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明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易通卦验》中说,春分加15日为清明。《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前继春分,后启谷雨,是农历24节气之一。此时,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光。正如古诗写的"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相似文献   

2.
清明之清     
孙丽丽 《社区》2022,(7):60-60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一场又一场的春日细雨,让万物清朗明净,春光也明媚如水。古人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所以叫做“清明”。清明,既是祭祀先人.缅怀逝.者的日子,也是草长莺飞的时节。泥土泛着清新的气息,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油菜花开如画卷,柳条儿在春风里轻摆,柔媚得如少女在轻歌曼舞,小鱼儿在水中绿柳旁悠然地打着圈,涟漪如流光。  相似文献   

3.
重阳风光     
姜炳炎 《山西老年》2013,(10):53-53
乾坤朗朗, 登高远望, 山水明净,  相似文献   

4.
清明深处     
韦良秀 《中华魂》2013,(8):49-49
清明,紧挨着四月的足尖,又一次向我们走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脑海中总会滑过一些熟悉的身影。那些记忆中的留存,在这一刻更加清晰生动,只是未等我伸手牵留,心底翻腾的触痛早已顺着眼角溢出。干百年来,清明总与思念息息相关。在春回大地的清明时节,人们会很自然地怀想故去的亲人。缕缕青烟在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晕染开来,暖暖的春意和淡淡的惆怅在心中缓缓升起,这似乎是每年都要经历的清明情结。清明,是一个悲凉的词语;清明,是一个闻之断肠的节日;清明,是一个无法言语的意象。清明这一天,让你听见风声、雨声和鸟儿的歌唱,让你看见清晨的露珠、傍晚的阳光以及郊野上走过的人群。  相似文献   

5.
清明杂思     
暑假闲暇,教儿背诵唐诗宋词,偶吟到韩栩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吟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由勾起对清明的杂思。  相似文献   

6.
泠西 《人生与伴侣》2008,(11):44-45
度过了试用期,刘小雅的心就像深秋的天空一样明净。她与男友许彦约定,晚上到外面吃饭,好好庆祝一番。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清明既有为先祖扫墓添坟的庄重肃穆,又充满了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富有传统特色的节日。今年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二个年头,在这个小长假里,人们在祭奠祖先、缅怀先人后,趁着小长假出门购物、踏青游玩。经济危机似乎并未影响到这个流传了2500多年的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8.
大师的挽联     
张光茫 《社区》2014,(11):14-14
又是一年清明来。每当此时,关于清明忆故人的话题,就会萦绕在很多人的心头。大师们笔下的挽联,或蕴含着交往的轶事,或讲述着不可泯灭的历史。今日读来,让人颇为感慨。  相似文献   

9.
工作后不久,去到离报社不远的一家中行营业部开账户。于是那一天早上,我见到康杰,隔着明净的玻璃,他微微仰起头对我微笑。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8,(5):22-27
黎明时分,天空变得明净、安祥。太阳一浮出来,天鹅们就带着爱丽莎飞离了礁石。海面上依然是波涛汹涌,白色的浪花看起来像是千万只白天鹅在水中游泳。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诗话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因大都在农历三月,故古时又称其为“三月节”。清明节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据说与介子推有关。清明节前一天,古时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节”。古代清明节除了到郊外祭祀先人外,文人踏青的风气也极盛行。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最著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词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诗意清明     
海燕 《山西老年》2014,(4):53-53
又至清明,凭吊故人、遥寄哀思,悲戚戚,意绵绵,泪涟涟,无限情思满心田!唐朝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  相似文献   

13.
毛滂词多是抚时感事、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以及咏物、答和之作,都有真情实感。他的词潇洒明净,情韵特胜,又在柳词和苏词的夹缝中冲出,独具风貌。  相似文献   

14.
老了,真好     
老没什么不好。老天爷是公平的,它夺走了我们青春的容颜,强健的体魄,却赐一颗明净淡然的心,给老了的我们。所以,我可以很欣喜地说:“老了,真好。”  相似文献   

15.
清明与文明     
“清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淳风化俗的特殊印记,是一种通过怀念反省的精神遗存来提升人性善良与美德境界的追思节El。近年来,社会上将清明作为民俗遗产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很高,往往是继承了“遗产”却遗弃了“文化”,对清明人本精神和人文情怀关注不够。与其清明“申遗”,不如给清明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恪守文明的底线,借助清明文化的内涵,升华我们文明标准的底线。  相似文献   

16.
绵山奇观记     
冯骥才 《社区》2009,(5):32-33
凡是名山,必有奇观。何谓奇观,天下罕见之神奇者也。那么,深藏在三晋腹地的绵山呢?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于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相似文献   

17.
清明果     
潘珊 《老友》2010,(4):47-47
清明时节,在南方仍保留着吃清明果(又称清明团子)的传统食俗,这一习俗尤其在江浙沪一带很盛行。原料:糯米粉、大米磨成的粉、馅、艾草。  相似文献   

18.
静拥月色     
晓碧 《社区》2014,(35):48-48
宁静的秋夜,月朗风清,总是能给我一种柔和而透明、轻盈而飘逸的感觉。我喜欢借月色沉淀心情,每当夜幕降临,心里便生出期待。那月色,静谧安详,如约来到我身边。静拥月色,我心释然。明净清澈如水月色,意蕴宁融。  相似文献   

19.
又到四月清明。清明,风和日丽,百草萌发,万木争春,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古今文人墨客见景生情,吟诗作词,留下不可计数的佳作名篇,读来韵味无穷。在众多的佳作名篇中,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是脍炙人口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语言隽秀,情景交融,深入浅出,令人身临其境,堪称千古绝唱。清明,是人们缅怀先人进行祭扫活动的时节。描写古代清明扫墓的诗词自然比较多,也不乏名篇佳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与伴侣》2006,(3):24-25
春天,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