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国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34-36
灯谜是一种中华传统汉字文化艺术,从它的诞生、发展来看,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俗性和艺术性。灯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而又因为它是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又具有文学的趣味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2.
曹颖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72-73
禅宗美学关注人的精神自由,推崇以心传心的直观感受和明心见性的思维方式。禅宗美学中的无为解脱的审美情感、直观体验的审美理解、顿悟见性的审美思维对唐诗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玲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9(2):81-83
禅宗思想的主要内涵有“自性论”、“顿悟说”以及它的语言观。在本质上禅宗不是宗教。在18、19世纪抵制西方宗教在东方尤其是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东方文化的精髓,对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后期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深层次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灯谜素有"知识小百科"之称。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史。灯谜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历史文化知识、文学知识、艺术知识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知识。这些内容决定了灯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娱乐性以及审美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群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99-201
通过妙悟、空灵、形神、自然、清寒、无法、简略、中道等八个方面,探求禅学思想对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深层影响,对进一步研究佛学与中国绘画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余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Z1)
佛教禅宗在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本文从作品构思、描写手法和艺术表现三方面探讨了禅宗对素有“诗佛”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表现之影响 :王维在作品构思上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动静结合的描写 ,表达的自然、凝炼、含蓄之中无不渗透着禅宗的气息 ,其间也写出了王维徜徉于宁静、优美的山水田园之间洋溢于心中的纯净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陈秋枫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灯谜艺术瑰丽多姿,异彩纷呈,在新时代依然散发着幽幽古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本文首先追溯了中华谜史,接着对两宋以来形成的灯谜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做本质上的分析,最后发掘灯谜的娱乐价值、文化美学价值和知识思想性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大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199-201
日本的古代建筑、服饰、文字、语言、律法无不渊源于中国。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艺术设计的自然观与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它本身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精髓,在古代手工艺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堂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98-100
禅宗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是社会需要选择的结果。本文以较为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动态的眼光,分析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中国古典艺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禅宗文化的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全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5):101-105
宇宙意识是未来哲学、美学、诗学和禅学等等的理论基石,它所涉及的“至大”、“至小”、“大全”与“极限”、“空”、“道”、“真如”、“终因”、“本始”、终极意义、终极关怀、终极本体等,只能在悟性思维中才能解决。知性、理性无法直接面对这些超逻辑的范畴。可以说人类的认识有三种基本形态:知性、理性和悟性。 相似文献
11.
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思想所蕴含的主体性意识、平等观诉求,以及它反现于内、躬身自求的治思模式,和短截明快、古朴清新的表达方式,对章太炎批判历史上的有神论宗教以及形成自己以无神论为特征的宗教观,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对此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考察禅宗思想作用于近代学术思潮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对全面理解章太炎思想可以提供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刘晓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782-785
通过对大量词作的禅学观照 ,发现禅宗的影响是不少俳谐词呈现幽默诙谐风格的重要背景来源。禅宗浸染下的俳谐词 ,主要表现为 3种类型 :1)禅宗幽默诙谐的接引方式影响词人的参禅态度及创作态度 ,使词作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流露禅理禅趣 ;2 )禅宗“游戏三昧”“立处皆真”的人生态度影响词人的人生态度 ,词中多表露游戏人生的况味 ;3)在禅宗“戏言近庄 ,反言显正”的思维方式影响下 ,词人创作出不少具有讽刺意味的俳谐词 相似文献
13.
张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5):118-120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隐语”和“廋词”,经过汉魏六朝的离合谜和唐宋时期的文义谜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臻于完善。灯谜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生活、风土人情以及封建士大夫们的交游,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各百科知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对针砭社会积弊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蔡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7(1):49-53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汲取禅宗"顿悟"思想成果,形成了内省性、刹那性、直觉性、余味性四大特征,其"传神余韵"的最高审美境界直接以禅宗"意在言外"顿悟说为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吕向文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102-105
禅宗以一个关于“梵我合一”的精致周密的世界观理论,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一种“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对中国文学产生全方位辐射,渗透和影响到审美及其他各个文化领域,直接推动了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趣等审美心理诸因素的发展和完善。也直接铸就了与以伦理为中心的“诗言志”审美心理传统相区别甚至是相对立的另一种审美心理建构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禅宗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的传播、消化吸收后,进而对日本的文学、茶道、书道、剑道、武士道、儒道、绘画、雕刻、建筑、园林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首先对日本与禅宗思想的起源以及日本绘画与禅宗思想的互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从自然之美以及意境之美对日本室町禅宗对日本绘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鞠彩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68-74
与禅门清规相应,禅宗有一套完整的称谓系统。文章以杨亿《古清规序》、宗赜《禅苑清规》和德辉《敕修百丈清规》为主要考察对象,对禅宗职事称谓及其流变作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禅宗职事称谓既折射出早期丛林内部上下平等、共助和谐的融洽关系,也体现出僧团内部组织严密、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同时还反映了禅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赵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6):180-182
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术创作上体现为直接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思想体系.现当代,经过对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和"85新潮"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思之后,艺术界出现的"新文人画"现象,实质上是对全盘西化和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拨,预示着艺术审美思想向传统文化回归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