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颜亮简论     
北宋时代居于今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在西周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是我国境内的一支古老的民族。公元十二世纪分为熟女真和生女真,生女真共有七十二个部落,已完成向奴隶制的过渡。居于按出虎水(阿什河)流域的完颜部逐渐强盛,取得部落联盟世袭酋长的权力。这时的女真族处于契丹辽国的统治之下,女真人民遭受着契丹贵族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掠夺和野蛮的民族压迫。于是,逐渐强盛起来的女真完颜部就担当起了反民族压迫战争即民族解放战争的领导者。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于出河店(吉林省扶余县境内)一战击败辽军十万,1115年称帝,  相似文献   

2.
一、南北朝时期的失韦地域 南北朝时期的失韦大致方位,可从《魏书》所记失韦四邻部族的地域确定。 据《魏书》卷100记载,“失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豆莫娄国,在勿吉国北千里,去洛六千里,旧北扶余也。在失韦之东,……于东夷之域最为平敞”。“地豆于国,在失韦西千余里”。“乌洛侯国,在地豆于之北”。据此,失韦、豆莫娄、地豆于大致在同一横向地带,乌洛侯则在失韦西北。关于勿吉地域,《魏书·勿吉传》说其“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大白’(今长白山)”,则勿吉南起长白山,缘第二松花江流域而居。豆莫娄,《新唐书·东夷传》载曰:“高丽灭其国,遗人渡那河,因居之”。那河,即今嫩江及第一松花江。豆莫娄人当北渡第  相似文献   

3.
勿吉的农业不但远逊于中原地区,就是与其周边的夫余、豆莫娄相比也比较落后,可是如果纵向比较,勿吉时代是肃慎族系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跃进时期,绝非乏善可陈。一、耕作方法耕作方法是反映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关于勿吉的农业耕作方法,文献上切实的记载只有《魏书·勿吉传》上那区区四个字:“佃则偶耕”。何谓偶耕?  相似文献   

4.
渤海石狮     
渤海石狮,1949年敦化六顶山渤海贞惠公主墓出土。渤海(公元698—926年)是满族远支祖先粟末靺鞨人在东北建立的地方封建政权。靺鞨周代称肃慎,两汉、三国、两晋时称挹娄,南北朝时改称勿吉,隋唐时勿吉又转换读音  相似文献   

5.
满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她的先世称作肃慎,东汉以后称为挹娄、勿吉和靺鞨,唐末以后又称女真。明时女真分为三部:居住在黑龙江两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黑龙江女真(俗称“野人”女真)、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女真、居住在牡丹江和图门江流域的建州女真。建州女真经过几次迁徙,于明正统三年(1438年)定居于今辽宁省浑河支流苏子河流域。正是以这部分女真人为主体,到十七世纪初,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相似文献   

6.
渤海国主体民族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靺鞨族,即靺羯族,大祚荣为首的渤海政权最初以“靺羯(即靺鞨)”为国号,渤海政权为靺鞨人的国家.“靺鞨”之称来自于“靺羯”,“靺羯”一词又来自于“勿吉”,是“勿吉”一词的同音异写,“靺鞨”一词读音只能读作mojie(末杰).关于“靺鞨”读音发生变异及其原因,学术界已有论述,最新考古发现也为“靺鞨”读作mojie(末杰)提供了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7.
渤海在我国少数民族建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同契丹建立的辽,女真建立的金,以及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一样,都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族属关系,不仅反映了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直到满族这一族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同时也揭示了他们与汉、契丹、扶余、高句丽等族的相互关系。《旧唐书·渤海传》中记载的“别种”就是反映这一关系的一个侧面。 有人认为,在渤海族属问题上,我国各类文献记载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集中反映在《旧唐书》与《新唐书》对创建渤海政权的大氏是“高丽别种”还是“靺鞨人”上。而我认为,这种提法的本身与两唐书的记载就是一种矛盾。因为《旧唐书·渤海传》“别种”是指大祚荣本人;而《新唐书》是指大氏,两者对象不同,无法相比。事实上,《旧唐书》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满族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才形成的。但是它的先世,曾以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的不同名称先后见于我国史籍。它们从很早的古代起就生息在美丽富饶的“白山黑水”这块祖国的疆土上,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到了明朝初年,大体按照生活方式和经济情况以及地区分布,把女真分为三大部,即建州、海西和“野人”。其中建州女真为了躲避“野人”女真和蒙古骑兵的侵扰,加强同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魏毌邱俭丸都山纪功石刻跋>一文,对魏毌丘俭纪功碑文作了精深考证,为东北边疆民族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文本.从肃慎、沃沮、勿吉族形成发展的过程,魏毌丘俭纪功碑文中的"肃慎南界"在魏晋时期与"北沃沮南界"相符;彼时之玄菟郡治已迁至今辽宁省抚顺劳动公园古城;"小辽水"为今"浑河",但"魏志之沸流水"当在今富尔江.从<十六国春秋>卷二三<前燕录一·慕容廆>中所记慕容廆祖父木延事迹来看,在魏毌丘俭纪功碑文"威寇将军都亭侯"之后所缺的将领之名当为"木延".  相似文献   

