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大百科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蕴含着丰富的原型意象。这些原型意象的开掘与探索对《格萨尔》史诗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对史诗中诞生原型、英雄原型、恶魔原型三个原型意象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刻细致的阐释,以期挖掘出史诗中沉潜的文学人类学元素,为史诗的研究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母亲”一词对人类具有特殊意义,远古的人类心灵中都具有一种对母亲的特殊依恋,这种特殊依恋成为人类的种族记忆而投射在人类文化的天幕上。在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传统中,都有关于母亲原型的神话,如西方的夏娃和中国的女娲。按照神话原型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卡尔·荣格的观点,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比较常见的父亲原型和母亲原  相似文献   

3.
周红 《理论界》2003,(2):111-112
人物报道、通讯、访谈,是党刊常用的体裁。怎样使这类文章受到读者的喜爱,笔者以为,文章必须体现出真、善、美的境界,这是人类心灵的共同追求。而真、善、美的体现,源自人物的心灵。记者只有走近被访者的心灵,写出的文章才能贴近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4.
范若恩  程寅 《兰州学刊》2008,(6):176-178
在海明威的创作及其所昭示的艺术哲学里,人的定位成为其关注的焦点。文章试图首先通过对海明威著名短篇小说《白象般的群山》的主题解读揭示他如何通过故事中所建构的象征性微观世界和所蕴涵的象征主义将一个圣经中人类堕落的原型得以再现,而这一再现本身又是如何突破单一的圣经原型而将单个的悲剧在此升华对现代人类命运的普遍思考。  相似文献   

5.
心灵和谐:当代道德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总期望以自身的光芒来影响周围,并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一个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有赖于每一个成员自身的心灵和谐.文章从和谐社会对心灵和谐的新诉求出发,在分析了当代人所面临的心灵的和谐的窘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灵和谐应成为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并就如何挥去心灵的阴霾尽情地释放心情,提升生命的张力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藏族历代文人的笔记、有关格萨尔王的历史风物遗迹、《格萨尔英雄史诗》文本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格萨尔王的历史原型,认为格萨尔非神话人物。史诗中的格萨尔经说唱艺人加工,塑造成半人半神的文学艺术典型形象,但其人物原型则是中世纪活跃于青藏高原上的现实人物。  相似文献   

7.
按照弗莱“向后站”的方法远观《红字》 ,内蕴其中的人格心理原型凸现于条理有序、层次递进的故事叙述结构中。这部小说 ,演绎了一部心灵痛苦挣扎的辛酸史 ,展示了一段深层心理中人格面具原型和暗影原型进行惊心动魄生死搏斗的磨难历程 ,同时 ,流露出受清教浸染极深的作家自身灵魂中的矛盾和冲突 ,也揭示了新英格兰殖民时期巨大的社会性集体面具与集体暗影的斗争与交锋。从而 ,这部作品既具有揭露和批判现实的社会学意义 ,又蕴含一种广泛而深刻的人类心灵斗争的普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主要是心灵创造的产物,人的心灵由浅入深包括感性、知性、志性三个层面,审美活动需要心灵三层面的共同参与,所以美相应地包含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三境层。心灵的第三层面是志性,它超越感性和知性且制导着感性和知性,直指人类的理想。志性包含心灵的两个维面:自性原型和自由意志,它们的自由活动决定着美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
谭五昌 《齐鲁学刊》2012,(1):152-155
海子的长诗创作突破了传统长诗(或史诗)应具备的构架(结构)、内涵及表现手法,基本上是个体抒情诗在体积内容上的自我重复、叠加或扩张,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心灵史诗"。对海子的长诗创作,诗歌界内部是存在争议的。但就海子的抒情短诗创作而论,海子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抒情才华获得了诗歌界内外的高度赞誉,海子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具有的文学史(诗歌史)贡献,主要在于诗人对"麦地"与"太阳"这两个原创性意象的"全新发明"。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史诗是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从原始部落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产物。史诗所描述的藏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意象象征系统和象征符号,它是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藏族这个雪域部落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文章以最具有象征意味的"数字"为例,对史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期引起学界以多种视角、多元方法研究《格萨尔》史诗。  相似文献   

