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于日前颁布,其中第十九章第二节提出,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人口、劳动就业、社保、民政、卫生计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发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驻区单位的积极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2.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8-43
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是实现中国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的有效路径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新模式,需要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在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通过构建复合型协同治理机制、整合社会资源精准嵌入公共服务、打造"党建+互联网"治理云平台等举措的实践,推动党建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文化功能与社区治理有效衔接,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胡华豪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64-68
纵观社区治理研究的历史发展进程,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一直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内容.从组织化的视角审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而其得以有效推进的关键在于社区党委能够从纵向层面嵌入社区治理过程,从外部将社区组织起来,并以此为基础促使社区内部的组织化建设与发展,培育自治力量.进而从外部组织化和内部组织化双重层面推动社... 相似文献
4.
5.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转型不断深入,围绕商品房产生的社区成为可能,城市居民社会关系也由此发生了改变。在城市化进程中,“陌生人社区”模式被大众所接受,其中缺乏信任基础与秩序逻辑也带来了众多社会问题。本文从“陌生人社区”生成路径与特性出发,针对集体行动引起的矛盾冲突与疫情背景下社区团结模式进行反思,在典型的基层治理模式下以实例来探讨“陌生人社区”内基于人际特性相应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6.
7.
8.
正创新体制机制,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要求之一。近年来,各地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全面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建管体制的调整和管理重心的下移,如何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9.
乡土精英治理:当下农村基层社区治理的可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1):10-18
探讨了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农村基层社区的治理形式问题,指出既有的政治与行政强控制治理模式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农村很多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走向农村基层社会自治的过渡形式,带有多元互动色彩的乡土精英治理模式能有力推动基层社区自治的真正发展,因而也是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区自治建设中较适合国情的选项.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增强社区居民自治功能、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笔者认为必须要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不断深化社区治理服务实践,完善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带动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整体提高,夯实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委、区政府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以满足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统筹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优化社区服务“三位一体”,以落实社区减负“七项规定”为契机,坚持深化“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夯实基层群众自治基础,构建多元主体的社区治理格局,努力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的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聚焦社区居民自治,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楼栋长“居民熟、情况明、信息灵”的重要优势,进一步延伸党的“工作手臂”,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推动社区治理由“政府包办”向“居民自治”转变。 相似文献
13.
金桥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14
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如何构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既有研究呈现出“治理共同体”与“社区共同体”两种思考路径。前者较多关注治理主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功能匹配,侧重分析治理主体间的有效合作何以达成,主要体现了“结构—合作取向”的分析思路;后者则延续了有关社区本质属性探讨的悠久传统,聚焦社区特征与居民主体,着重从社区心理、精神层面探讨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何以形成的问题,体现了“心理—团结取向”的分析思路。国外研究围绕社区意识、社区依恋等彼此含义交织的不同概念形成了各自的研究脉络,也直接影响了国内相关研究,但有将作为整体的社区精神生活碎片化之嫌。在城市治理日益精细化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接续费孝通所倡导的“心态”研究脉络,基于扎实细致的田野调查,探讨超越社区、扎根传统、更为隐秘且不可分割的居民“心态”样貌及其对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影响。借助“心态”视角的此类研究已经出现,但无论是对“心态”的深入理解,还是对不同城市、社区、群体的比较,均需深化与拓展。值得提出的是,特大城市因具有特殊的学理意涵与战略地位,对其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问题,尤其需要加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15.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城乡社区。这要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更应该去“激活”社区,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共治”治理、“联动”治理,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唐淮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72-75
城乡社区是我国社会结构中重要的活的基层细胞,是城乡居民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苯政治制度。社区建设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实现方式。搞好社区建设,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发展我国基层民主,有着重要意义。社区建设有其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搞好社区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党建如何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如何体现,如何促进政府治理、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如何提升服务水平?”面对这些基层治理难题,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委社治委在党建引领下,通过“抓牢主心骨,激发居民参与,筑牢主阵地”奏响社区治理“三部曲”,努力破解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19.
褚庆宜赵晓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25-134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应对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治理制度创新。分析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是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基点。本文从永联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历程出发,以组织场域的结构化再生产为分析视角,凝练出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作用机制,即政治引领机制、组织驱动机制和制度嵌入机制。此三大机制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打造了组织认同基础、组织运行动力基础以及组织制度基础。同时,拥有政治权威、经济资源支持的党组织主导了多元主体互动组织场域的结构化过程,并以其自身的政治化逻辑统合多元主体的行动逻辑,使得各主体能够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形成对新制度规范的“文化—认知”,进而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演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邺区兴隆街道月安社区是南京市首批“和谐示范社区”。近年来.月安社区嗣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新要求.大胆探索.初步走出了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建设、以党内民主引领基层民主的新路子。社区先后荣获“省和谐示范社区”、“省园林式居住区”、“省绿色人居环境社区”、“省充分就业社区”、“优秀基层党组织”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