10.
肃慎、挹娄、勿吉、女真、满洲一脉相承,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葬俗之探讨,乃是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满族及其先世从先秦至清朝的葬俗流变做一概述,不妥之处,敬请识者斧正。一、满族先世之葬俗肃慎,又称息慎、稷慎,乃满族先人在先秦时的称号,其当时社会形态较为落后,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肃慎人的思维活动也在迅速发展,逐步产生了灵魂和灵魂不死之观念;进而又认为亡者之灵魂具有超人之力量,它能够危害或保护活人之现实生活。正如恩格斯所…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东北古代族名与山水之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的族名、部名往往与他们居地附近的山水之名有密切关系。由于这些族名、部名和山水之名使用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且一种语言的本身也随着时间推移在发生变化,加之中原史家在记述东北少数民族族名、部名和山水之名时使用汉字又不规范,所以就给后来的读史和研史工作增加了许多的困惑和麻烦,也造成了很多的混乱。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就东北地区几个古代族名(或称部族名)与山水之名的关系问题略作论述,正确与否,祈方家和史学同仁教正。一、勿吉与张广才岭 勿吉作为族称,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隋唐时期又称…  相似文献   

12.
元稹《杂思诗》五首之四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是一首悼亡诗,“曾经沦海” 这两句,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传颂的名句。这两个句子本有出处,它的原型出自于《游仙窟》。《游仙窟》题宁州襄乐县尉张文成作,文成是张(族马)的字。张(族马)大有文誉。当时有人称赞说,(族马)文辞犹青钱,万选万中,因此被称为青钱学士。《游仙窟》是用第一人称写传奇小说,描述假想的恋爱故事,作者用“余”  相似文献   

13.
勿吉史是东北民族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除史料不足外,对勿吉与靺鞨关系认识不清也是关键。根据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有关前近代族群的族类-族团分析,勿吉与靺鞨并不是简单的顺承关系。前者是族团概念,指称475年入贡北魏的一支政治势力;后者则是族类概念,囊括了拥有类似文化特征,但未经过政治整合,因而也不具有内部群体意识的一系列人群。从时空线索判断,勿吉只是靺鞨之一——粟末靺鞨。基于这种认识,则只有将有关勿吉、粟末靺鞨的史料(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串联起来,才是勿吉兴亡史的全部。  相似文献   

14.
论中华民族研究──兼论中华民族的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华民族的复合“中华民族”不是中国各民族相加之和的称谓,而是一个复合民族的称谓。它是指在中国版图这个共同区域里生息的各个民族在语言、经济、文化相互渗透、交融中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复合民族。汉族是形成中华民族复合体的主体民族,和各少数民族一样是一个平等的复合成份。中华民族的复合过程中,作为复合体成分的各民族既推动复合体的发展,又推动着各民族自身的发展。远古时代,中国境内居住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和部族。一般地说:华夏族的东方人称为“夷族”;活动在黑龙江流域东北的是满族的先民“肃慎”;在北方、…  相似文献   

