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转折的主要方向哲学作为哲学,始终都不应该停止反思其自身的正当性。如果哲学只有这样才有资格被称为“哲学”的话,那么,原本就对哲学的正当性不断提出怀疑的现象学,就更应该比一般的哲学,一丝不苟地审慎反思其本身的正当性,不停地以新的思想维度扩充其视野,并不断开辟进行  相似文献   

2.
法国解释学家保罗.利科致力于对现象学与解释学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他认为,要认清现象学的主要缺陷以及现象学与解释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厘清以下三大理论脉络:(1)历史观和交往实践观在现象学与解释学中的不同地位,即解释学如何破坏了现象学的单一性主体幻想和先验的唯心主义;(2)非理性向度在现象学中的缺失以及融入了精神分析理论和意识形态批判的以现象学方法为基础的解释学的全面可理解性;(3)现象学与解释学的理论亲和点。以此三大理论脉络为红线,利科对胡塞尔现象学的5个症结展开理论批判。  相似文献   

3.
荣格心理学的现象学构成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格将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种“禅触”,即触及本质的动态方法的内容。荣格心理学的理论特色正在于它的触及本质和动态方法。因此,荣格心理学才能跨越时间和空间(文化),极具原发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出于对精神现象及其复杂性的高度尊重,他采取了“现象学的”态度,对无意识的梦幻和想像进行直观,认为无意识或精神的本质是集体无意识或原型。尽管荣格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家,但荣格心理学与现象学却有一种很明显的内在联系,现象学的构成识度正是荣格心理学具有上述特点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他提出意向性构成理论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全新思路.胡塞尔的意向性构成理论经历了由强调"使某物显现"到强调"对象构造"的发展过程,这是意向性构成理论本身的自我完善,实质是方法论的创新.它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由早期静态现象学即本质的、描述的现象学向发生现象学即构造的、解释的现象学转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法国著名的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可谓独树一帜。他深受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特别是其后期现象学思想的影响,并且提出了“身体”这一概念,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身体现象学。  相似文献   

