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共时有声思维和访谈方法收集数据,调查中国中级英语学习者阅读中单项生词词义推断策略使用情况。旨在回答两个问题:(1)不同水平被试者在生词词义推断过程中使用策略上是否有区别?(2)在只运用一项推断策略时,两组被试所使用生词词义推断策略有何区别?研究表明:不同水平被试在运用单项词义推断策略时在策略类型和推断结果方面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实现农业现代化 ,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规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又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的模式 ,需要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许门友副教授主编的《“两个飞跃”与中国农业现代化》一书正是这样一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力作。它全面、系统地研究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理论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就、经验及尚存在的突出问题 ,探讨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全党六千多万党员,有一半在农村,三百多万个基层组织,也有近一半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因此,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要性要…  相似文献   

4.
辽宁农业劳动力流动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流动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由于这一问题涉及的学科较多,目前各种文献中使用的概念内涵却不尽一致,因此,在本文开始有必要对文中使用的两个基本概念进行界定:(1)农业剩余劳动力:指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超出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的那部分,这里的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即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2)农业劳动力流动: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农业劳动力由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空间变动过程,叫农业劳动力流动,而农业劳动力在一个地区内部由农业转向其它产业或行业的过程,称农业劳…  相似文献   

5.
在1928-1935年,以陈翰笙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进行了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对中国农村经济问题、土地问题、农村生产关系以及社会性质作出了回答.陈翰笙著文分析了中国的农村经济,指出土地所有和土地使用的矛盾是现代中国土地问题的核心.他以美种烟草产区的调查实例,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实现工业化.20世纪40年代,他还论述了中国农业和工业合作运动的现状和前途,并多次向国外介绍了解放区的农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刘永佶当地球运转到二十世纪末,一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中国的文明主体面前: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将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它已不能指导中国的现代化。我们则认为...  相似文献   

7.
农村过剩劳动力就业问题初探宋华(安徽省财校合肥市)我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步伐的任务,即实现工业、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由于历史及其他原因,我国的传统农业仍占有很大比重。实行结构转换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问题在于,高速的工业增长能否实现充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实现现代化则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之所在。王国敏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最终成果《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近期正式出版,专门就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是一部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最新力作。该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和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产业形式、空间结构和社会主体三个视角,明确指出了乡村社会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在乡村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未发生根本性突破的条件下,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我们的现实选择。在这样的生产经营体制下,如何寻求乡村社会新的发展方式,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这是我们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十五大”报告指出的几个方向性原则,颇为引人注目: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搞好小城  相似文献   

10.
刘润为 《中华魂》2017,(10):26-2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即使建造再多的“飞地”,即使这些“飞地”已经达到超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2000年,我随《求是》杂志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途经奥地利时,曾去过萨尔斯堡附近的一个农村。那里的农舍虽然相当分散,但是一滴污水都不会排进村前的湖里。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又一重大决 策。一场素质教育革命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力量,在猛烈地撞击新世纪的大门,其跨 越时空的回响,令我们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感撼!我们高校体育怎样迎接素质教育的到 来?如何把高校体育带入21世纪?这是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作出的回答。高校体育实 施素质教育,必须“抓住一个转变”,即使体育观念的转变,“优化两个环节”即抓好高校体 育师资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优化:“落实两个重点”,即学生 的创造能力和体育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实现三个转变,即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的经济改革是从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开始的。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这是任何人都承认的。但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能否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在少数人中仍有疑虑,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一)家庭承包经营实行...  相似文献   

14.
传统逻辑的对当关系及其推理,只与两个问题有关:1.A、E、I、O四种命题是否为同素材的命题?2.它们是否既真在质上又真在量上?而与它们的逻辑变项是什么样的词项无关。现代逻辑在这两个问题上都存在着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不愿承认下面的事实:当主词S(或┓S)为空词项时,在S∩┓P和S∩P(或┓S∩┓P和┓S∩P)两个交集中,必有一个是有相同元素“φ”的特殊的存在集,并非都是没有相同元素的不存在集(或空集)。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动能,对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0-2021年全国1749个县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数字经济及其子维度均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间接促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符合“梅特卡夫法则”,即存在非线性影响特征。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四高型”县域、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存在提升作用。对此,应打造农村数字经济新高地、加快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释放数字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红利,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何深入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针对当前不断深化的农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作用机理分析农民教育如何驱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将农业软实力的中介效应纳入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理论,依据2011—2019年中国CCAD数据库,构建中介效应、空间计量以及双重差分模型对农民教育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农民教育显著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2)农业软实力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农民教育对周边省份的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4)开放程度存在双门槛效应,经济水平和农业用地存在单门槛效应。(5)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推进农业智能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基于2010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最后讨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对乡村振兴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可以加速推广应用农业新兴技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强化社会网络关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村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提高农户互联网使用率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4)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巩固脱贫成果、增加农业家庭收入、助力农民需求升级和提升农民幸福感,从而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农业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十多年来农村经济改革的理论总结。邓小平同志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思想是:中国农业人口过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必须紧紧抓住这一要害,树立大农业的思想,搞多种经营,并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实现农、工、商的全面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减轻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形成农业现代化的推力。与此同时,要切实注意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共同富裕建设的关键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农村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的带领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相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仍不足,主要体现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不畅;农村农业生产率偏低且科技含量不高;农村产业发展要素欠缺,高质产业结构未能形成;乡村发展支撑要素的保障力不强;宜居宜业和美环境的构建短板突出等方面。新发展阶段,实现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做到:在明确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基础上,着力于改革身份证制度;提升农业自动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水平;建立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引导的农村综合性改革;加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冶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 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通过农业变革,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内涵则是乡村主体性的维续和乡村新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即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多样性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