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23年9月初,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地震。这次震灾给日本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也殃及了我国旅日华工商。对日本发生的这次巨灾,中国人民十分关注,不但在舆论上及时宣传报导,而且在财力物力上予以大力支援。然而,日本一些青年团员、在乡军人以及警官军队(以下简称“日人”),则乘震灾之机,在野蛮屠杀朝鲜人的同时,疯狂残杀我国旅日华工,其中浙江温州、处州等地无辜遭杀害的就达数百人。这一严重事件,激起了浙籍人民和全国各地人民的无比愤怒,纷纷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北洋政府对日本当局进行交涉。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低下,交涉无力,结果使这个惨杀华工大血案不了了之,尘封数十年之久。今天把这个问题彻底揭露出来,对于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动本性与北洋政府的昏庸  相似文献   

2.
茅盾于一九二八年七月去日本,一九三○年四月归国。他在日本究竟移居几次?这即使在他的回忆录中,也交代得不很明确。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同正确解释他在日本创作的长篇小说《虹》为什么中途搁笔有密切关系。《虹》是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巨制。作者本意是想表现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失败后的十年间中国历史之“壮剧”。但实际上,此书仅从一九一九年写到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为什么没按原计划完成而中途搁笔呢?茅盾在写于1930年2月1日的《虹·跋》中解释说:“右十章乃一九二九年四月至七月所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1901年6月3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房乡鄂家村张家窝堡。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张学良1919年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后,相继任团、旅、师、军长等职,开始参与军机。1921年秋,应日本政府之邀,赴日参观秋操。日军操演十分整齐威武。张学良深感日军之强,非中国之福,尤其对东北更具威胁性。观操后,日人邀他参观甲午战争时日本从中国掠去的“战利品”,并问他有何感想,实际上“这是日本人在向他示威”。张虽回答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了”,但心里却惴惴不安,深为中国前途而忧。这次到日本参观军事演习,日本给他“留下很不好的印象”。①由于民族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日本的华侨研究出现了新的动向。过去对华侨历史的描述是按定居者的价值观进行 ,现在则站在移民的角度上重新进行审视。这一观念的转变 ,使过去分散的个别的研究统一起来 ,上升到新的高度。例如 ,斯波义信等人将华侨史的研究置于中国社会史、中国经济史方法论的框架中 ,将华侨的流动理解为中国内地流动模式的外延 ,从而揭示了华侨产生的内在结构。重松伸司等人为了把握近代移民的作用 ,提出“比较亚洲移民学” ,将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组成的亚洲移民作为分析对象 ,指出华侨、印侨、日侨的迁徙是在保持了集体特性的情况下进行的 ,…  相似文献   

5.
读力作《日本明治启蒙思想》王金林自80年代初以来,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的近代化以及中日之比较,一直成为中国的日本学界的热门课题,发表和出版了诸多论著。其中,从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视角进行研究的著作数量最多。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视角进行阐述的论著也不少...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友好的历史渊远流长,璀璨的汉唐文化曾敲开日本民族文化的大门,及至近代,日本先进的学术思想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但自甲午战争始,日本军同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终于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帷幕。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将侵华战火扩展至全中国,国家的灾难,民族的危机.迫使不想当亡国奴的中国人要奋战到底。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对鲁迅的介绍和研究一直比较重视.无论是从事研究的人数之多,还是取得的研究成果之大,在国外的鲁迅研究中,都以日本为最.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推增田涉和竹内好二人.几十年来,在增田涉和竹内好周围,各自聚集了一批中国文学爱好者,在翻译、出版鲁迅著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鲁迅的主要著作现在都已经有了日译本.但如果把增田涉和竹内好加以对比,二者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增田涉以他和鲁迅深切的  相似文献   

8.
吴明罡 《社科纵横》2010,25(9):132-134
鸦片战争后,大量中国东南沿海居民移居新加坡,并在那里繁衍生息,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华侨华人社会。新加坡华侨华人因为移民的时间相对较短,爱国爱家思想浓厚,为保证华侨华人社会的独立,他们积极发展华文教育,创办了大量的私塾和义学等传统教育机构,进入19世纪末期以后,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在维新人士的带动下,开始创办新式华侨学校,积极发展丰富实用的新式华文教育,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特性,促进了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大陆多元文化的向东辐射是日本文明的唯一起源中国民航学院刘予苇日本学者壹歧一郎先生在1989年5月22日一次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上做学术报告时说:“我们当代日本人民应当正确对待日本古代和中世纪的中国移民史,我们这些占日本人口一半的当代人是‘古代华侨’的...  相似文献   

