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午祭祀屈原可以上溯到东汉灵帝以前,端午纪念屈原的诸多习俗是以汨罗、武陵为中心发散性传播的。朝廷公祭屈原始自唐玄宗天宝年间将诸祠庙增入祀典后,规定春秋两祭,明太祖圣谕五月五日岁时至祭,今台湾五月端午和十月水仙诞辰两次祭祀屈原。端午纪念屈原或可谓屈原五月五日沉江的民俗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唐诗和地理志书中钩稽出唐代两浙驿路的零星资料 ,认为唐代两浙驿路有一条干线 ,三条支线 ,总计境内有驿24座 ,馆20座 ,驿程1300多华里。今日浙江全省和江苏南部之交通路线 ,唐时已初具轮廓  相似文献   

3.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年),骠国沿古代西南丝道赴长安献乐。骠国献乐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也构成了唐代中后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作者对骠国献乐的经过和骠国所献乐器、乐曲、乐工及其 乐舞表演的基本情况作了梳理;分析了骠国献乐产生的政治、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考述唐代诗人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和赴京师会试的时间、情形及原因 ,分析李贺赴京会试的四种情形。结论表明 ,李贺应进士试不第 ,可能是礼部不准其参加考试 ,更有可能是他自己迫于压力放弃了考试  相似文献   

5.
6.
唐代为了加强和回纥的联系设立了参天可汗道,其设立的时间应在设立瀚海都督府后,故应设立于贞观二十一年。而《资治通鉴》所载在"永徽元年"设立瀚海都督府则可能是记载错误。所载"龙朔三年改日瀚海都督府",应是"瀚海都护府"之误。  相似文献   

7.
李文才 《江汉论坛》2020,(1):120-129
作为唐代节度使府及地方州府下属的军事僚佐成员之一,随军之职始设于唐高宗或睿宗时期,甚或更在唐初,而非《旧唐书·职官志》等所说唐玄宗天宝年间或以后。尽管随军的品秩并无明确规定,但随军却有相对固定的职掌范围,而非"无定职"的临时性差遣人员,作为节度使府或地方州府的重要僚佐,随军除职掌官府公务外,有时还承担长官之私人事务。随军多由"有出身人及六品以下正员官出任",对任职资格有较高要求。因为随军职掌事务机要,且多与长官关系近密,故在众多藩镇幕职中的社会政治地位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9.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卓越的朝代,对外交流十分频繁。与此同时,唐人也以空前开放的心态去选择和接纳外来文明。本文选取了唐代酒文化中的胡姬、酒肆、酒具等几个方面,分析唐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得益于"胡风"的唐代酒文化,通过汉民族对西方酒文化的欢迎和接受,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多元文化的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10.
对于唐代漠北铁勒诸部居地学界分歧较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史料匮乏和对切入点的看法不同。对汉籍史料进行详细辨别,从而对漠北铁勒诸部居地作较为系统的考察。铁勒诸部是游牧部落,其居地不像中原定居民族那样有较稳定的界限。所以,考证铁勒诸部居地时不能把某个部落始终不变地定位于某地,也不能在过于狭小的空间里进行考虑。考证铁勒诸部居地只能围绕某个地理坐标指出其大致活动范围,而不能具体明确地指出其界限。  相似文献   

11.
陈艳玲 《河北学刊》2008,28(2):107-110
在现有的唐代墓志中有很多俗人终于寺观之例,其原因大多是志主迫于现实条件的选择。这表明,作为宗教中心的寺观在当时具有某种社会慈善功能。同时,这也是佛、道二教在唐代获得充分发展后对传统丧葬习俗产生重要影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过去人们一向认为,唐代美学思潮渊源于江南六朝的美学思想。事实上,北朝人的审美价值观念及其习俗风尚,才是唐代美学思潮真正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有关追尊皇后的祔庙情况,《新唐书》、《文献通考》、《十七史商榷》等史书记载差异较大,有皆别立庙,必祔太庙以及两者均可三种观点。先天皇后、贞顺皇后、贞懿皇后等追尊皇后神主别立庙;恭皇后、恭顺皇后、恭应皇后等追尊皇后神主祔追尊皇帝庙;宣庄皇后、光懿皇后、景烈皇后、元真皇后、太穆皇后、和思皇后、昭成皇后、肃明皇后、元献皇后、章敬皇后、哀皇后、宣懿皇后、元昭皇后、惠安皇后等追尊皇后神主都曾祔太庙。追尊皇帝的追尊皇后神主一般祔于追尊皇帝庙。神主祔太庙的追尊皇后,后嗣一般是皇帝且要配祔的皇帝室中没有其它皇后神主还要符合太庙礼制的要求。反之,则别立庙。此外,追尊为皇后时间早于需要配祔的皇帝死亡时间,这种情况下的追尊皇后神主也是要别立庙的。  相似文献   

