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新飞跃;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思想。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探索与发展、贡献可分别概括为1、艰辛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的确立;2、继承与超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全面拓展和完备;3、新的思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科学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开拓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丰富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底蕴,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它在中国的实践正表现出强大生命力。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开创了 2 0世纪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新篇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决定着 2 1世纪中国复兴的历史命运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贡献。在这一伟大实践中 ,不断推动关于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创新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在理论上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规律性认识与价值观相统一、理想目标与实现途径相统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创新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和谐社会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创新成果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新实践进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7.
王婵 《山东社会科学》2022,(11):176-182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法治的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借鉴其他国家法治发展成果,更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智慧结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指导思想,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人民是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全方位深化与拓展的新阶段。全面把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当代主题,深刻总结新形势下全面依法治国的丰富实践经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提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其内容包括:现代化的内涵、发展模式、战略构想、动力系统和保障系统。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代化理论宝库,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的思想动力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宝贵经验。2 0世纪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 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要应对新的挑战 ,创造新的辉煌 ,必须进行理论创新。 2 1世纪也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空间。 2 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途径就是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际 ;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回答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的,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它在方法论上强调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在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提出用先进生产力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理论创新带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而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并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创新理论;是正确揭示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并被当代中国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是具有开放体系并随着当代中国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的发展理论;是能取信于民并值得人们认同和信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 ,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的兴起和发展 ,不仅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而且创新了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想 ,其实践意义和理论启示、理论借鉴、理论幅射作用不可估量。一、实行村民自治 ,扩大基层民主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民主政治 ,即承认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组织国家权力的政治 ,换句话说 ,也就是管理国家的权力由统治阶级中的多数人享有的一种政治制度。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工人阶级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理论上是对社会主义特征论的超越 ,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江泽民先后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试论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赵俊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其...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思想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德治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以德治国"的理论创新.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对建设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层面上的创新与进步作了阐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马克思未来和谐社会设想的突破,同时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现代化架构的突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丰富和提升。作者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概念:富裕、公平与永续发展进行了论述。文章最后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几重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了深入地探索和思考,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理论创新,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琳 《学术研究》2001,(3):62-6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法治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化方略,为中国现代化理论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获得了巨大的丰富、创新和发展.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生产力等概念,丰富了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民文化观和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发展价值目标理论;提出了文化创新、文化安全、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发展策略理论.  相似文献   

20.
1979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党找到了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现在的任务是再次从根本上面对社会发展道路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来指导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我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向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型的实践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核心,这个理论体系,包括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经济建设;以法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党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