10.
郑洁西 《唐都学刊》2009,25(2):80-83
万历朝鲜之役(1592-1598)前后,大量明人移居日本。这些住在日本的明人,数量庞大,成分复杂,他们为时代所推移,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战争之中。文中以万历朝鲜之役为背景,考察在日明人这一特殊团体在战争前后的活动状况,以窥见当时中日两国错综复杂的人员往来与迥然不同的归属意识。  相似文献   

11.
清末中国人的日本实业观南开大学孙雪梅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而同时代的中国却国势衰微,忧患不断。1894—1895年的甲午之战,日本竟打败了自视为老大帝国的清朝。面对中国的衰落与日本的崛起,有识之士痛感应积极学习...  相似文献   

12.
晚清文人与日本——光绪年间寓日文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文人与日本——光绪年间寓日文人考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王宝平一1868年,日本维新,国门洞开,吸引了众多远商巨贾、文人学士前往。其中也有不少中国人。概而言之,明治初期寓居东瀛的清人有四:一为受日聘请的各类专家;一为商贾,他们麋集于长崎、神户等对外...  相似文献   

13.
在考察昭和时期日本知识人中国观的时候,作家武田泰淳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案例。在战前和战争中所经历的与中国相关的刻骨铭心的人生履历,战后对战争因果的深刻反思,使武田和不少具有与武田类似经历的日本知识人群体时时在关注、探讨中日之间包括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诸问题,以中国为一坐标轴或参照系来思考日本的命运和未来。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出版过《丑陋的中国人》,此书一度被禁,据说是“侮辱”了中国人; 后来又出了本《丑陋的日本人》,不少人叫好,因为贬低了日本人,似乎就抬高了中国人。这篇文章能否定名为“丑陋的上海人”呢? 正视现实,自我解剖一下确有好处。不过,为避免引起上海人的公愤,此文还是定名为——  相似文献   

15.
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和《日本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战后日本四十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8月15日自18日在沈阳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福建等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学者八十余人,来自香港的学者一人,还有来自日本的学者五人。会议期间收到论文五十余篇。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从政治、经济、历史、教育、文学、哲学思想等方面探讨和研究战后日本四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社  相似文献   

16.
华侨社会的宗教习俗及艺能─—以长崎、神户为中心名古屋大学王维在日华侨现约5万3千余人,300多年来他们在为日本社会同化、变容的同时,努力固守独自的生活基盘、职业集团、宗教样式。铭刻于心、世代相袭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艺能,是华侨集团或个人维持民族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五十周年,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五十周年的日子,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在为之欢欣鼓舞。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人眼中实际是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入我国东北开始,而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这场牵涉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十亿人民安危的战争,中国战场负担了最重要的任务。江泽民同志今年在莫斯科时说过,仅仅八年抗战中,我国的伤亡人数,就达三千五百多万,这等于现在三个上海市的市民总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注意的。日本之侵略中国,筹划已久,很早以前就是他们的既定方…  相似文献   

18.
林昶 《日本学刊》2001,(3):150-157
一由中华日本学会组织的中国日本研究杂志编辑者代表团 ,于 2 0 0 0年 1 1月 2 8日至 1 2月 1 1日出访日本。代表团以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蒋立峰为团长 ,团员由中国目前最活跃的 7家日本研究杂志——《日本学刊》、《日本研究》、《日本问题研究》、《现代日本经济》、《现代日本》、《日本研究集林》、《日本学研究》以及《东北亚学刊》和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士一行 1 5人组成。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为此次访问提供了部分资助。自首次中国日本研究杂志编辑者代表团访日至今 ,已经过去 9年时间。在此期间 ,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  相似文献   

19.
松岩 《社会福利》2007,(2):56-57
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11月30日报道称:以往,“贫困”这个词很少让人联想到日本和日本人。但在过去几年间,社会经济各阶层间出现裂痕,自认为属于“中产阶层”的人不断减少,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划入“下等阶层”。据经合组织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0年,日本的赤贫人口所占比例上升了5个百分点,是唯一在此期间出现这种现象的经合组织成员。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头几年,大批日本人移居拉美,一些受到政府资助的社会科学家开始研究居住在巴西的日本移民生活状况。1958年,在一些社团的支持下,由外务省发起成立了日本拉丁美洲学会,其宗旨是搜集和交流拉美经济情报,出版有关该地区的经济和商业报告。为推动日本与拉美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亚洲经济问题研究所扩大了研究范围,改名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所,拉美经济问题成为该所的研究内容之一。1964年,日本第一个研究拉美问题的社会科学家(主要是经济学家)学会成立。与此同时,大学也加强了对拉美的研究。七十年代,日本对拉美问题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