14.
这是清代鼎鼎大名的郑板桥为《程羽宸黄山诗卷》所题的诗。 从这首诗中,可能看出旧时的黄山地处僻壤,舟车隔绝,人迹罕至,凶险莫测。同时,诗中也肯定了佛教对黄山早期的开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刊布和考释了2006年由民间找宝者发现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沙漠废墟的四件汉文文书残页(其中一件背面有于阗文),论证了文书中的"蔺城镇"可能即《新唐书》中的"兰城镇",《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兰城镇"或"兰城守捉",应是"蔺城镇"或"蔺城守捉"之误。考释了《唐某年于阗供酒帐》,指出账页上的"硕"即容量单位"石"。C6号文书残页首次透露了中土诸子百家的经典曾通行于古于阗,但残存文字出自何书,或者系失传古籍佚文,尚需研究。  相似文献   

16.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富裕和先进的国家",唐王朝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同很多国家建立了交往关系。在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胡风"对唐代的审美影响最为显著。鉴于这方面几无专门论述,撰此文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唐人所说“乐府”涵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唐诗时 ,人们经常使用“乐府”一词 ,那么唐人所说“乐府”涵义为何 ,却不甚了了。经过考察发现 ,唐人所说的“乐府”或是指代朝廷的音乐机构 ,或是指在朝廷演唱的歌诗 ,总是与朝廷有关。这一发现 ,使唐诗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值得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段晴 《西域研究》2020,(1):79-89+171-172
关于古代于阗王国之国名的讨论,并非学术界崭新的话题。但是,近年来,发现了更多新的文书,涵盖佉卢文、梵语、于阗语等。本文以新材料为佐证,重新考察了玄奘所谓于阗王国之"雅言""俗谓"背后的语言现象,并引用汉语音韵学家的观点,提出汉文史籍的"于窴""于阗"正是最古老的于阗王国的国号的音译。佉卢文的khotana以及梵语的khottana与"于阗"相承一脉。而玄奘笔下的"瞿萨旦那国",虽然有于阗建国传说的背景,但始终未见应用于官方、民间以及佛教文献。  相似文献   

19.
说“名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所谓“名”,从根本上说 ,乃是对基于分工的人文秩序的确认与描述。不同的“名”相应于不同的权利与义务 ,这即所谓“分”。只有获得一定的“名”,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这既是社会的现实 ,也是保障文化秩序的稳定性的必要条件。基于这样的思路 ,儒家反对道家的无名观念 ,强调“正名”,让社会成员以与自己身份地位相称的方式立言行事 ,所谓“名不正 ,则言不顺”(《论语·子路》)。荀子就此论证道 :“异形离心交喻 ,异物名实玄纽 ,贵贱不明 ,同异不别。如是 ,则志必有不喻之患 ,而事必有困废之祸。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 ,上以明贵贱 ,…  相似文献   

20.
唐"开元通宝"钱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由于有的"开元通宝"钱背铸有一仰月纹,历史上不少学者对其来历进行了探究,大多以为是铸造"开元通宝"前,向皇帝呈送蜡样审定时,由某一皇后所掐指甲痕造成的.但是,经对文献记载和铸币工艺程序梳理、分析,"开元通宝"的仰月纹与指甲痕无关.根据唐以前钱币背文和"开元通宝"钱背仰月纹的特点比较分析,"开元通宝"的仰月纹当是一种兼具装饰和炉别的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