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建立健全住房抵押贷款运作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保险制度、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影响住房金融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有人口、经济体制与政府作用、住房制度。世界上住房金融模式的两种主要类型 ,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抵押贷款模式 ,我国住房金融模式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回顾、我国城市住房存在的问题、国外住房政策借鉴和解决中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政府相关住房政策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各大中城市近年来纷纷出台的优惠人才住房政策,以及城市住房政策演变所遵循逻辑进行阐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的住房政策虽然几经演变,但住房政策依旧有生产性的偏向;在各城市的住房政策实践中,住房的经济属性得到重视,而住房的社会属性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生产性的逻辑更体现在新近的“人才房”政策中,住房政策成为城市之间竞争的工具,凸显了人才住房的生产主义性质。认为人才住房政策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性住房政策,各城市的住房政策应保持生产性和保护性的平衡,重视中低收入市民、青年人、新市民群体的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10.
住房是高校教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教职工住房困难,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起国家、学校、个人共同负担建房资金的新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住房建设;要合理地分配住房,科学地管理住房,优化住房资源配置,挖掘房源潜力,充分发挥有限房源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住房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民生问题,低收入者福利性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提出了住房弱势群体的认定,分析了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已有经验和我国国情实际,从立法、住房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保障性住房管理和实施机构、住房保障对象、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住房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0,(31):6-7
国土部、住建部9月27日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要求,各地在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选择地块,探索以划拨和出让方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地建房、逐步与廉租住房并轨、简化并实施租赁住房分类保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为解决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各国普遍把加快住房建设作为主要政策目标,重视公共住房建设.1950年到1970年前后是发达国家历史上住房建设规模最大的时期.1970年前后,随着主要发达国家户均住房达到1.0套左右,各国住房市场从供不应求进入供求基本平衡的新阶段,新建住房规模开始下降,公共住房政策开始转型,住房政策目标更加重视提升居住品质.1985年后,不同发达国家之间住房市场的差异性开始增大,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房地产泡沫.发达国家住房市场发展历程表明:理清住房市场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阶段是准确判断市场形势的前提和基础,要根据住房市场发展阶段适时调整住房政策目标,重视从长期、系统的角度解决住房市场短期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决城镇职工住房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住房公积金结余数额日益增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暴露出使用范围窄、效率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效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尚未完善,对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开展造成障碍。长远来看,要理顺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中的各种矛盾,应建立规范的住房政策性银行并制定《住房保障法》;在短期内,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应建立有效的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委托一代理机制,出台界定中低收入家庭的标准、统一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协作机制以及以收入等级为依据的级差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级差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法对房价的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在1999年到2009年间,住房用地价格对住房价格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住房信贷中开发信贷对住房价格的抑制作用较小,消费信贷对住房价格的拉动作用较大,住房信贷扩张对住房价格上涨有促进作用。因此,改革目前普通住房用地出让方式、增加普通住房用地供给、以住房需求为导向制定住房开发信贷政策、调整住房消费金融政策应成为当前平抑房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摘要]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具有较强的经济及社会意义。农民工缴存公积金的主观意愿较强烈,但经济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农民工购房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农民工 对住房公积金的了解和评价皆不高,且呈现出区域差异性特征。同时,农民工分布区域差异性制约了住房公积金扩面改革,公积金的错位补贴加剧了农民工购房压力,住房公积金 制度的普惠功能也急需改善,这些都成为制约住房公积金扩面改革惠及农民工的现实因素。提出建立公开规范的农民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推行区域差异性住房公积金政策、支 持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加强住房公积金的住房金融功能等措施,以真正发挥住房公积金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校职工住房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职工住房管理包括住房货币化补贴、住房租赁、住房维修、住房公积金、公房出售等几个方面。针对目前复杂的管理流程,借助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对住房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提出了基于混合模式(c/s,B/S相结合)的数据访问模型和基于IIS与SQL的角色访问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9.
福利房、集资建房和住房公积金是城镇职工住房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调查研究合肥市城镇职工在福利住房、集资建房、住房公积金方面的参与及享受状况、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公共住房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公共住房并没有提升中低收入居民的幸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住房未能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于公共住房位置较为偏远、质量不高、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导致的,同时发现地区房价水平、居住者收入水平、家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等因素对公共住房居住者主观幸福感具有调节作用.上述发现说明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该从住房区位、住房质量、配套措施等角度提升居住者的居住质量,同时以居住者的需求差异为基础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