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书灿 《学术界》2024,(2):192-199
1938年,杨宽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古史传说出于神话演变分化之说”,对于《穆天子传》周穆王西征和西王母故事演变的分析,颇有重要的理论启发和参考价值。1996年,杨宽先生写作《〈穆天子传〉真实来历的探讨》一文时,并没有放弃“古史传说出于神话演变分化之说”,但他的学术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在学理上呈现出诸多矛盾。杨氏关于《穆天子传》的“真实来历”,“周穆王西征史迹的真实性”,“《穆天子传》所述及周初历史的正确性”的信古倾向,反映出其学术思想呈现一定的倒退之势。  相似文献   

2.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宝贵精神遗产。作为古希腊民族精神的产品,它既具有一般神话思维共有的普遍属性,反映了原始人的自然观、社会观和审美观,又带有希腊民族文化的烙印,反映了古希腊历史、文化和人的精神风貌。古希腊仪式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也是以神话为支撑的。那种神话思维下的以礼敬神明为目的的古老仪式,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外化成了一种公共行为,从而形成了古希腊特有的仪式文化。  相似文献   

3.
神话中寓含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它是这个民族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奇特的总结 ,也是这个民族对自己未来的一种奇特的预言。中华民族繁衍的中心地带 (“东土”)的文化向西部 (“西土”)浸漫和转移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有停止过的过程。在这个转移过程中 ,西部对东部滋养和护理也是毋庸讳言的事实。西王母和穆天子在瑶池的“约定”曾在历史上反复实现 ;今日的大西北开发正在呼唤着穆天子的现代后裔再到西部来 ,再到敦煌来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神话艺术特征的概括和提炼,应从中国神话本身出发,将其置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中,避免既定的理论前见和历史成见.从华夏民族尚象的思维传统和以意象为中心的审美艺术传统的角度看,中国神话在表现形式、意象体系和记述方式等方面具有以神怪形象(神话意象)为核心的基本特点,是意象化的存在方式.中国神话的片段性、非系统性、原始性浓厚及叙事性弱化等特点均与此相关.中国神话这一特征的形成与华夏先民以“象”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骏光 《晋阳学刊》2021,(2):131-138
关羽死后在文化实践中确立神格,成为神话的主体。关羽神话是以历史为基石的神话。"义"作为一种历史书写原则,是关羽神话中重要的符号。当神话在历史中重演时,意味着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起联系,人们从神话中得到历史经验。佛道二家借助于感应思想与鬼神观,在关羽神话中赋予了死后存在的特质。儒家则为了消解佛道二教的影响,将关羽认定为"正直公忠"之凡人,赋予其伦理道德的意义。社会史、文化人类学和新史学的不同方法,为神话问题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明嘉靖至万历时期,以"舆论领袖"王世贞为代表的阅读公众初步形成,他们以荐读、研究、创作实践等方式迅速推动着《穆天子传》的传播与接受,从而掀起了知识分子阅读、讨论的风潮。考察其背后的社会原因,主要源于皇帝对道教的推崇、西王母信仰的兴盛及明中后期发达的印刷业。在《穆天子传》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传播偏向,一是以复古派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偏重于"白云谣"诸篇章并将其应用于诗歌革新,二是经知识分子再创作的穆天子故事杂糅西王母仙迹而普及民间。两个偏向又重合于周穆王见西王母事件,使受众产生《穆天子传》的主题就是写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错觉,从而影响了文学史的撰写和当代人对此书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运用西部地区的神话、传说、历史资料和史前器物,对黄帝、华胥考辩,阐明黄帝是华夏民族精神之根,华胥是华夏民族繁衍之根.  相似文献   

8.
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蓉 《文史哲》2003,(5):14-19
因为对《穆天子传》成书年代及真伪的不同看法 ,该书的史料价值从明清以来便颇有争议。近代学者中 ,顾实以历法立论 ,认为《穆天子传》用周正 ,自当为周书 ;顾颉刚以战国形势和中西交通立论 ,认为该书成于战国。以北方气候的实际情况而言 ,顾实持论极为坚实。顾颉刚对战国中西交通的推论则与事实不符。借助传统文献与金文研究成果 ,可知战国说者对《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的几处主要质疑均不能成立。历法之外 ,《穆天子传》中“毛班”见于铭文 ;“穆满”为美称亦有金文可确证 ;《穆天子传》中称穆王为“天子”,更与《诗经》《逸周书》及众多彝器铭文相合。因此 ,《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是无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9.
犹如每个原始部落都有其图腾一样,任何文明民族也都有其理想人格作为其文化精神之表征.因此,不论是探索民族文化精神之源流,还是弘扬民族文化之精华,都离不开对民族理想人格的理解和分析.古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是一种圣贤人格.两千多年来,在历代以儒生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的美化中,其形象不断被完善,其地位代代升高,由古人成圣人,由圣人而及天理,由外在的典范而成为内在人性,直至被抬到宇宙本体的高度.至此,它就不仅是个体趋达的人生理想,而且成了安置于人性之中的监控个体行为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一、东方世俗之神1、上帝之子神话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早记载,作为民族文化精神表征的理想人格也就深深地扎根在这种原始精神的土壤之中.在远古神话里,人们渴望不受时空限制,时时与神交往,受神的庇护.  相似文献   