15.
清代称之为“厄鲁特蒙古”的,是我国古老蒙古族的一支。又称为“漠西蒙古”或简称“两蒙古”。元代称它为“斡亦刺”“或“斡亦刺惕”(蒙古语为“森林之人”或“林木中百姓”之意)明代称它为“瓦刺”。清代称它为“厄鲁特”、“额鲁特”或“卫拉特”。这些不同的称呼,都是由“Oirat”一词,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史籍中汉译音转而来。明末清初(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厄鲁特蒙古分为四大部,他们是:游牧于  相似文献   

16.
满族“爱新觉罗”姓氏以及“肃慎 ,悒娄 ,朱里真 (即女真 )”等族称和名词“哈拉” ,这些姓氏和族称具有共同词源关系 ,它们都来源于“箭”。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这些称呼都有了不尽相同的派生形式和语音变化 ,形成所见到的诸多语音形式。“箭”的词源同史籍中称呼这些民族的“东北夷”、“北夷”中的“夷”的词义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国内外《女真译语》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早在战国时期即见于历史记载,译名作“肃慎”。后汉称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称靺鞨,五代始称女真。辽代末期,生女真各部落,被其中的完颜部所统一,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率领下,起兵抗辽,于公元1115年建立了金朝。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金朝从上京迁都至燕京,后来又迁至汴京,统治淮河以北半个中国长达一世纪之久,公元1234年被蒙古所灭。 女真文字在中原虽然使用百余年,但流传至今的女真文字资料却寥寥无几。女真文石刻资料有:《大金得胜陀颂碑》、《女真进土题名碑》、《奥屯良弼饯饮碑》、《奥屯良弼诗碑》、《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朝鲜庆源郡女真国书碑》、《朝鲜北青女真国书摩崖》、  相似文献   

18.
肃慎的后裔,辽金元明时的女真,又称作虑真、朱先、珠尔真、朱理真、诸申或珠申。《满洲源流考》认为:“国初,旧称所属曰珠申,亦即肃慎转音。”孟森《满洲名义考》认为:“女真即肃慎,古音相同。盖‘女’字古音‘汝”,‘汝”字古音同‘肃’,而又与‘殊’字、‘诸’字皆相近。”由此可知,肃慎、女真、诸申等,乃同一语词的不同译写。《清文总汇》有“诸申”一词本意的满文注释。刘厚生先生有考释(载《史学集刊》1990  相似文献   

19.
民族学     
民族学是研究民族或民族共同体的一门社会科学。“民族学”这个词源于古希腊文EθNOΣ(族、民族)和(FPAΦEIN(描述),直译为“民族的记述”。民族学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东欧各国等同于民族志(Ethnogra-Phie,包括民俗学Volkskunde),在苏联、蒙古等国称为民族学(),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瑞士、奥地利叫民族学(EthnoIogie),英国称为“社会人类学”(SocialAntroPoIogγ),美国叫做“文化人类学”(CuIturae AnthroPoIogy)。  相似文献   

20.
在桂林的龙隐洞中,有一块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刻立的《元祐党籍碑》。这件碑刻,是当时的统治集团內部矛盾斗争的实录杂谖颐茄芯苛私獾笔钡纳缁嶙纯龊屯持握吣诓康呐杀鸲氛?颇有裨益。史书记载:“时元祐群臣眨窜死徙略尽,京犹未惬意,命等其罪状,首以司马光,目曰奸党。刻石文德殿门,又自书为大碑,徧班郡国??元符末以日食求言,言者多及熙宁、绍圣之政,则又籍范柔中以下为邪等。凡名在两籍者三百九人,皆锢其子孙,不得官京师及近句。”(《宋史》卷四百七十二)这段记载说的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四年(公元一一○五年),蔡京为相时,将宋哲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