6.
米歇尔·亨利的生命现象学思想能为后疫情时代下的社会带来新的启发。一方面,以“生命”为核心的现象学理论为克服当代科学理论的危机提供了指引;另一方面,生命现象学下的身体观与共同体理念为生命意义的诠释打开了新的空间,有利于人们重拾对生命的信念、克服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7.
第二代现象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芬克在《第六笛卡尔式沉思》中尝试将思辨哲学的要素引入现象学,同时借助现象学意义上的“绝对者”概念,描绘先验现象学的完整图景。一方面,绝对者作为现象学观察者,通过揭示先验主体性的世界构造进程和自身的先验处境,实现自我展开和自我认识;另一方面,绝对者也在描述现象学分析中不断触及直观被给予性的边界,并尝试通过建构现象学突破描述现象学的方法论限制。尽管芬克引入了思辨要素,但他并非在传统形而上学的意义上使用辩证法,而是仅用作展示性方法,同时严格依照发生现象学分析提供的法则和现象的本质必然性进行现象学建构。通过对于绝对者概念的阐释,芬克最终在先验现象学的框架内使描述现象学和建构现象学、先验唯心论与先验宇宙论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研究的哲学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思想、现象学、解释学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哲学基础。在后现代哲学的否定性、多元化和差异性思维方式影响下,教育叙事研究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交互主体性理论和现象学方法是教育叙事研究直接的理论来源。解释学关于“理解”的观念,对以“理解”为核心的教育叙事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理论中重要的研究范式,是在韦伯理解社会学的基础上对于日常生活的实在、行动着的主体以及被赋予特定意义的客体进行的微观社会学研究,属于广义理解社会学的范畴。现象学社会学的内涵指的是用现象学的方法来思考社会学的问题,同时也表现为用现象学的术语、概念以及现象学的视角来重新考察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以及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世界”的日常生活实在。舒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和知识社会学领域,同时影响了之后的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现象学方法的美学开展、接续并发展中国现代意境美学传统,张祥龙在深入接受现象学思想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美学观。其“美感论”中的“美感体验论”接受了胡塞尔的“直观”说和海德格尔的“体验”说,“美感居中论”接受了胡塞尔的“意向性构成”思想和海德格尔的“视域构成”思想;其“审美对象论”接受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思想。张祥龙对现象学思想的接受具有准确深入、中西会通的特点,其接受意义有二:就目的言,他通过接受现象学思想既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学美学理论,又接续并发展了中国现代意境美学传统;就方法言,他的接受与建构实践为如何融通中西美学资源进行理论创新作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1.
现象学技术哲学的多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兴起的现象学运动涉及广泛,也逐渐渗入到技术哲学研究领域.通过对技术哲学研究文献的考察,发现相当数量的西方技术哲学家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技术哲学问题,对西方技术研究具有较大影响.这些技术哲学家虽然都是运用现象学方法考察技术,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视角,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此呈现的不是一种统一的现象学研究路径,而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特点的多维视角.主要表现为考察技术根本问题的视角、考察具体人工物品的视角和考察人与技术关系的视角等.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作为影响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之一,广泛影响到社会的各门学科,同时也影响着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现象学在教育中直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从教育现象学的主要观点即关注体验研究、强调实践和反思、动态性知识观中,又可以窥见其对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些影响,即教学机智是一种智慧实践,教师需要通过生活洞察儿童内心世界并且提高自身素质,等等。教育现象学以生活为基点,向教师展示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3.
首先考察了国内对于现象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两个问题即:一是注重外显知识忽略内在精神;二是注重批判忽略建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是现象学的内在精神而不是外在理论对于心理学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同时着重分析了现象学的反思的精神、还原的精神、奠基的精神分别对于心理学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论米歇·昂利的生命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歇·昂利在发展新的生命现象学的过程中,改造了胡塞尔以意向性为基础的现象学,强调现象学不能把现象当成研究对象,而是要在生命本身中探索作为现象呈现的本体论基础的纯粹显现,深入探索双重地发生于人的肉体和精神内部的最原始显现的自我现象化过程,集中揭示内在性、超越性及其在生命现象中的呈现原过程,建构一个新型的资料现象学和非意向性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科学的技术本质使得“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等可以纳入“科学哲学”之中,传统科学哲学所面临的学理困境以及现象学的强大影响已促成现象学科学哲学的兴起。包含着“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的现象学科学哲学通过其独特的解构、指引和构造方法,超越纯粹的认识论一方法论层面,从生存论一存在论的角度探讨关于科学的种种哲学问题。现象学科学哲学已然形成一定的声势,但其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厚重的原创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技术现象学的视角看,身体和技术并非二元对立的客体性的存在,而是双向地交互影响着。一方面,身体以其结构和功能影响着技术,表现为“身体化的技术”;另一方面,技术愈加贴近身体,甚至内化于身体之中,表现为“技术化的身体”。技术是身体的第二自然,身体是技术的有机构成,身体与技术相互交融,彼此互塑。身体与技术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跳出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从实体性思维转向关系思维,从概念思维转向实践思维,从静态思维转向动态思维,从名词思维转向动词思维。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主义批判始终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然主义不仅在逻辑上是背谬的,同时它也是自然态度的极端化,并对生活世界本体论进行了颠倒,因此,胡塞尔现象学对自然主义的悬搁的目的在于回返到生活世界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超越论的悬搁,以进入超越论主体性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对于自然辩证法的基础性研究而言,从事原创性工作的要求之一就是,从"跳出""传统科学哲学"进一步走向"跳出""科学"。本质意义上的"科学"已经成为自然辩证法的唯一研究领域,但只有"跳出"这个唯一的研究领域,才可以在差异性中把握科学的本质,才可以"跳入"科学的生存与境之中,并让科学从这种生存与境本身显现出来。这需要"解构—指引",现象学科学哲学可以成为这种"跳出—跳入"和"解构—指引"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舍勒是现象学运动中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对现象学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尝试从认识对象、认识方法和认识主体三个方面对舍勒的本质直观的现象学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推进我们对舍勒现象学哲学以及现象学运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