10.
赛博格作为西方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文化标志,不仅以实践性的方式成为现实实在,也在虚构性的大众文化中成为形象鲜明的类型化叙事,更因为其所具有的批判性的变革力量被作为一种神话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11.
文献的断代定性是历史研究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穆天子传》在近百年研究中,虽留下数量可观的参考文献,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并未解决,那就是它的成书时代和文献性质。本文从《穆天子传》的本文记载出发,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最新考古成果,提出了18个比较有力的证据,从各个方面论证了《穆天子传》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方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闫德亮 《中州学刊》2013,(1):149-155
早期民族的融合与凝聚力的形成与古代神话的传播与定型相随相助。上古神话时代是"万邦林立"、"众神并存"的无中心神时代。早期部族经过数千年的交融最后归融到华夏族,龙图腾在部族融合中起到了麾领的作用。夏商周三代"天帝观"揭开了中国神话历史化的序幕,五行与五方文化背景下生成了人神合一的五帝系统,诸子托古改制创造出了历史化的五帝系统。至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使五帝系统得以定型,完成了神话的历史化进程。五帝系统的形成是以对神话的改造和对上古历史的"重写"为基础的,它不仅是维护夏以来家天下的需要,也是维系华夏民族的需要,是传统文化的最终选择,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作为神话的一支,感生神话反映了各个民族在其童年期对女性及其生育行为的独特认知。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归纳出了中国少数民族感生神话中的重要原型:孕育行为原型。这一原型包括贞洁受孕原型和奇生原型。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女性人类学理论解读了感生神话背后的性别话题。在中国少数民族感生神话中,男性英雄系贞洁受孕并且是神奇出生的原型,是男性中心文化在主体的社会存在层面和精神存在层面对女性进行的贬损和戕害。  相似文献   

14.
《穆天子传》首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是在西晋出土的一座战国古墓中。至今 ,它的作者、创作年代等问题仍是学术界的一个谜。从作品取材、理想君主形象塑造、对自然的关注等方面考察该文独特的审美视角 ,可见出《穆天子传》在题材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如对君主爱情描写 ,关注山川美景的文字 ,都为后世文学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哲学的开创人之一,尼采在其悲剧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中,摈弃了德国浪漫派试图利用神话恢复有机统一性的观点,提倡以酒神精神抵抗现代科技文明和理性带来的人力孱弱和颓废困境,以期唤醒和恢复作为人类生存本质的强力意志.而现代主义也从神话中找到了现代理性批判这一契合点,使神话叙事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要特质,发挥着其在现代语境下的隐喻和救赎功能.尼采的神话思想对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神话回归产生了一种启示作用和预见性影响,在促进神话的现代书写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而使现代文学中的神话回归得以产生一种哲学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王母的三面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王母有三副面孔:历史上确曾存在过的真实的人、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作为人的西王母应是西周初期活动在环青海湖地区的羌人母(幕、膜、穆)部落首领,不一定是女性。《山海经》对西王母形象的描绘是傩文化现象的记录,同仁县的"於菟"舞极可能是《山海经》所记西王母形象略有变异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当一种文化成为历史、成为传统的时候,它的物质层面渐渐地消失了,而精神层面则独立于政治、经济之外,以观念形态出现,支配人们的思想行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而系统化。中原历史文化是一种精神内涵,它主要起到的是精神激励作用,这是中原崛起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陈晓伟 《东岳论丛》2012,33(1):65-68
国家形象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如何在文化、意义、行为系统都存在巨大差异的跨文化语境里建构国家形象,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议题.明星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符号,不仅是一个富有魅力的个体,而且还是一个承载文化内涵和意识形态的表意符号,它不仅可以通过塑造国民形象、建构中国特色文化符号、传播历史传统文化来实现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而且对国家形象的建构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神话的演变不仅可以看到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轨迹,而且能清晰地折射出民族精神形成与定型的过程。西周至春秋时代的史官、政治家、思想家从历史兴衰的角度,用道德论对天命观进行改造;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的儒家代表,则从哲学的角度对西周以来的道德论进行规范和理论升华,并重新塑造神话传说中的神王形象和行为来体现尚德理想。中华民族尚德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被全面改造的过程,从此,远古时代的一批神话英雄走上了一条悲剧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鄂温克族文学是鄂温克族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鄂温克族文化是我国北方通古斯—满语族渔猎文化的组成部分。根据鄂温克族社会历史发展和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状况,其文学脉络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古代文学时期。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其内容是动物神话传说、自然神话传说、起源神话传说、萨满神话传说以及萨满神歌、咒语和祈祷词等。神话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神话的产生与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思维特点密切相关。鄂温克族的动物神话接近原生态神话,其神话形象多为半人半兽或完全是动物形象,其情节较为简单、质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