11.
原型批评以整个文学的历史为背景寻求人类文化心理的基本范型,包含着人类祖先心理和命运痕迹的"原型"存在,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本质在于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从而使其具有了超常的感染力.对于原型如何保存和传递,模因论提供了新的更为合理的科学理据.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也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原型的保存是因为大脑的模仿作用,其复制和传播是原型的模因性在起作用.用模因论解释原型批评理论,是文学与社会生物学的一次聚合,这一类似于"多重证据法"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拓展原型研究的领域,促进原型批评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认为 ,总体的心灵有三个层次 :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意识的本质就是辨别 ,区分自我和非我 ,主体和客体 ,肯定和否定等等 ;产生一种衡量好坏、取舍的价值标准 ,使人摆脱原始状态并具有人类的尊严。个体无意识蕴容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偶然的经验。它表现为一种自主结构———情结 ,具有自身的内驱力 ,宛如总体人格之中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对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产生着极为强大的影响。集体无意识是由本能与原型共同构成 ,在人类心灵最深处 ,它是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 ,所有意识和无意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集体无意识的中心原型是“自性” ,或称无意识自我 ,它是秩序、组织和统一的原型 ,是意识自我得以维持人格外在统一的基础和根据 ,是人们达到自我圆满与自我实现之境。一些人太渴望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却忽略了了解自己内心世界 ;他们对自己一无所知 ,却又幻想即刻到达完美之境 ,把自我实现变为人间奇迹。这种在佛教被称做“无明”的行为 ,后果不堪设想 ,法轮功及诸多邪教便是例证。  相似文献   

13.
庄子之"蝶"原型意象以一种特有的生命观照方式传达出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庄子对人类生命进行智性的、整体的观照,使人们在寂静中寻求生命的超越.从原型批评的视点切入,是审视庄学道体的新视角,有助于探寻庄子给中国文化生命带来生机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女娲和赫拉都是中西方神话中重要的上古女神,她们都作为女性神而存在,拥有着母性色彩和创世造物的神性能量,她们与人类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但同时由于地域特征、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民族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女娲和赫拉在性格秉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异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以他们为原型进行的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的刻画,解读这些艺术形象背后所承载的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内涵。文章即以此为研究背景,在阐述了中西文学中女娲和赫拉这两个神话原型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神话批评的视角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二者形象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圣经》中的《创世纪》一章,揭开了人类世界的神秘开端,其浓郁的神秘色彩自不待言,伊甸园中的主要形象——上帝、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以及蛇,已成为西方后世文学的人物形象画廊中永恒演绎的原型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形象一方面飘洒出鲜明强烈的人文主义气质,一方面又弥漫和透露出《圣经》人物原型的色彩与底蕴。根据神话原型理论对莎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重新阐释,可以为现代人在各种现世诱惑前所面临的人性分裂与精神危机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史诗体裁的艺术特点给予了深刻阐释。他认为史诗是人类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艺术形式,这种创造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才有可能。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艺术本身也得到发展以后,人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化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史诗来。虽然是不自觉的艺术创作,但史诗却饱含浑然:天成的艺术手段,欣赏j价值极高。因此马克思评价希腊史诗道:就某方面说来,它还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他欣赏其中儿童般的纯真,赞赏它展现的完美的人类童年时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小说并非纯文学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学范畴.从这一客观事实出发进行动态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意境发生的原因有三.首先,在由采录编撰到有为而作的发展过程中,作者创作之意的增强与心灵化,为小说意境的发生提供了必要前置因素.其次,在由说之小者至小说中有大道的发展过程中,小说的内在之意日益深厚,这为小说意境的发生提供了理性内涵质素.最后,诗性质素即诗性思维、诗性表现技巧、诗性语言的融入是小说意境发生的充分条件.因此,三种因素有机结合成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发生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黄仁志 《南方论刊》2022,(3):84-85,98
狼,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原型在东西方文学发展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丝绸之路文学中亦是如此.在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丝路文学中"狼"意象的演变历程可被归结为"神化—世俗化—丑化",具体表现为:狼祖神话中被神化的狼,英雄史诗中被世俗化的狼,民间故事中逐渐被丑化的狼."狼"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本质上是人类认知不断提升强化...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幻相和心灵样态之间的关联做了深刻的揭示和演绎,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对正义幻相和心灵之间的关联亦有精彩的呈现,但是过度的学科分化遮蔽了哲人和诗人所揭示的心灵的完整结构及其诸多表现形态。哲学要想重新获得对于人类心灵的敏感和洞见,就必须充分审视人类心灵的激情部分,在这一点上,处于形上进路和经验进路之间的修辞学进路更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伊塔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我们的祖先》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试图从神话原型理论入手,来探讨《我们的祖先》所隐含的主题原型。通过对小说所体现的二元对立原型、死亡与复活原型、追寻原型的分析和解读,实现对文本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挖掘出小说更深刻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